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合肥城市热岛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雅丽  邓斌  杨书运  严平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88-5089
利用合肥历史气候资料分析城市热岛的年、季、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中2003年城市热岛(ΔTu-r)日平均值最大,达到1.08℃;ΔTu-r季平均值冬季最大,为0.55℃,夏季最小,仅为0.30℃;年际变化1970~1990年间ΔTu-r较小,1991~2005年ΔTu-r平均为0.54℃,热岛效应明显增强;年代变化以90年代为最大,70年代最小。近36年年平均ΔTu-r明显上升,市区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0℃,郊区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15℃;合肥年平均气温明显存在以12年为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62.
以合肥市大蜀山森林公园3种典型植物群落的负离子时空分布为研究对象,利用空气离子评议系数(CI)对该区域春季的空气清洁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雪松群落白天的平均空气负离子浓度为1 100个/cm3,杨树群落为1 831个/cm3,竹林群落为1 498个/cm3。植物新叶量的多少是影响植物群落负离子产生能力的关键因素,杨树林在4月份新叶量最多,生理活性最旺盛,空气负离子产生能力最强;其次是竹林,雪松林最弱。根据空气评价系数,3种群落空气清洁度顺序为杨树林 > 竹林 > 雪松林。  相似文献   
63.
耕作方式对圩区冬小麦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和对照)对巢湖流域圩区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田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耕作处理下的CO2、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方式下的CO2、CH4、N2O的排放/吸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各处理CO2的平均吸收通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H4、N2O的平均排放/吸收通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乳熟到蜡熟期是白天CO2通量由负值向正值的转换期,和对照相比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的作物产量分别提高了3.3、1.5和3.9倍,且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各种耕作处理下的CH4排放通量均在-0.3~0(mg·m-2·h-1)之间波动,与对照比较,保护性耕作累计吸收量要高16个百分点,相关分析显示,除秸秆还田外,各处理的CH4的吸收率与5 cm土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4)N2O是麦田生态系统主要排放源,保护性耕作与对照相比N2O排放率降低了12%,而秸秆还田、常规耕作与对照相比N2O排放率分别增加了35%和61%;(5)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的N2O单位产量排放量分别降低了4.31 μg·g-1、3.36 μg·g-1和2.70 μg·g-1。  相似文献   
64.
以茶树无性系龙井43种子为材料,利用cDNA-AFLP差异显示方法,分析它在低温贮藏后的基因表达,为顽拗性植物种子的中长期保存提供理论依据。从64对引物筛选出的差异片段中克隆出10个低温差异表达片段,有7个在GenBank数据库中与小分子量热激蛋白、MYB类转录因子、衰老相关蛋白、F-box家族蛋白、蛋白激酶、磷酸二酯酶等基因有较高同源性。  相似文献   
65.
利用涡度相关法与垂直梯度法对安徽寿县农田湍流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与不同下垫面对农田湍流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农田湍流通量受不同天气条件的影响显著。LE、H、G变化特征在晴、阴、雨条件下均呈单峰型曲线,日峰值、变化幅度:LE>H>G;通量值受短时气象条件影响有所波动,其稳定程度:晴天>阴天>雨天;雪天湍流通量单峰曲线规律不明显,LE波动剧烈,G为负值。地表反照率:雪地>裸地>作物下垫面;雪面反照率最大,导致H、LE最小,G相对较大,为负值;作物下垫面地表反照率随作物生长周期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反照率与湍流通量各值的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6.
节水栽培对小麦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节水栽培对小麦产量构成和品质影响的试验表明,节水栽培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是灌浆成熟期最小,分蘖期最大;水分胁迫对穗粒数影响是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而增大,影响穗粒数最为敏感的时期是拔节孕穗期;对千粒重的影响最为敏感的时期是灌浆成熟期;水分胁迫不利于产量的形成,而有利于冬小麦的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轻度、中度和重度胁迫条件下,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0.6%、12.9%和13.6%;同时水分胁迫使得湿面筋含量升高,粗淀粉的变化趋势相反。根据综合评判,小麦节水栽培以轻度水分胁迫(60%~65%)最优,重度水分胁迫(40%~45%)最差。  相似文献   
67.
为探究在不同优化减氮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双季稻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水稻生长期间土壤CH4和N2O排放通量,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及水稻产量。试验设置5个处理:常规施氮(CF)、优化减氮15%(OF15%)、优化减氮15%+生物炭(OF15%+B)、优化减氮30%(OF30%)、优化减氮30%+生物炭(OF30%+B)。结果表明:与CF相比,各处理均降低了双季稻土壤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降幅分别为9.59%~39.60%和20.12%~41.61%;其中OF30%+B与OF15%+B处理CH4的减排效果最佳,分别达39.60%与31.53%;OF30%+B处理N2O的减排效果最佳,达到41.61%,其次为OF30%和OF15%+B处理,分别达34.56%与28.14%。各处理均降低双季稻系统土壤温室气体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降幅为9.54%~39.27%;OF15%+B产量最高,与CF相比增加了2.83%,而OF30%与O...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适用于中国东部低地圩区的稻麦两熟制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增效技术,以巢湖圩区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浅沟(CQ)、深沟(CS)两种麦季开沟排水处理,并以常规耕作为对照(CG),采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整个稻麦轮作周期的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持续监测,并测定产量以及分析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与CG相比,CQ、CS处理在水稻季分别减少了32.4%1和42.40%的N2O累积排放量,小麦季分别减少8.10%与9.67%的排放量。(2)开沟排水处理实现了稻麦的稳产以及增产,与CG相比,CQ和CS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67%和2.31%,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5.17%和1.02%;水稻季GHGI分别显著下降了33.52%和43.70%,小麦季分别显著下降了12.62%和10.59%(P < 0.05)。(3)开沟排水明显降低水稻生育中后期5 cm地温,提高麦田土壤pH值,降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4)排水处理降低了小麦季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全氮含量,并且土壤氮素水平变化更为稳定。综合来看,各处理均确保了作物产量且实现了温室气体的减排,其中以CS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对于指导稻麦低碳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专题图制作存在模型计算过程繁琐、数据处理量大、制图任务重等问题,为了提高制作效率和出图时效性,利用Python语言,结合ArcGIS、数据库,开发数据处理、专题图制作软件,搭建区域作物生产力自动化制图系统。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气象数据,运行生产力模型,制成区域作物生产力专题图。对安徽省作物生产力制图的实例进行分析,系统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近,在调整地理底图和气象站点后,可直接应用于中国中东部作物产区,为区域粮食作物稳产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0.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日益增长的盐渍化风险下,种植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油菜素内脂(brassinosteroid,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可促进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增强光合作用。因此,探究BR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最适BR浓度,为应对盐碱地对水稻生产安全的制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皖稻34为供试材料。利用100 mmol/L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设置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3.0 mg/L的BR溶液对水稻种子进行引发,以未引发无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1(CK),未引发有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2(S-CK),测量水稻种子发芽指标以及根苗生长情况,并监测水稻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糖代谢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盐胁迫下水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CK相比水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12.93%、49.13%、39.69%、59.73%;水稻幼苗鲜重和苗长分别降低29.62%、28.6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