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21.
22.
用麦饭石浸出液处理棉花种子和幼苗,对提高棉苗素质,改善植株农艺性状,提高产量和籽棉品质有明显的正效应。如使用方法适当,可增产24.39%。江西省麦饭石资源丰富,本试验为棉花生产上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23.
应用15N标记紫云英青贮饲料饲喂生长猪,研究了猪对紫云英青贮饲料中氮的代谢规律。证明猪对青贮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为53.75%,猪粪、尿对青贮饲料中N素的回收率分别为39.36%和24.71%。紫云英青贮饲料和配合饲料按1∶2比例(干物计)饲养猪,能使猪正常生长并提高猪胴体的瘦肉率和瘦肉中蛋白质含量,为紫云英用作青贮饲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教研室是按专业或课程建立的教学组织,是隶属于学院,直接组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层教学单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坏,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学科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的工作.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学校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落实,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研室的工作.因此,加强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几年来,我们把教研室建设作为院党政工作的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教研室工作的落实,较好地发挥了教研室的业务核心作用,并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5.
26.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1年(1981~2002)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条件下,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结构对水稻产量和水稻干物质生产均有显著影响。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使水稻产量增加2.69%~11.16%,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明显提高(主要在生育后期)。  相似文献   
27.
不同肥料结构对棉花产量形成及土壤含氮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棉田生态系统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农艺性状、棉叶含N量和土壤全N量的效应。结果证明:(1)施用N肥能改善棉株农艺性状、增加LAI和棉叶含N量、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和棉花产量;(2)在等N、P、K条件下,与单施无机N相比,绿肥 沼肥 化肥配施对于提高棉花单位面积总铃数和产量,使棉花生育后期LAI和棉叶含N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效果较好,绿肥 化肥配施次之,单施无机N肥较差;(3)施用N肥土壤全N量比不施N肥高,不施N肥和单施无机N肥降低土壤全N量,有机无机N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全N量。  相似文献   
28.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棉花生育特性及土壤含氮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N肥配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土壤全N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N肥能促进各生育时期棉株和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增加LAI,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铃数和棉花产量;在施用等量N、P、K的条件下,绿肥+沼肥+化肥配施的综合效果较好,绿肥+化肥配施次之,单施无机N肥效果较差;有机无机氮肥配施能提高土壤全N量。  相似文献   
29.
总结和分析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中“江西双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分项,江西农业大学负责的余干、进贤、都昌、南城和奉新五个县实施的关键措施和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夏季降水对广西桂林岩溶表层带土壤呼吸的影响,为揭示岩溶地区碳循环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比夏季降水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土壤呼吸通量变化特征,统计分析了该阶段土壤质量含水率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同时对比分析降水完成后土壤呼吸作用恢复过程.[结果]夏季降水导致洼地和坡地20cm处土壤质量含水率增加,土壤温度下降;对20 cm处土壤呼吸作用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外,下午坡地20 cm处土壤呼吸作用相对洼地同深度的土壤呼吸作用恢复更加迅速.对0 cm处土壤呼吸作用影响不明显.[结论]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对不同深度土壤呼吸影响不同,而土壤呼吸作用降低是土壤质量含水率增加和土壤温度降低协同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