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8篇
  28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茄根分泌物及其浸提液对3种土传病原菌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土壤浸提法、根系淋洗法和营养液培养法收集茄根分泌物,制成含根分泌物的PDA培养基,并设高温灭菌和过滤灭菌2种处理,测定了根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elb.)、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 ib.)de Bary]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Per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个别处理外,根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和核盘菌的生长均具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灰葡萄孢的生长,部分处理具有促进作用,部分处理则没有促进作用。根浸提液对上述3种病原菌的生长均具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方法收集的根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很大,根际土壤浸提液处理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达68.1%;而其它处理萌发率在16.8%至21.7%之间。  相似文献   
62.
1 前 言江苏省太湖地区长期麦(油)稻复种连作,导致红皮小麦严重积库、销路不畅,农田种植效益普遍较低,土壤肥力逐年退化,农产品供应量少、品种单一。缩减小麦播种面积,搞活夏熟、稳定水稻已是该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关键。2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2年11月~1994年11月,在本所试验田进行,处理为马铃薯/玉米—水稻、小麦—水稻、油菜—水稻三种种植方式,后二种为对照,大田对比,面积为1400m2,土壤为粘质水稻土,1995年起开展生产调查。马铃薯/玉米—水稻 马铃薯(克新4号),2/5∶2/3(1993年…  相似文献   
63.
炭基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及麦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生物质炭在农田应用的农事操作工序,探讨生物质炭与畜禽粪便混合堆肥产品——炭基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及麦季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试验以施用炭基有机肥为处理,以施用商品有机肥与不施有机肥为对照,共计3个处理,探讨了炭基有机肥对小麦产量、甲烷(CH_4)与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及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基有机肥有促进小麦产量提高的趋势,但与商品有机肥、不施有机肥相对而言,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小麦千粒质量显著大于商品有机肥及不施有机肥处理;增施有机肥处理的麦田土壤甲烷排放总量低于不施有机肥处理,而氧化亚氮的排放总量则高于不施有机肥处理;与商品有机肥相比,施用炭基有机肥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降低了36.48%、单位产量的GWP下降了37.3%,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缓释配方肥在水稻生产上的施用技术,在苏州典型黏性与砂性土壤区域,采用大区试验法,以南粳46为供试水稻品种,综合水稻产量及基肥施用后田面水总氮含量等指标,研究基于缓释配方肥的水稻生产过程中氮素适宜减量比例、施肥次数及施用方式。结果表明,2种土壤类型在每667 m2施氮量18与20 kg条件下,随着“华昌”稳定性缓释配方肥减量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减量8%、减量16%处理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施肥次数处理之间,2种土壤类型区域水稻缓释配方肥1次性基施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砂性土壤区域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施肥次数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侧深施肥较肥料面施对水稻有增产作用,其中,缓释配方肥侧深施用效果最佳。“华昌”稳定性缓释配方肥在水稻生产上应用,宜减量8%~16%,采用“一基肥一穗肥”2次施肥,结合机插秧基肥侧深5~10 cm施用。  相似文献   
65.
暗管排水对规模农田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暗管排水对水稻生育后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南粳46’为试验材料,通过苏州太仓东林农场两块相临的暗管排水田块与传统明沟排水田块进行试验。在暗管排水田距离排水沟和暗管不同的位置采集水稻样品,未铺设暗管的田块取样作对照,分析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以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苗沟距的增加,水稻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有减小趋势,靠排水沟越近的区域影响最显著。苗管距2.5 m处植株各器官氮磷钾含量以及产量最高,水稻各器官氮、磷、钾吸收量相对于对照组最高分别可提高25.17%、80.16%和35.19%;产量在苗沟距15 m、苗管距2.5 m处理下达到9.97 t/hm2,大于对照组15.22%,产量差异主要由水稻群体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生。暗管排水可以有效增加稻田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稻田局部增产,但自由暗管排水可能导致暗管正上方表层土壤养分流失而影响水稻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对于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需后期结合土壤渗漏强度以及渗漏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6.
稻茬套播油菜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分枝习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试验研究了稻茬套播油菜种植密度与产量和分枝习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较低密度条件下(1~3万株/667m^2),油菜籽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其适宜的密度为3万株/667m^2左右;超过3万株/667m^2,油菜籽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2)主攻油菜籽140kg/667m^2的产量水平,适宜每株有效分枝数为3~4个,群体有效分枝数为10~12万个/667m^2,分枝结角果数占总角果数的75%左右。  相似文献   
67.
68.
施氮量对杂交粳稻常优1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三系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形成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与产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抛物线相关,最适施氮量为265.76 kg/hm2;(2)施氮量对产量构成因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成穗率、高峰苗、有效穗数、千粒重影响较大;(3)256.95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与其群体齐穗期干物质生产量、LAI、粒叶比适宜,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净生产量较大有关。(4)成熟期吸氮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而增加幅度逐渐下降,256.95 kg/hm2施氮量处理齐穗至成熟期净吸氮量、氮肥利用率最大,增加或减少施氮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9.
本文主要介绍了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分析了公司+科研及推广单位+生产基地的无公害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模式、运行机制、开发成效、合作各方分配方式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长期氮磷钾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连续20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研究了长期氮磷钾配施与单一施氮、不施肥处理的稻米品质差异,结果表明:(1)长期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2)长期氮磷钾配施未能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劣化趋势较为明显,但处理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3)能显著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4)在蒸煮食用品质上,长期氮磷钾配施表现为最高粘度、崩解值、冷胶粘度、消减值低于二个对照,热浆粘度微高于单一施氮,但比未施肥下降12.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