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贡蕉的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贡蕉胚性细胞悬浮系、胚性愈伤组织和多芽体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不同外植体材料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期获得染色体加倍的植株。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胚性悬浮细胞系、胚性愈伤组织和多芽体三种不同外植体对秋水仙素处理的敏感性都较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死亡,以0.4%(w/v)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多芽体48h诱导效果较好,多芽体的死亡率达到45.83%,接近半致死率,诱变率为18.64%。通过染色体计数和气孔鉴定,获得62株纯合四倍体小苗。诱变获得的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叶片气孔数量减少,体积增大。本次试验为香蕉多倍体诱变育种和新种质的创新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2.
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为骨架,将其改造成BnaLPAT2的过表达载体(p35S-BnaLPAT2)和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Napin-BnaLPAT2).采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GV3101)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分别获得阳性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3.
经比较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枣树的各种因素后,建立了稳定的转基因实验体系。预培养2d的枣树嫩梢段和下胚轴经根癌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3d,转移至分化选择培养基MS(1/2NO3) 0.15mg/l NAA 1.75mg/l ZT 10mg/l Km 500mg/l Carb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将抗Km不定芽先后在20mg/l Km的生长培养基和30mg/l Km生根培养基上继续选择,诱导成完整植株,转化率为2%-4%。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证实有6株外源基因已整合到了枣树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4.
由ACC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所得枣树其RNA表达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eal—time RT—PCR对转基因枣树中的anti—ACSG的RNA表达量进行了定量测定.样品扩增产物荧光量随着扩增循环数的增加而呈现“S”形增加;经熔解曲线分析,其扩增产物中未捡出非特异性产物和引物二聚体;扩增产物的Cr值和模板cDNA起始浓度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2=0.9929);转化体中anti—ACSG RNA表达量约为4500—10300拷贝/g组织。  相似文献   
25.
芸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100个随机引物对18份芸芥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有10个随机引物得到了稳定一致的RAPD谱带,每个引物扩增出2~17条谱带,共扩增出91条谱带.采用UPGMA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D)=0.1333处,将18个芸芥材料分为2类8组,揭示了芸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6.
随着养猪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规模猪场母猪便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据统计母猪便秘发生率大约为20%~35%,此问题使广大养猪生产者深感困扰。尤其在夏季,据报道大约60%的  相似文献   
27.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sn-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是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催化三酰甘油合成的起始步骤,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脂质的合成和逆境应答等过程。本试验通过RT-PCR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中克隆得到GPAT6基因的2个拷贝,分别命名为BnGPAT6-1(GenBank登录号为KJ000117)和BnGPAT6-2(KC106728)。它们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CDS)均为1506 bp,编码501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结构N端含有一个类卤酸脱卤酶(haloacid dehalogenase-like hydrolase,HAD-like)活性结构域,C端含有一个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olipid acyltransferase,LPLAT)功能域。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与白菜(B.rapa)、甘蓝(B.olerace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琴叶拟南芥(A.lyrata)中的GPAT6序列相似性最高。组织表达结果表明BnGPAT6基因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未成熟的胚中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nGPAT6的表达受ABA的抑制;在干旱和6-BA胁迫下几乎同时升高;在盐胁迫下,短时间内升高,达到峰值后降低;在水渍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8.
为了获得同时具备抗虫和抗除草剂特性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材料,以湘油15下胚轴为外植体,将人工合成的抗虫融合基因cry1ab/ac与带有草铵膦抗性基因bar的植物表达载体pFGC5941连接,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FGC-Bt。利用农杆菌介导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体系,将载体pFGC-Bt转入到油菜品种湘油15愈伤组织中。经愈伤组织分化和植株再生,获得了7株T0转基因植株。分株收获这7株转基因油菜的种子,种于花盆中,用除草剂basta喷洒,对存活下来的植株用检测引物进行PCR检测。挑选11株2个基因检测结果都呈现阳性的植株,进行Cry1Ab/Ac蛋白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在这11株油菜中都检测到了Cry1Ab/Ac蛋白。进行转基因油菜抗菜粉蝶幼虫(菜青虫)的离体鉴定,以非转基因湘油15为对照,结果显示,啃食了转基因油菜叶片的菜青虫停止运动和生长,大概7 d后陆续死亡,而非转基因油菜叶片上的菜青虫表现正常,3 d后叶片基本被其啃食干净。饲喂鉴定结果表明,转抗虫融合基因cry1ab/ac油菜对菜青虫具有明显抗性。得到了同时具有菜青虫和草铵膦双抗性的转基因植株,且抗性显著,为油菜的抗性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9.
用BamH I从植物表达载体pBH19中,酶切回收含35S启动子与Nos终止子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基因(HRTI)片段,将其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THY48的BamHI位点,构具潮霉素选择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pBT24。经Agrose gel检测和酶切鉴定,获得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T24。  相似文献   
30.
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湘油15’中长度为1 506 bp的GPAT6基因,并通过酿酒酵母质粒YES2.0和特异性启动子Napin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和植物种子特异表达载体,分别转化酵母和拟南芥。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转BnGPAT6基因的酵母中C14:0脂肪酸比对照高一倍,而C16:0,C16:1,C18:0和C18:1所占比例均明显下降。转基因拟南芥4个株系中种子的总含油量均下降,其中C16:0、C18:2和C18:3的比例略有升高。推测BnGPAT6在油菜中的功能与含油量关系不大,可能参与几丁质、软木脂等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