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一、塞外江南伊犁,犹如一块绿色的三角形翡翠,镶嵌在中国新疆版图上的西部。伊犁河,象一条彩色的飘带,织绕在我们祖国的边题。伊犁河谷,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土地肥沃,草原辽阔,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构成了塞外江南独特的自然景观。就是在这富足的5.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养育着190万伊犁各族人民;就是在这块占新疆总土地面积三十分之一的土地上,拥有着全疆最丰富的森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绿色大地,浩瀚无比,美丽如画的青山田园,成为伊犁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生产的乐园。大自然造就了森林、人类发展了森林,森林又维护…  相似文献   
13.
陇南山区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1957-2006年陇南山区小麦条锈病资料分析得出:白龙江流域小麦条锈病在海拔1600m以上自生麦苗上越夏,在海拔1000m以下的川坝河谷地无明显的越冬期,春季流行以当地菌源为主,西汉水流域海拔1600m以上区域是陇南小麦条锈病的主要越夏区。小麦感病品种面积比率,上年条锈病越夏菌量、秋苗病情病田率和上年8月、10月及当年1月、3月平均气温与春季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相关十分显著,10月一次年3月平均气温与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呈正相关,4—8月平均气温与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呈负相关,逐月降水量与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呈正相关,由此建立的预报模型,其历史拟合率可达87.5%,其中偏重到大流行历史拟合率为100%,2006年在业务应用中预报正确。  相似文献   
14.
林带降低风速最根本的问题是在林带背风面形成湍流,湍流的变化与透风系数紧密相关。所以探讨林带的透风系数与湍流度的变化是农田防护林网气象效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通过风洞实验和计算建立了透风系数与湍流度之间的回归模型方程。利用该方程可对林带背风面不同高度的透风系数和湍流度相互进行预测,并揭示了两者之间内在的相关关系。同时利用本文的回归模型方程,用最篷透风系数可预测最适湍流度,并对了解林带背风面不同高度上湍流度的变化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陇南山区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1990~2005年陇南山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资料,发现:陇南白龙江流域为小麦白粉病常发重发生区,徽成盆地为小麦白粉病易发区,西汉水流域为小麦白粉病轻发区;小麦感病品种面积、上年秋苗平均病叶率和病田率、当年早春平均病田率、上年7、10月和当年5月平均气温、当年4月和上年7、8、11月降水量与全市春季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相关十分显著,上年9月到次年3月平均气温和4~8月降水量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呈正相关,4~8月平均气温和9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呈反相关。由此建立的预报模型,历史拟合率可达93.75%,2006年业务应用预报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选择适宜武山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天薯10号、11号较当地多年种植的主栽品种陇薯3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抗旱性和丰产性,可考虑作为武山县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陇薯8号、3号可适当推广种植;紫花白为中早熟品种,抗旱性差,可在川区进行地膜栽培试验;02175-200抗旱性较差,产量低,不适宜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土壤碳氮磷等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对作物养分供应有重要影响,长期秸秆还田如何影响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仅施化肥(CK)、低量秸秆还田+化肥(LS)和高量秸秆还田+化肥(HS)三个处理,于秸秆还田后的第9~10年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磷含量,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平均重量直径及元素生态化学计量比,旨在明确长期秸秆还田下双季稻田土壤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对碳氮磷养分的贡献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的9~10年,与CK相比,HS和LS处理显著增加了>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R0.25)的占比和平均重量直径(MWD);HS处理显著提高了>2 mm、0.25~1 mm、0.053~0.25 mm和<0.053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总碳(TC)和总氮(TN)含量,且增加幅度最大的粒径为0.25~1 mm,分别为28.1%和22.9%,而对总磷(TP)含量无显著影响。HS和LS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2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对于土壤TC、TN和TP的贡献率,有助于改善水稻的氮磷吸收。与CK相比,HS处理提高了各主要粒径水稳性团聚体(>2 mm、1~2 mm、0.053~0.25 mm和<0.053 mm)氮磷比和碳磷比,有利于提高稻田氮素有效性,且碳磷比未达到限制磷素供应的阈值而没有降低磷素有效性。研究表明,高量秸秆(6 t/hm2)还田提高了稻田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了土壤碳氮储量,以及水稳性团聚体氮磷比,对于改善稻田土壤结构和氮素供应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蜜蜂的语言     
所有的动物,包括昆虫,没有一种具有象我们人类的语言。它们之间不能用词语和句子交谈。通过观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也具有相互传递信息的方法。卡尔·冯·弗里士博士研究蜜蜂已多年了,当他把一小碟蜂蜜放在桌上时,没多久,一只蜜蜂发现了这些蜂蜜,一会儿更多的蜜蜂就来了。这似乎表明一只蜜蜂能将发现食物的消息传递给它的同伴。为了找出其中的奥秘,冯·弗里士制做了一个只能容纳一个蜂窝的特殊蜂房,透过蜂房的玻璃墙他能观察到里面发生的一切。为分辨这些蜜蜂,他把一些蜜蜂标记上带颜色的小点。当一只被做了标记的蜜蜂从喂食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实施和技术措施落实情况,总结了成功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陕西地区花椒病虫种类初步调查及重要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关中及陕南部分地区花椒病虫种类的初步调查结果(病原4种、害虫44种、天敌昆虫5种),并对重要种做了描述。其主要病、虫害分布特点表现为:干部病害以分布于渭北的干腐病Fusarium sp、叶部病害以花椒鞘锈病Coleosporium xanthoxyli Diet et Syd为害严重。叶部的恶性害虫是主要分布于韩城的花椒桔潜叶甲Podagricomela shisahatai(Chujo),干部害虫的特点在于关中地区花椒小吉丁Agrilus sp.为优势广布种,在陕南天牛类则有取而代之上升为优势类群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