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41.
分析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国家工作重点的新形势下,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机构建设、经费投入、追溯系统、标准和检测制度、标准化生产等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2.
对酶重量法测定膳食纤维含量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以BCR-383四季豆标准样品为材料,将已有AACC32-07方法中的1.0 g样品称样量降低至0.5 g,将进口蛋白酶(P390)优化为木瓜蛋白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试验结果与未优化的一致。  相似文献   
43.
仙客来叶斑病是近几年在甘肃兰州等地新发生的叶部病害,经常规分离培养后根据其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鉴定其主要病原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该菌在10~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低于5℃或高于35℃时不生长.在pH4~9的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为pH为6.病菌致死温度为54℃10 min.分生孢子在10~40℃、相对湿度81%~100%和pH4~9的范围内均能萌发,其中在25℃、pH 6和相对湿度9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44.
蔬菜废弃物堆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处理的研究现状,包括不接种微生物的自然好氧堆肥和接种微生物的好氧堆肥,并详细介绍了堆肥工艺、堆肥基料以及所接种的微生物,列举了目前普遍使用的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45.
蔬菜废弃物栽培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有机生态型蔬菜栽培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蔬菜废弃物微生物发酵物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然条件下室外堆肥、基质研制及温室盆栽试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有机生态型基质各配方处理对番茄的株高、展幅、主茎粗、结果数、产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处理即配方为蔬菜废弃物∶玉米秸秆∶牛粪∶发酵菌剂,配比为100∶4∶2∶0.25的处理,其番茄的产量较对照增长了97%,该处理番茄的干物质、有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营养品质指标,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41.9%,139.6%,36.8%和18.7%,特别是该处理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增加了57.1%。各配方处理番茄的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残留均低于对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结论]有机生态型基质各配方处理对番茄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6.
爱密挺在西部特色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省不同生态区、28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爱密挺适用范围广,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抗逆性和产品一致性,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和化肥施用量。使双孢菇、大蒜、马铃薯分别增产49.7%~69.2%、30.2%和16.5%~23.5%;苹果水心病、苦痘病、痘斑病的病情指数下降16.1%,黄瓜霜霉病及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率降低7.5%和5.0%;菠菜中硝酸盐含量下降21.2%~34.7%;部分作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提高20.7%~55.1%;马铃薯商品率提高10.4%;黄瓜、辣椒等成熟期提前3~5天,采收期延长3~4天;玉米化肥施用量减少5 kg/亩(总养分),增产7.2%。由于甘肃省农业生态条件在西北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故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西部特色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47.
蔬菜产业在泸水县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蔬菜供求极不平衡。许久以来,县委、政府一直努力寻找蔬菜市场供给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8.
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甘肃中部高原露地蔬菜代表类型的茄果类、叶菜类、鳞茎类、根茎类等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的土壤环境重金属背景值为主要评价参比值,分析土壤中重金属Cd、Hg、As、Cu、Pb和Cr的质量分数及污染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露地蔬菜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露地菜田土壤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高于评价参比值,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均属轻微,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Pb>Cu>Cr>As,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Hg.  相似文献   
49.
苜蓿蛋白质分组测定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连续提取法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样品进行蛋白质分组测定,结果表明:苜蓿蛋白组份随提取剂的种类而变化,蛋白组份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40%(v/v)异丙醇>2%(m/v)氯化钠>3.85%(v/v)乳酸>0.5%(m/v)氢氧化钾;其中鲜苜蓿样品中醇溶蛋白占14.50%(m/v);盐溶蛋白占12.55% (m/v);酸溶蛋白占7.73%(m/v);碱溶蛋白占3.11%(m/v),其他蛋白占总粗蛋白的63.11%(m/v)。根据蛋白质组份含量及提取成本确定稀盐溶液为苜蓿叶蛋白适宜的提取剂,盐溶液浓度为0.5%(m/v)。  相似文献   
50.
苜蓿绿、白叶蛋白提取分离及残渣残液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苜蓿Medicago sativa叶蛋白提纯为食用叶蛋白需要经过二次加工,进行脱色、去腥工艺,且苜蓿叶蛋白的脱色、去腥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工艺还不成熟。为此,将苜蓿叶蛋白在提取阶段直接分离出不同用途的绿白叶蛋白,既饲用叶蛋白和食用叶蛋白,打破了国内苜蓿叶蛋白产品只有混合型粗叶蛋白的单一局面,使叶蛋白的蛋白质含量由45%63%提高到72%,极大地提升了苜蓿深加工产业中的高端产品--叶蛋白的产品档次和利用价值,免去食用叶蛋白中脱色环节,降低成本;同时对残渣、残液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测定分析,并应用于膳食纤维、饲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