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6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6篇
  68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土壤有机碳组分化学测定方法及碳指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土壤有机碳组分化学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宜使用范围,基于前人研究,对近年来使用较多的KMnO4氧化法、改进的Walkley-Black氧化法、酸水解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全面综述,重点阐述了3种方法测定有机碳组分的优缺点,探讨了有机碳组分测定方法发展对碳库管理指数(CMI)计算方法的完善,以及不同测定方法分类的有机碳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在固碳指数(RI)计算上的差异。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比较了3种方法在近19年(2001—2019年)的引用量,以及近10年(2010—2019年)利用这3种方法进行CMI和固碳研究的引用趋势。在比较3种方法优缺点和引用趋势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KMnO4氧化法适合用于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和CMI的计算,且使用20 mmol·L-1 KMnO4能够有效规避该方法的多数缺点;改进的Walkley-Black氧化法适合用于土壤固碳研究和CMI的加权计算;酸水解法适合于以探究生化稳定性为目标的有机碳活性组分和稳定组分测定。最后,展望了未来在有机碳组分测定方法的发展方向、提高土壤固碳潜力和建立碳库评估新模型上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揭示土壤质量动态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2.
栽培模式和花后去叶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花后去叶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集雨面栽培下穗粒数最多;全程覆膜、覆膜150d和集雨面栽培模式千粒重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和三密一稀栽培;全程覆膜栽培下籽粒产量最高。去叶处理对稳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O.05),各去叶处理穗粒数均大于对照。不同去叶处理千粒重均小于不去叶对照。不同去叶处理籽粒产量大小顺序为去全旗叶〉对照〉只保留旗叶〉去1/2旗叶〉去旗叶、倒二叶。去叶处理对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因栽培模式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3.
生物炭添加对黄土高原典型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为确定生物炭添加对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利用威尔科克斯法,室内条件下测定2种生物炭类型(苹果树枝生物炭和锯末生物炭)及3种生物炭添加比例(2%,5%,10%)对黄土高原3种典型土壤(填)土、黄绵土、风沙土田间持水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填)土、黄绵土、风沙土添加生物炭后田间持水量分别平均增加2.77%,3.09%,4.17%,显著高于不施炭处理(p<0.05).苹果树枝生物炭对3种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程度平均值为4.67%,显著高于锯末生物炭2.02%的提高程度;生物炭添加量与土壤田间持水量增加程度成正比例关系,添加量越大,土壤田间持水量增加程度越高,其中,苹果树枝生物炭10%添加量对3种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增加程度最大.研究表明,生物炭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种类生物炭及添加量对土壤田间持水量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4.
研究旨在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一个完整周期内的表达规律及体内埋植褪黑激素(Melatonin,MT)后对其表达的影响。选取背景相同的内蒙古绒山羊成年母羊8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1~3组为埋植MT的试验组,第4组为不埋植MT的对照组,采集12个月的体侧部皮肤样品,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MP2基因在发育毛囊周期内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毛囊发育兴盛期和休止期,BMP2基因的表达量呈缓慢增加。且休止期的表达量高于生长期的表达量;埋植MT后降低了该基因在休止期的表达量,且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BMP2基因的表达量与毛囊周期性生长密切相关,埋植MT后改变了BMP2基因在毛囊生长周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推测该基因参与调节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5.
[目的]为研究胶粘型控释肥(CRF)对玉米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对比了施用控释肥(CRF)和两种传统施肥模式(CF)条件下玉米农艺特性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施用控释肥后,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体积均有显著的提高,且光合速率及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有提高。两种控释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较传统肥料一次施肥处理(CF1)分别提高了21.3%和17.0%,较传统肥料分两次施肥处理(CRF2)分别提高了19.6%和15.4%。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控释肥处理植株N、P、K积累量的提高幅度分别为44.0%~24.7%、40.0%~25.9%和20.1%-13.9%;养分利用率的提高幅度分别为22.9%~13.4%、11.2%~9.6%和17.5%-12.1%。[结论]胶粘型控释肥能够显著的提高玉米的养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女排自2008年奥运会以后竞技水平发展成不稳定状态,创造了一系列的最差历史成绩。研究认 为中国竞技体育体制之束缚、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之混乱、训练方法和技战术选择之矛盾、媒体导向之错位 、竞技体育意识之缺失是导致中国女排难以长期处于较高竞技水平的关键原因。面对现实,立足竞技体育 规律,加大排球联赛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其影响力,增加女排后备人才的来源与交流,减弱外界负面影响 ,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女排保持长期、稳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7.
