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4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研究南疆盆地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滴灌覆膜的效果和最适宜的灌溉制度,为构建南疆盆地油莎豆节水高产管理栽培模式提供参考。通过1 a的试验,在覆膜(M)和不覆膜(NM)条件下,设置3种水分处理水平,即:CK处理(对照,以当地常用灌溉量5316.45 m3·hm-2)、T1处理(灌溉量为3431.40 m3·hm-2)和T2处理(灌溉量为4133.85 m3·hm-2),灌溉频率为6~10 d,研究覆膜和水分控制对油莎豆生长、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莎豆的密度受水处理的影响显著(P<0.05),而根冠比受水处理影响不显著(P>0.05)。(2)覆膜处理的草粗脂肪、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含量比未覆膜平均提高58.82%、3.35%和17.20%,覆膜处理块茎的粗脂肪含量、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未覆膜的,分别增加了7.48%、2.56%和2.55%,且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均...  相似文献   
12.
策勒西部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特征及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荒漠-绿洲过渡带属于典型的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带,在这交错带上植被的生长与分布受地下水环境状况(地下水埋深、水质)制约,显示出地下水重要的生态调控作用。通过对过渡带的观测井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年内变化趋势与地表径流变化联系紧密,埋深最高一般发生在1~3月,埋深最低一般发生7~9月,最大变幅在0.23~2.25m之间;地下水中对矿化度起主要作用的阳离子是(Na++K+),Mg2+次之,Ca2+最小,阴离子是C l-、SO42-,HCO3-次之,CO32-在其中的比重最小,几乎为零;矿化度小于5g/L,植被生长不会受到抑制,植被生长与分布主要取决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策勒绿洲的新疆杨(Populus allba var.pyramidalis Bge)长枝叶(简写为P.alba-L)和新疆杨短枝叶(简写为P.allba-S)的水分生理特性(清晨叶水势和蒸腾速率)进行了长期的野外试验研究,得到如下初步结论:⑴新疆杨短枝叶在各月的平均水势值均低于新疆杨长枝叶,而且短枝叶水势值在各月间的变动幅度较大。⑵长枝叶和短枝叶叶背面的日均蒸腾速率均高于叶正面的日均蒸腾速率。其中,新疆杨长枝叶叶背面的蒸腾速率是叶正面的12.7倍;新疆杨长枝叶的总日均蒸腾速率大于短枝叶,为15.1μg/cm^2。⑶新疆杨短枝叶的水势低于长枝叶,其生长发育期大于长枝叶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新疆策勒绿洲胡杨水分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本文对新疆策勒绿洲胡杨在灌溉前后水分生理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灌溉后胡杨水势的日均值(-1.45MPa0比灌溉前(-1.97MPa)有显著增加;2)灌溉后胡杨蒸腾速率的日均值(1.41mmolm^-2s^-1)比灌溉前(1.34mmolm^-2s^-1)有所升高,但幅度不大;3)试验证明,胡杨的生长对环境水分状况的依赖性相对较强,因此,维持胡杨生境内的水分平衡,是促进胡杨正常生长,更新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将对策勒绿洲胡杨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刈割时间对南北疆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根际土壤养分和盐基离子的影响。【方法】2021年5月15日在南疆莎车县北疆阜康市种植油莎豆,分别于播种后第78、91、106和124天采集油莎豆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和盐基离子分析测定。【结果】采样点和刈割时间显著影响了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P<0.05);采样点和刈割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P<0.05),对油莎豆根际土壤的离子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北疆油莎豆根际土壤的全氮、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南疆(P<0.05),但北疆的阳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南疆(P<0.05)。在北疆地区,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与速效钾和氯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南疆地区,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氯离子和钠离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刈割改变了南北疆种植油莎豆根际土壤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及pH值...  相似文献   
16.
