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9篇
林业   53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27篇
  48篇
综合类   410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81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中间偃麦草(2n=6x=42,JJJ~sJ~sStSt)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野生资源之一,因其基因组尚未完成测序,造成目前已报道的特异分子标记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小麦生产和研究领域内对杂交材料中外源片段或外源基因鉴定的需求。本研究利用中间偃麦草GBS芯片探针数据组装了5877409条Contig序列,筛选后获得5452条与小麦基因组相似性低于80%的、具有染色体位置信息的非冗余序列,据此开发2019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tagged site,STS)分子标记,在中间偃麦草第1至第7同源群中的分布依次为250、215、323、253、323、253和402;利用5株中间偃麦草和5份小麦农家种的DNA从253个第6同源群(G6)标记中进一步筛选出160个中间偃麦草特异标记,其中"+/-"型特异标记共有53个,分布在G6-Chr1(32个)、G6-Chr2(13个)和G6-Chr3(8个)染色体上;接着利用拟鹅观草(2n=2x=14,StSt)、百萨偃麦草(2n=2x=14,J~bJ~b)、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J~eJ~e)以及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6J~e代换系推断G6-Chr2为6St染色体;最后利用6St上开发的13个"+/-"型标记,从分子水平对小麦-偃麦草代换系F881(6St/6D)中的外源6St染色体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将为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鉴定提供较为方便和经济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3.
试验以不同基因型砧木品系为试材,研究其对嫁接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2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高于黑籽南瓜;B1早期产量明显高于黑籽南瓜,总产量与之相近;A1早期产量和总产量与黑籽南瓜相近.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的是A2和B1,明显优于黑籽南瓜;A1与黑籽南瓜相近.砧木B1果实完全没有果霜,A1只有极少数果实有霜.  相似文献   
104.
正红丹脆枣是1998年在费县新庄镇宋山湾村枣园中发现的枣庄脆枣的变异品种,果实卵圆形,单果质量16.5~22.5克,果皮薄而脆,白熟期浅绿色,成熟时花脸,赭红色占果实的70%~80%。肉质酥脆,浓甜多汁,口味甘醇。果核极小,糖分积累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质量分数)26.3%(图1)。该品种丰产性强,当年栽植即可少量见果,第2年全部结果,第3年平均每株产5.5~8.5千克,坐果稳,丰产稳产。截止到2017年底,仅在费县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三江源区不同生境土壤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共选取有代表性的12个样点,采集土层0~15cm,15~30cm的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可培养真菌的计数和分离,利用种群优势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位宽度以及群落相似度等指标对不同生境土壤中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区不同生境土壤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的数量和类群差异明显,数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灌丛草地嵩草草地藏嵩草草地禾草草地;在4种生境土壤中共分离获得土壤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17属,禾草草地土壤中群落的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除均匀度指数外,藏嵩草草地土壤中群落的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物种生态位结果分析表明,毛霉属、镰孢菌属、被孢霉属、青霉属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属于广适性物种;而亚隔孢壳属、梭孢壳属、腐质霉属等的生态位很窄,属于狭适性物种,只存在于某个生境中。禾草草地与藏嵩草草地土壤可培养纤维素分解真菌群落的相似性最低,灌丛草地和嵩草草地相似性最高。土壤纤维素分解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生境类型的特异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半闭弯尾姬蜂触角感觉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半闭弯尾姬蜂触角表面的超微形态.结果表明,在雌、雄蜂的触角上共存在着7种感觉器,分别为毛形感觉器、刺形感觉器、板形感觉器、Boehm氏鬃毛、柱形感觉器、锥形感觉器、钟形感觉器.对触角感觉器的形态、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对两性间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不同处理甘蓝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在小菜蛾及其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寄主搜索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机械损伤植株、虫损伤植株、虫一菜复合体植株释放的挥发物比完整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对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具有较强的引诱力,且以虫一菜复合体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力最强.表明甘蓝受机械损伤或虫害后的挥发物对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世界历史的起点在亚细亚。”德籍伟人黑格尔曾经不无感慨地说过。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她的故乡在中国。历史早已证明:中国是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用、20几亿人品饮的茶,尽管有千种百色,但血脉都连着中国。世纪之交,中国的茶界又频频爆出新闻:20克的武夷山大红袍岩茶,在香港拍卖得3.38万元港币。若以这样的价格计算,每克茶叶为1690元港币,高于黄金价格的十多倍,每斤茶叶将高达84.51元的“天价”。在各省、市、自治区,各类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茶叶知识大奖赛、饮茶与健康…  相似文献   
109.
以中籼3037及其12种初级三体的幼穗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初级三体之间幼穗培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以愈伤组织途径培养成苗,不同三体之间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率及幼穗培养力均存在差异,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率无显著相关;(2)以幼穗直接出芽,一次成苗途径培养,不同三体的培养力亦存在差异;(3)同一三体2种成苗途径的培养力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磷酸化对其乙酰化水平、肌动球蛋白解离及ATP酶活性的影响,为通过调控磷酸化水平改善肉品嫩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羊背最长肌为材料制备肌肉匀浆液,采用碱性磷酸酶抑制剂(抑制去磷酸化)和蛋白激酶抑制剂(抑制磷酸化)调控其磷酸化水平,在4℃分别孵育0、0.5、4、12、24、48和7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