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39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52篇
  31篇
综合类   284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133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大黄鱼几种暴发性疾病及防治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苗种时期一些暴发性疾病及防治新方法。大黄鱼主要有白点病等纤毛虫性疾病,(鱼师)本尼登虫病、弧菌病、肠炎病、烂尾烂嘴病、肝萎缩等暴发性疾病。本文着重介绍了上述几种病的量新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12.
江西省赣州市林地面积为4 592万亩,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76.23%,位列全省各设区市之首。全市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51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8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0处,省级森林公园2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3处,省级湿地公园6处。赣州市也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绿色生态城市特别保护贡献奖”“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荣誉称号,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但林分结构不合理,针叶树种多、阔叶林和混交林少,加之中幼林多、成熟林少,森林质量不高,全市18个县(市、区)被列为国家森林火灾高风险区,森林自身抵御火灾能力较低,森林防灭火压力巨大。  相似文献   
713.
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绿色农技采纳的影响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以山东省783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PSM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否会促进农户绿色农技采纳,并分析了不同农户群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于农户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规模农户绿色农技采纳的促进作用略大于小农户。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规模化经营发展,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绿色农技宣传与培训,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监督,规范其行为,提升其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绿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14.
为揭示寒地黑土稻田痕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以及稻田痕量温室气体排放与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氮肥吸收利用率(NUE)间的关系,设置干湿交替灌溉和传统淹水灌溉2种水分管理模式,以及4个生物质炭施用量水平(0、2.5、12.5、25t/hm2),以传统淹水灌溉作为对比,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炭运筹下寒地黑土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季节变化规律,明确稻作水氮利用与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关系,并计算温室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和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量相同时,传统淹水灌溉模式的甲烷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干湿交替灌溉模式(P<0.05),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均低于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干湿交替灌溉模式的甲烷总排放量显著低于传统淹水灌溉模式(P<0.05),而氧化亚氮总排放量高于传统淹水灌溉模式,施加生物质炭对稻田甲烷、氧化亚氮减排效果显著;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稻田痕量温室气体的GWP、GHGI显著低于传统淹水灌溉模式(P<0.05),施加生物质炭可以降低稻田痕量温室气体的GWP、GHGI。干湿交替灌溉模式的WUE显著高于传统淹水灌溉模式(P<0.05),适量施入生物质炭可以增加WUE和氮肥整体、基肥、蘖肥、穗肥的NUE。两种灌溉模式稻田痕量温室气体的GWP和GHGI与WUE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种灌溉模式稻田痕量温室气体的GWP、GHGI与氮肥整体、基肥、蘖肥、穗肥的NUE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15.
为揭示播期对西北旱区糜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适宜西北旱区栽培的粳性和糯性糜子为研究对象,探究6个播期[4月20日(S1)、5月5日(S2)、5月20日(S3)、6月4日(S4)、6月19日(S5)、7月4日(S6)]下糜子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播期推迟,糜子的生育期也推迟,生育天数缩短,S1播期各品种糜子生育天数变化范围为125~139 d,S4处理生育期缩短至101~112 d,S6播期时仅81~88 d。糜子植株随播期推迟呈矮化生长,S4播期各品种糜子的株高比S3低10.63~16.70 cm(P<0.001)。糜子的穗长在S5播期下较长,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达最大,且穗茎短。在S5播期,‘陇糜12号’、‘固糜21号’‘、榆糜2号’‘、冀黍2号’‘、赤黍8号’和‘晋黍9号’的产量比S3分别高18.0%、14.4%、15.1%、9.3%、8.0%和10.0%(P<0.05),穗茎长比S3分别短13.1%、14.6%、15.1%、30.6%、15.3%和11.8%(P<0.05)。糜子籽粒品质受播期的影响显著,播期推迟,糜子品质得到改...  相似文献   
716.
为探索日光温室甜樱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因子,试验测定不同温室方位、不同树体方向、不同树形、不同品种以及叶面肥处理下甜樱桃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温室东部甜樱桃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温室西部和中部;树体南向和东向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树体西向和北向;甜樱桃品种间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不同,且差异性不同;施用叶面肥可显著提高温室甜樱桃叶片叶绿素含量;试验中3种树形之间甜樱桃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17.
为了研究山西省部分甜樱桃主栽品种的需冷量,为山西省设施甜樱桃扣棚和升温时间的确定提供参考,试验以9 个山西省甜樱桃主栽品种‘红玛瑙’、‘红灯’、‘龙冠’、‘龙旭’、‘大紫’、‘美早’、‘雷尼尔’、‘早大果’、‘拉宾斯’为材料,在甜樱桃开始大量落叶时采集枝条进行低温处理,将低温积累到一定时间的甜樱桃枝条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3周后统计萌芽率,采用“0 ~ 7.2℃ 模型”对其需冷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甜樱桃品种需冷量有差异,供试品种的需冷量值集中分布在500~750h;部分甜樱桃品种存在芽类间需冷量不同的现象;同一品种其需冷量与物候期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18.
通过生物学纯化与血清学鉴定(ELISA)得到5个大豆花叶病毒(SMV)分离物,利用RT-PCR法扩增其外壳蛋白(CP)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5个分离物CP基因全长均为795个核苷酸,编码产生265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1%~97.1%,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2%.结合5个分离物在8个大豆品种上的致病性反应得出,5个分离物在8个鉴别寄主上的致病性反应和序列差异的比较表明,分离物在8个鉴别寄主上致病性反应相差越大,其CP基因氨基酸序列差异就越大,由此证实SMV的CP基因与致病性反应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19.
以白天堂百合的鳞茎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中激素配比对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成功建立了快速无性繁殖系。白天堂百合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是MS+0.2~0.5 mg/LNAA+0.2~0.8 mg/L BA(或0.2~2.0 mg/L的KT);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IAA+0.1 mg/L KT;根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的NAA+0.2 mg/L的KT。  相似文献   
720.
对冀东地区收集的162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材料进行大豆花叶病毒(SMV)抗性鉴定并对筛选到的抗、感材料植株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病程相关基因GmPR-1和GmPR-10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病野生大豆材料7份(4.3%),中抗材料6份(3.7%),中感材料62份(38.3%),感病材料87份(53.7%);抗病材料POD和CAT活性比对照显著增加,而感病材料显著降低,抗病材料的GmPR-1和GmPR-10基因表达量比对照显著增加,感病材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初步表明POD、CAT及病程相关基因GmPR-1和GmPR-10可能与大豆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