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RAPD技术在烤烟品种资源鉴定及纯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1外优良烤烟品种为材料,从干叶中提取DNA,进行RAPD扩增,探索利用RAPD标记鉴定烤烟品种和纯度分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烤烟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利用多个引物可将31个材料完全分析。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油麦吊云杉cpDNA的特征和密码子偏好性,为云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学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通过I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油麦吊云杉cpDNA进行测序,并利用Codon W 1.4.2和CUSP软件对其密码子偏性进行分析。【结果】油麦吊云杉cpDNA是一个全长为124 161 bp的环状DNA分子,与典型的具有保守的四分体cpDNA结构不同,油麦吊云杉cpDNA中存在反向重复区域的丢失,其cpDNA的GC含量为38.7%。油麦吊云杉cpDNA包含113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76个,核糖体RNA基因4个,转运RNA基因33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油麦吊云杉和西加云杉聚为一个独特的分支,油麦吊云杉cpDNA密码子不同位置上的GC含量从低到高依次是GC3(49.39%) 45的占86%,表明其密码子的偏性较弱;GC12和GC3的相关性不显著(r=0.166 4, b=-0.157 7);ENC频数比值分布在-0.0...  相似文献   
23.
竹子形态标记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的14种竹类植物的41项形态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把竹种划分为2个种群.这一系统方法为竹种资源的数量分类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结果显示:形态数量分类与传统分类略有差异,借助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克服了仅依靠少数几个性状进行直观带经验性分析的弊端.  相似文献   
24.
柳属植物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垂柳、曲枝垂柳、旱柳和龙爪柳以及其他柳属植物属内种间系统发育关系。提取垂柳、曲枝垂柳和龙爪柳基因组DNA,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BLAST方法将植物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应用邻接距离距阵法,建立柳属共19种的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并探讨了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垂柳、曲枝垂柳、旱柳和龙爪柳应属于同一种,其关系为种内变异水平,与经典分类方法中垂柳与旱柳为两个不同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25.
以慈竹、龙竹和紫竹3个竹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竹子的新鲜叶片中的rDNA的ITS序列进行聚合酶PCR扩增,以及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检测出目的片段ITS总长分别为慈竹390 bp、龙竹384 bp、紫竹380 bp。3种不同属的竹种之间的ITS序列有差异。同时在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系统(NCBI)上选取同属竹种ITS...  相似文献   
26.
中华猕猴桃多倍体诱导及其抗旱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猕猴桃多在坡地种植,易受干旱境的影响。为提高其抗旱能力,我们拟通过多倍体诱导及抗旱鉴定,筛选出新的抗旱种质。本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中华猕猴桃叶片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为诱导剂,对中华猕猴桃进行多倍体诱导,将二倍体和四倍体组培苗培养在含浓度为70g/L的聚乙二醇(PEG)的继代培养基中,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168h的处理时间,0.15%浓度的秋水仙素诱导的死亡数较低,诱导效果最好,死亡率为36.67%,诱导率为26.67%;在含PEG的继代培养基中,中华猕猴桃二倍体和四倍体组培苗的生长受到了不同程度抑制;在第十四天,二倍体组培苗叶片干枯卷曲并且脱落,整个根系完全褐化干枯死亡;而四倍体组培苗虽有部分叶子干枯卷曲,但转入正常的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后发现猕猴桃植株还可以复绿长出新的根系和叶片。这说明,用秋水仙素对中华猕猴桃的组培苗进行多倍体诱导和PEG筛选,可选育出抗旱种质。  相似文献   
27.
矮牵牛组培白化苗与正常苗叶绿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APD技术对矮牵牛组培的白化苗与正常苗间叶绿体DNA进行研究,发现3个引物(S21、S35、S72)能在源于同一植物体的组培白化苗与正常苗的叶绿体DNA之间扩增出差异片段。说明矮牵牛的白化的确可能是由于叶绿体DNA水平上的碱基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8.
牵牛花杂交F2代的RAPD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0个引物中筛选了5个引物对园叶牵牛4个亲本及各杂交组合F2单株的总DNA进行RAPD扩增,共产生了83条DNA扩增带,它们的分子量在200~2 500bp之间.同一引物在不同的供试材料上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扩增带的变幅在1~15之间,多态性也随引物的不同而异.3个杂交组合F2基因组的DNA均有不少片段来自双亲中的共有片段,部分来自母本,另一部分则来自父本,还有极少的一部分 是双亲均不具备的特异性片段,而双亲中原有的部分片段(特异性片段)在子代中却已消失.  相似文献   
29.
30.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瑶  杜建伟  张汉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22-7324,7327
[目的]研究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植物群落分布规律。[方法]以云南高原地区的若干湖泊为例,探讨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水生植被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并分析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的退化现状及原因。[结果]云南高原湿地水生植物种类减少,物种多样性和生物总量下降;耐肥耐污、适应性强、繁殖快的植被易形成单优群落;一些具有代表性、对污染敏感的植被退化甚至灭绝。这反映了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水质发生变化、污染加重、水体富营养化、湿地陆地化进程加速等现象。造成云南高原湖泊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压力增加、工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开采、水体富营养化等。[结论]该研究为高原湖泊湿地的保护、环境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