NaCl处理对梭梭生长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年生梭梭幼株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50,100,200,400 mmol/L)NaCl处理对梭梭生长状况及同化枝过氧化氢(H)、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水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处理(50mmol/L)对梭梭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梭梭株高和基茎粗在400 mmol/L NaCl处理下较对照显著减少,冠幅面积和同化枝、茎干重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 时较对照开始显著减少,根干重在NaCl浓度为≥100mmol/L时较对照呈显著减少趋势。因此,NaCl胁迫对梭梭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冠幅面积,同化枝和茎干重大于对株高和基茎粗。根冠比在NaCl浓度≥100 mmol/L 时较对照显著减少。H 和MDA 含量在高浓度NaCl处理下较对照出现积累现象。低浓度NaCl处理下(≤100mmol/L),梭梭同化枝SOD、POD、CAT 和APX 活性较对照均有所提高,它们协调一致的共同作用,有效地清除植物体内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高浓度的NaCl处理下(≥200mmol/L),CAT 和POD 活性较对照开始降低,抗氧化酶系统对ROS的清除效率减弱。梭梭同化枝水势随NaCl处理浓度升高而降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随NaCl浓度增加较对照先上升后降低。  相似文献   
17.
植物通过改变地上和地下器官的功能性状和养分分配响应土壤水分变化。本研究以生长两年的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水分梯度(W1:田间持水量的30%;W2:田间持水量的40%;W3:田间持水量的55%; CK:田间持水量的75%),并分析了骆驼刺叶和根的主要功能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分的减少显著降低了骆驼刺的叶、茎、刺、地上、地下生物量(P < 0.05),而对根冠比的影响并不显著(P > 0.05)。骆驼刺幼苗主要通过减小叶面积、增大比叶面积、减小根体积、增加比根长的生长策略响应水分胁迫。初步说明,骆驼刺能利用自身性状间的协同或权衡作用形成不同的适应策略。在所有水分梯度下,骆驼刺将更多的养分分配在根系中,器官间养分含量呈根 > 叶 > 茎 > 刺的规律;地上与地下之间的养分比值和水分变化正相关。本研究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荒漠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在极端干旱风沙环境中适宜种植行距,本研究在塔里木盆地南缘风沙活动强烈地段设置30 cm,60 cm,90 cm,120 cm等4个种植行距,分析了行距对油莎豆生长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莎豆饲草与块茎产量随行距增加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株密度与饲草、块茎及根系生物量均在30 cm行距下最大,在90 cm行距最低,但在60 cm与120 cm行距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在30 cm行距下,块茎和根系的氮、磷、钾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应的其在0~20 cm土层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下降(P<0.05);油莎豆种植后显著降低了20~40 cm土层盐分累积(P<0.05),但在0~20 cm土层,90 cm和120 cm行距处理的盐分累积却显著增加(P<0.05),且达到轻度盐渍化水平。综合来看,种植行距为30 cm时,油莎豆的生长表现及土壤盐分环境均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该区域的推荐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19.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不同植被区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新疆干旱气候条件下,2009年通过对棉花膜下滴灌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灌溉定额和灌水周期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周期5d的处理能够达到棉花最适宜的土壤水分范围。在相同的灌水周期下,土壤剖面平均含水量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较高灌水频率对根区土壤盐分具有较好的淋洗作用,灌水周期10d的处理,土壤盐分波动变化较大,在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出现累积现象。从节水增产和抑盐方面考虑,灌溉定额3 900m3/hm2,灌水周期为5~7d的灌溉制度适合北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策勒县绿洲一沙漠过渡带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OBO小气候观测仪,在2010年7月23日至8月24日对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柽柳群落、柽柳—骆驼刺—花花柴群落、骆驼刺群落3个典型天然植物群落的风速、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进行了同步观测,分析了它们的小气候特征的差异,初步探讨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植被具有独特的小气候作用,植被覆盖度越大,风速越小,气温越低,相对湿度越高。相比植被覆盖度仅3%的柽柳群落,柽柳—骆驼刺—花花柴群落(覆盖度27%)和骆驼刺群落(覆盖度67%)在观测期内0.5,1,2,4,8和10m处风速平均减小了32%,47%,近地表0.5m风速减少的最多,分别为57%,87%;2m处气温的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32,1.02℃;2m处空气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分别增加2.33%,7.67%;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柽柳群落、柽柳—骆驼刺—花花柴群落和骆驼刺群落的光合有效辐射差异不明显;阴天和沙尘暴天气光合有效辐射比晴天分别减少4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