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5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1篇
  15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为确定杂种小麦合理栽培密度,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50~450株/m^2),杂种的群体总茎数(PS)、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干物重(PDW)和光合势(PP)均以低密度处理(150株/m^2)最低。杂种小麦高密度处理(450株/m^2)的PS始终高于中密度处理(300株/m^2),LAI和PP则在挑旗期前高于中密度处理,之后低于中密度处理;PDW在开花期前高于中密度处理,之后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杂种小麦低密度处理的生长率(CGR)在拔节期前低于中、高密度处理,但在拔节期后,低密度与中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均高于高密度处理。杂种小麦中、高密度处理各生育时期PS的离中优势(Hm)均为负值,低密度处理冬前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为11.6%、5.9%、9.8和13.5%。除开花期PDW的Hm中密度和高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时期LAI和PDW的Hm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杂种小麦的籽粒产量以中密度处理最高,但与低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高密度处理最低。产量的Hm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生产中采用较低的密度有利于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杂种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72.
对陕西省白水县2010年二类普查不同坡位、坡向和造林方式的侧柏生长状况的调查,通过数学统计分析了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平均新梢长度,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不同坡位侧柏的平均树高东坡偏南、西坡偏北最高,正东、东坡偏北、正北坡次之,西坡偏南再次之,正南、正西最低;平均地径东坡偏南最大,西坡偏北次之,正北再次之,正东、东坡偏北、正南、西坡偏南、正西最小;平均新梢长度东坡偏南最高,西坡偏北次之,正北再次之,正东、东坡偏北、西坡偏南、正西、正南最低。综合来看,东坡偏南侧柏生长势最好,西坡偏北、正东、东坡偏北和正东次之,正南坡向和西坡偏南再次之,正西坡向的最差。②不同坡位侧柏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台地最高,塬面次之,山坡中下部再次之,沟底第三,山坡上部最差。平均新梢长度台地与沟底相近(最大),塬面和山坡中下部相近(次之),山坡上部最差。台地侧柏生长状况最佳,山坡上部侧柏生长状况最差。③飞播和植苗两种方式造林,侧柏的生长量存在显著的差异,飞播优于植苗。  相似文献   
73.
施氮量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文学  于振文  张永丽*  王东  石玉 《作物学报》2012,38(9):1657-1664
2009—2010和2010—2011小麦生长季, 分别利用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16, 研究了施氮量0 (N0)、90(N1)、120 (N2)、150 (N3)、180 (N4)和210 kg hm-2 (N5)条件下的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水平。N3处理的耗水量在播种至拔节期与N1和N2处理无显著差异, 但在拔节至成熟期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 N4处理各阶段耗水量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 N5处理在返青至开花期耗水量显著增加。当施氮量由90 kg hm-2增加到150 kg hm-2时, 小麦对深层土壤贮水利用能力增强, 但施氮量继续增加, 80 cm以下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未显著增加。N3处理在拔节后株间蒸发量显著低于N1和N2处理, 开花后旗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1和N2处理, 但与N4和N5处理拔节后的株间蒸发量及开花后旗叶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 N3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最高, 氮肥生产效率也较高, 因此150 kg hm-2是适宜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74.
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灌溉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在池栽防雨条件下研究了强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溉方案。确定底水、拔节水、孕穗水 3水的组合是兼顾小麦营养品质、加工品质、产量、效益的基本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75.
花生脱壳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在微机控制的电子拉压试验机上,对辽北主栽花生品种花育23和四粒红带壳花生进行了不同含水率、加载速率、不同部位的脱壳相关的力学特性试验。测得花育23和四粒红花生的物理特性及脱壳时外壳破裂受力大小。试验结果表明:花生沿不同方向加载的破壳能力有显著差异,加载速率和含水率不同时,变形与破壳载荷也均有所变化。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花生脱壳机理、脱壳方法、脱壳力学特性分析,设计新型花生脱壳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收获时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收获时期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南17和淄麦12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5月28日(乳熟末期)至6月10日(蜡熟末期),随收获时期的延迟,籽粒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及沉降值增高,蜡熟末期达最大值,是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协调发展并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蜡熟末期收获,面团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较长,可以实现优质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统一。过早或过迟收获均会造成产量损失并导致蛋白质含量降低,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77.
玉米籽粒剪切破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微机控制的电子拉压试验机上,对辽北主栽玉米品种东单0号和富油1号的玉米种子籽粒进行了剪切破碎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作用力、不同含水率下的玉米籽粒剪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籽粒在不同侧面、不同方向加载的剪切力有显著差异;含水率不同时,剪切破碎载荷也不同,其原因与玉米籽粒的内部结构、玉米籽粒的形状等因素有关.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玉米籽粒的力学特性、破碎机理、设计新型玉米粉碎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玉米种子籽粒冲击损伤的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降低玉米种子脱粒损伤是当前机械脱粒的主要问题。对不同含水率的玉米穗进行了在不同部位、不同冲击方向下的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籽粒含水率对破损率的影响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且函数有极小值。当冲击力的水平分力方向与玉米穗轴线垂直时,在同一部位冲击玉米穗,籽粒的破损率小于平行时籽粒的破损率。在垂直施力方向下,玉米穗上部破损率最大,下部破损率最小,而在平行施力方向下,玉米穗中部破损率最大,下部破损率最小。  相似文献   
79.
不同组合杂种小麦群体光合优势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群体水平上化杀型杂种小麦的光合优势表现特征及其生理机制,以2个化杀型小麦杂种F1及其亲本为材料,推广品种冀麦38号为对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杂种小麦1F1和2F1的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都表现平均优势和超标优势。1F1起因于其LAI和光合势优势较大,2F1则是由于净同化率优势较大。1F1和2F1的子粒产量都高于亲本和对照,与亲本相比,1F1和2F1的产量优势是由产量构成三因素综合提高所致,与ck相比,1F1和2F1的产量优势则主要来自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80.
张永丽 《现代种业》2010,(3):45-45,44
柿树嫁接成活率一直是林业生产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生产中的实际,总结出了一套柿树嫁接的方法,对生产中提高柿树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