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那天晚上,镇干部带着派出所的人来到我家” 提起去年5月份的那个晚上,重庆合川市大石镇高顶村村民汤献龙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晚上,镇里十几个干部带着几个穿制服的警察到我家来收土葬费。”汤献龙的岳母陈友珍2004年5月去世,老人去世没有几天,镇干部就来到他家收取6000元的土葬费。  相似文献   
22.
龙眼是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名果 ,莆田是福建省龙眼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来 ,全球气候变暖 ,加上果农栽培管理不当 ,龙眼大面积抽发冬梢 ,导致连年歉产 ,极大地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造成栽培管理上恶性循环。为此笔者在乌龙岭龙眼上进行了秋季环剥试验 ,试图对其控冬梢、促进龙眼成花的效果进行探索 ,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1 试验地点、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点 :本试验于 1998年 10月在莆田市科技开发中心良种圃龙眼园进行。1 2 试验材料 :本地主栽品种乌龙岭嫁接苗 ,1989年定植 ,正进入盛产期。选择立地条件相同、植株生长势相对…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采用稀硫酸对热研4号王草进行预处理,结合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方法,对稀硫酸浓度(v/v)、固液比(g/mL)、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不同粒径5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条件,水解温度为117℃,水解时...  相似文献   
24.
25.
介绍了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内涵和作用,分析了公众参与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指出了目前公众参与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特点、提高农业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有效性的途径、农业规划环评公众参与框架3个方面对完善农业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茶园提早衰老退化是制约茶叶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1年生、6年生与20年生茶树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限的茶树土壤养分与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茶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8 53—2004)的pH和各项肥力指标,1年生茶树土壤的pH为4.73,处于Ⅱ级水平,6年生茶树土壤的pH为4.41,接近Ⅱ级水平,都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的酸碱指标;20年生茶树土壤pH为4.15,接近4.0,呈酸化。6年生茶树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都达到肥力Ⅰ级,速效钾处于肥力Ⅲ级,整体肥力水平最好;1年生茶树土壤的速效磷丰富,达到肥力Ⅰ级,碱解氮达到肥力Ⅱ级,有机质和速效钾处于肥力Ⅲ级,肥力处于中等水平;20年生茶树土壤的有机质达到肥力Ⅱ级,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都处于肥力Ⅲ级,整体肥力水平最差。基于Biolog平板法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表明,6年生茶树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好,20年生茶树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程度都不高,1年生茶树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处于中等水平。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6年生茶树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Brillouin、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均最高;20年生茶树土壤最低。总之,与6年生和1年生茶树土壤相比,20年生茶树土壤呈现较强酸化,有机质含量比6年生茶树土壤下降47.81%,微生物群落的生理活性最低,生理功能多样性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27.
以50只60日龄已经开产的朝鲜鹌鹑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FeSO4(添加量为4.978、3.485、1.991、0.498、0 g/kg),经过15 d的试验期后,采集鹌鹑心脏、肝脏、小肠、腺胃、肌胃、胸肌和腿肌组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铁的含量;同时收集试验期第5、10、15天的鹌鹑蛋,用原子吸收...  相似文献   
28.
 砷是环境中以低浓度广泛天然存在的一种非金属元素,与其它元素形成无机和有机的复合物。不同形式的砷通过化学的电子转移、甲基化和烷基化等复杂机制使不同形态的砷相互转化。砷转化机制的研究为砷污染的治理提供新的技术方法,但由于面临诸多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种单一的修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砷污染环境的治理。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环境中砷的来源和存在、生物转化和修复的机制进行综述,为砷污染的修复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目前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淡水养殖生态系统的污染水平及其养殖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和影响机制,为水产养殖业的微塑料污染管理和水产品的食品质量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选取我国典型淡水养殖池塘的水体、底泥及2种水产品(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对其进行MPs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科学评估微塑料的污染风险。同时,以前期试验结果中微塑料(聚苯乙烯,PS)为代表,以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对象,设置不同质量浓度梯度(0,200,300,450,675,1 012.5 mg/L)微塑料溶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在试验基础上配制不同微塑料溶液,培养0,24,48,96 h,测定斑马鱼抗氧化酶(CAT、SOD、GST、GP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并分析免疫相关基因TNF-αIL-1β的转录水平。【结果】微塑料在大口黑鲈和日本沼虾淡水养殖池塘的表层水、底泥沉积物及养殖生物中均有污染,形状多为纤维状和碎片状,其成分主要为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微塑料在所调查的淡水养殖池塘中污染较轻且风险等级较低;微塑料PS对斑马鱼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407.93 mg/L,具有中等毒性。随着微塑料PS质量浓度增加和暴露时间延长,斑马鱼抗氧化酶(CAT、SOD、GST)活性和GSH活性整体均呈下降趋势,而GPx活性和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TNF-αIL-1β基因表达量异常上升。【结论】微塑料在典型淡水养殖池塘中的表层水、底泥沉积物及养殖生物中均有检出,且主要通过对斑马鱼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实质性损害,进而威胁生物生长与安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0.
"5.12"汶川8.0级地震修建临时厕所、恢复环境卫生设施是应急安置灾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以生态厕所的建设作为灾区农村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切入点,介绍了生态厕所的概念及其工艺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生态厕所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