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34篇
  49篇
综合类   28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施用生物质炭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潜在有效措施。以菠菜为供试作物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菠菜产量、组织中硝酸盐含量及养分(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生物质炭设3个水平:C0(0g·kg-1)、C5(5g·kg-1)和C10(10g·kg-1),氮素3个水平分别为N0(0mg·kg-1)、N1(90mg·kg-1)和N2(120mg·kg-1)。试验结果表明,在N0和N1水平下,施用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菠菜产量,增幅为16.6%~57.3%,而在N2水平下,生物质炭对菠菜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在N1水平下,与C0处理相比,C5和C10处理菠菜组织中硝酸盐含量分别增加了198.7%和233.4%;而在N2水平下,C5和C10处理的硝酸盐增幅分别为8.8%和46.3%。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生物质炭的施用增加了菠菜对氮和钾的吸收,而对磷素吸收的影响不明显。总之,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可以提高菠菜产量,明显增加氮肥当季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2.
黑荆树的树皮和木材分别是提取栲胶、造纸和培养香菇的好原料。福建省漳州市各县已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原料基地。为正确测定黑荆树的经济材出材量与树皮的材积、重量,笔者调查了133块标准地,砍伐样木333株,继编制了立木材表后,又编制了经济材出材量表与树皮材积、重量表。编表中采用了3个数学模型的选择,所编的数表总体精度均在95%以上。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3.
500 nl/L1-MCP熏气6 h能很好地延长切花菊品种优香的瓶插寿命,推迟叶片的乙烯释放高峰,抑制外源乙烯的伤害效应,有效降低了外源乙烯引起的失水、叶片萎蔫及黄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4.
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急需大批掌握专业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技术型、管理型、应用型人才。为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知识够用、专业技能熟练、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合格人才,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多年来我们对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出动物养殖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三元合一、学用结合"模式;作物种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与季节同转"模式,意在突出植物生长季节的特点。同时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热爱党、爱国家、爱人民、遵纪守法、吃苦耐劳品格的培养。多年来培养出近千名优秀人才,人才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45.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固碳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施用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作物残留和投入有机物料对水稻土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不同粒级团聚体的固碳特征及其与团聚体形成的相关性,以及土壤和不同粒级团聚体对累积碳投入的响应。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始于1986年,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秸秆化肥混施(RS)、低量粪肥配施化肥(M1)和高量粪肥配施化肥(M2)5个处理。2009年采集0~10 cm土壤样品,测定总土以及大团聚体(LM,2 mm)、较大团聚体(SM,0.25~2 mm)、微团聚体(MA,0.25~0.053 mm)和黏粉粒(SC,0.053 mm)的质量比例及其SOC浓度,并分析闭蓄于SM内部的颗粒有机物(POM)、微团聚体(MA-SM)和黏粉粒(SC-SM)的质量含量和SOC浓度。结果表明,与CK和CF比较,有机肥混施化肥处理(RS、M1和M2)均显著提高了LM和SM的质量比例和平均当量直径(MWD),降低了SC质量含量;两个粪肥配施化肥处理(M1和M2)的效果优于秸秆化肥混施(RS),但是M1和M2间差异不显著;单施化肥则降低了稳定性团聚体的比例。团聚体的SOC浓度没有随粒级增大而增加,各处理均为LM和SM结合的SOC浓度最高,其次为SC,最小为MA。与CK比较,有机肥混施化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的SOC浓度。总土SOC的增加主要取决于SM的SOC含量,而MA-SM组分决定了SM固持SOC的能力。总土、LM和SM的SOC含量以及从SM分离出的POM、MA-SM和SC-SM的SOC含量均与累积碳投入量呈显著正相关,但总土分离出的MA和SC的SOC含量对累积碳投入量反应不敏感,表现出碳饱和迹象。因此,尽管长期大量施用有机物料促进了红壤性水稻土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了其SOC的固持,但有机质可能不是该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的最主要黏结剂。  相似文献   
146.
对福州市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和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当前福州地区森林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福州地区森林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7.
如何针对某一地区选择合适的花木种类,形成本地区的绿化特色,主要应考虑花木筛选的原则、花木选择方法、试验方法等因素,才能达到绿化城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8.
通过采取亲本种子处理、准确确定差期、育秧移栽、加强肥水管理、花期预测与调节、人工辅助授粉、科学施用激素、防杂保纯、防病治虫除草等技术措施,使特优航一号制种获得3 000kg/hm^2以上高产。  相似文献   
149.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持续淹水和间隙灌溉两种典型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灌溉条件下N2O排放集中在施分蘖肥后的烤田期及随后复水期,烤田结束复水后持续9 d的N2O排放量占季节排放量的34.30%;持续淹水处理,在土壤追肥后且土温较高时同样观测到N2O的排放.间隙灌溉条件下,CH4排放峰值出现在烤田开始后的第3 d并在烤田结束前降为零,烤田结束复水后无CH4排放,水稻生长期CH4排放与土壤Eh呈显著负相关(r=-0.667**,P<0.01):持续淹水条件下水稻移栽后31 d至收获期间土壤Eh持续较低,CH4排放与土温呈显著正相关(r=0.682**,P<0.01).采样频率明显影响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量的估算,特别在水分变化剧烈的烤田期及复水期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0.
木荷人工纯林林分变量大小比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胸径、树高、生物量及材积计测大小比数对顺昌县埔上国有林场木荷人工林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人工纯林的胸径、材积、生物量大小比数基本呈以中庸级为轴的近似正态抛物线状分布,而树高大小比数则呈右偏的抛物线状分布.各大小比数之间,胸径和生物量大小比数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树高大小比数与胸径(包括生物量)大小比数相关性不明显,而群落平均大小比数基本相近,表明木荷人工纯林群落胸径、树高以及生物量等的分化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