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2篇
  59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施肥结构和调理剂对侵蚀红壤的修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几种肥料配比和调理剂施用对侵蚀红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2号的施用与施用NPK化肥相比可以提高旱地红壤的有效磷含量,减轻因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酸化,提高大豆和油菜对肥料磷、钾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生物量,且对土壤好气性细菌、真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用有机肥可以较快地提高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与施用化肥相比显著提高了大豆和油菜对肥料氮、磷、钾的利用率,施用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2号的施肥措施是提高红壤旱地肥力的较好的施肥方法.因豆科植物具有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大豆种植生物量大,肥料利用率高,选取大豆作为先锋物种,可较好地提高侵蚀红壤的修复效应.  相似文献   
82.
外源砷在土壤中的老化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砷及重金属元素从环境进入土壤后,其可浸提性、可交换性、生物有效性或毒性均会随时间的延长而缓慢变化,即发生所谓的"老化"。本文对外源砷进入土壤后老化的过程、影响因素、机理等进行了较系统探讨,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贵阳市表层土壤中砷的地球化学基线及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Environmental geochem icalbaseline)一词出现在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的国际地球化学填图项目(IGCP259)和全球地球化学基线项目(IGCP360)中,在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中,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的定义为地球表层物质中化学物质(元素)浓度的自然变化[1]。但随着人们对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问题研究的深入,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的定义也不断明确:地球化学基线将某一地区或数据集合作为参照时某一元素在特定物质中(土壤、沉积物、岩石)的自然丰度,并可以表述为区分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单一的极限[2]。基线与取样时间、取样地点、取样方法、测试方法、分析技术等有关[3]。砷是  相似文献   
84.
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地区砷污染水稻土为对象,采用厌氧培养试验研究了秸秆和猪粪两种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后土壤溶液中甲基砷及有机碳荧光组分含量变化,初步探索了两者可能存在的关联。结果表明:秸秆与猪粪处理及其不同添加量水平显著影响土壤溶液中甲基砷浓度,厌氧培养5 d后,秸秆处理3种添加量(分别以0.5%、1.0%和1.5%的总有机碳添加量计)水平下的甲基砷浓度分别增加了40.3%、24.2%和24.0%,猪粪处理3种添加量(分别以0.5%、1.0%和1.5%的总有机碳添加量计)水平下的甲基砷增加量低于秸秆处理,增幅分别为15.5%、6.9%和3.8%;厌氧培养前后土壤溶液中总有机碳消耗量与甲基砷增加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秸秆与猪粪处理后土壤溶液中有机碳荧光组分和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秸秆源有机碳的腐殖化程度低,生物可利用性相对更高,且含有更多的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SMP)、芳香蛋白类Ⅰ(APⅠ)和芳香蛋白类Ⅱ(APⅡ);厌氧培养5 d后,荧光指数、芳香蛋白类、富里酸类物质(FA)和腐植酸类物质(HA)与甲基砷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腐殖化指数与甲基砷浓度负相关,但相...  相似文献   
85.
磷肥施用对土壤中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对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能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生物量分别提高了约149%和119%;施磷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砷含量,其中钙镁磷肥高、低施肥量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2%和20.9%,过磷酸钙高、低量施肥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5.0%和5.5%;在同一施磷水平下,钙镁磷肥处理的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明显高于过磷酸钙处理,施磷可导致小白菜对砷的吸收总量显著增加(P〈0.05).施用钙镁磷肥处理的小白菜砷吸收量的增加幅度较大.磷肥施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其中施用钙镁磷肥比过磷酸钙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6.
深受利用方式影响的农业土壤碳库在缓减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温室效应加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区域稻田土壤碳库蓄积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建立研究区以土种为单位的空间数据库,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基于土壤类型法估算重庆市巴南区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约为6.48×106t,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8.31 kg/m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巴南区稻田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1.73~3.70 kg/m2之间,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5.13~14.07 kg/m2之间.0~20 cm和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18×106 t和4.39x106t,0~2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0~100 cm碳储量的27.50%,说明碳储量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土壤有机碳密度呈带状分布,且具有高度的不均匀性,同类土壤具有相似的有机碳蓄积量.  相似文献   
87.
湘南红壤地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湘南红壤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红壤的水土流失面积达7165万hm2,占区内红壤总面积的358%,其中流失较严重的面积约占红壤水土流失面积的37%。在此基础上,对引起红壤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红壤酸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曾希柏 《土壤通报》2000,31(3):111-113
对我国红壤酸化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对红壤酸化所产生的危害、影响红壤酸化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提出了防治红壤酸化的有关技术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9.
中国生物肥料资源构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概述了我国生物肥料资源的主要类型和数量,分析了其资源的基本构成与开发利用现状,并从广义角度对“生物肥料”的概念进行了相应讨论。  相似文献   
90.
为合理利用水铁矿,将其作为土壤砷污染修复的一种高效稳定的钝化剂,采集湖南石门县三个不同乡镇的土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采用连续提取法和薄膜梯度扩散技术(D iffusive gradient in the thin films technique,DGT),研究不同水分模式下外源添加的水铁矿在土壤中稳定性变化过程中对砷在土壤中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铁矿在三种不同水分管理模式[100%SWHC(Soilwaterholdingcapacity,SWHC)、干湿交替(D ry/wetcycle,DWC)和30%SWHC]下培养33d后均发生转化,其中在100%SWHC条件下转化速率最快,在三种土壤中的转化率达到16.50%~22.78%,在30%SWHC和DWC条件下最大转化率仅为8.77%和10.96%。添加外源水铁矿后在三种水分管理模式下两种砷污染土壤中活性态砷浓度均显著降低,并且在100%SWHC条件下降幅最大,在中高浓度的砷污染土壤中降低程度分别达到42.08%和60.75%。但随后在100%SWHC和DWC条件下培养22d后,活性态砷的浓度均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在100%SWHC和DWC两种水分条件下,两种砷污染土壤中弱结晶态铁氧化物结合态砷(F1-As)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并且随着水铁矿的转化而逐渐向更稳定的形态(F2-As)迁移,在30%SWHC条件下F2-As含量没有增加。研究表明,水铁矿在土壤高水分条件下稳定性最差,其次为土壤的干湿交替条件。在两种砷污染土壤中施加水铁矿修复过程中都具有潜在的砷释放风险,在农业生产中应合理调控土壤水分以保证水铁矿对砷的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