以低于治疗水平的氯四环素(CT)及低于治疗水平的氯四环素和治疗水平的氧四环素组合(CT-OX)两种方式分别对肉牛进行抗生素处理,研究其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型的影响。从粪便样品分离大肠杆菌,并通过抗菌药物纸片法和稀释法敏感性试验测试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氧四环素和氯四环素的敏感性。利用针对耐药基因tet(A)、tet(B)和tet(C)的引物对176个四环素耐药或中介的细菌样品进行多重PCR试验,结果发现所有样品均携带一种或两种耐药基因,tet(A)在两组样品中的流行基本相同,但CT组中tet(B)的流行比例显著小于CT-OX组(P<0.05),而tet(C)的流行比例则显著CT-OX组(P<0.05)。同时,在对四环素表现为中介的52个样品检测结果中,发现其中92.3%携带tet(C)基因。另外,最小抑菌浓度值(MICs)结果表明,药物敏感性同时取决于四环素类别和耐药基因型两方面。利用real-time PCR在转录水平上对tet(C)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耐药型与中介型并非上游调控造成。对tet(C)基因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耐药型的第1063位碱基由T突变为G。由上述数据可知,对肉牛的四环素饲喂种类可以影响到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流行。  相似文献   
118.
通过对肉牛饲喂低于治疗水平的不同种类抗生素,研究其对肉牛废弃粪便微生物群落中四环素耐药基因数量与持久性的影响。试验肉牛被分成不同抗生素处理组,即氯四环素组、氯四环素和磺胺甲嘧啶组及对照组。将每个围栏中所有动物的新鲜粪便混匀为一份混合样品作为模式样品(每个处理组3份),分别露天放置,在第7、14、28、42、56、70、84、98、112、126和175 天时采样并提取DNA,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tet(C),tet(L),tet(M),tet(W)及16S rRNA的浓度。结果显示,16S rRNA的浓度在不同处理间相似,在56 d内均有增加的趋势(P<0.05);总体上看,四环素组的耐药基因初始浓度较高(P<0.05);所有处理组的tet(B)和tet(C)浓度到56 d时均增长了1~2个对数级,到175 d时又降低到初始水平,而tet(M)与tet(W)的浓度与其他耐药基因相比较高。因此,四环素耐药基因可以在废弃粪便中持续存在超过175 d,而某些基因的最初数量可能会导致错估其后的变化,其浓度的暂时改变并不能归因于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9.
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分层供水条件下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土柱试验,研究分层供水施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不施磷、施磷于0-30 cm和30-60 cm土层3种处理,每个施磷水平下设整体湿润和上干下湿(0-30 cm土层干旱胁迫,30-60 cm土层湿润)两种水分处理。【结果】不同土层水磷处理显著影响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上层根系生物量较整体湿润水分处理降低19.6%,下层根系生物量增加18.8%;磷肥对根系分布的影响大于对总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施磷能明显增加施磷层次根系生物量,在上干下湿条件下,深层施磷更有利于深层根系分布。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0.01),与整体湿润水分处理相比,上干下湿水分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0.0%和47.4%;施磷显著提高产量,改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同,上干下湿条件下,下层施磷处理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较上层施磷处理提高11.2%和28.6%,整体湿润条件下则相反,分别降低41.1%和37.9%。【结论】本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磷肥深施有利于冬小麦深层根系发育,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及小麦产量,在上干下湿条件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PDGFA)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皮肤毛囊上的表达规律和褪黑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和产绒量相当的阿尔巴斯绒山羊成年母羊,分为4组,即从不埋植的对照组和3组不同时间埋植褪黑激素的试验组。试验组在埋植期间每隔一个月按照2 mg?kg-1 BW的剂量在绒山羊耳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采集12个月(从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受试羊体侧部皮肤样品,用定量逆转录PCR (qRT-PCR)检测皮肤中PDGF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各组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对照组在11月时其表达量为全年最低,在12月,随着毛囊周期性生长缓慢进入退行期,其PDGFA基因的表达量也缓慢上升,并在休止期(1-4月)高度表达。而开始埋植褪黑激素后,仅第二年埋植组在翌年1月时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在2月与连续两年埋植组一样,随着绒毛开始脱落,PDGFA基因的表达量也有下降趋势;到5月,其表达量显著低于1月(P<0.05),此时新一轮的绒毛已长出体表。停止埋植褪黑激素后,仅第一年埋植组翌年PDGFA基因的表达模式和毛囊生长周期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结论】绒山羊皮肤组织当中PDGFA基因在毛囊生长期低表达,退行期和休止期高表达。埋植褪黑激素可缩短毛囊生长周期。PDGFA基因是一个控制毛囊从兴盛期向退行期和休止期转化的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