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红地球"葡萄是我国目前主栽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具有色泽鲜红、大穗大粒、晚熟、耐贮运、产量高和果肉硬脆等优点。从花果管理角度入手,加强疏穗、顺穗、拉长果穗、果穗整形及疏粒、套袋、除袋等关键环节管理,可生产出穗形美观、大小整齐,果粒均匀、色泽鲜艳的高品质商品葡萄。  相似文献   
72.
根据已知植物几丁质酶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梨黄冠品种叶片为材料,提取RNA,进行反转录,克隆获得5个几丁质酶基因cDNA片段,进一步通过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依次命名为PyChi1、 PyChi2、 PyChi3、 PyChi4、 PyChi5,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FJ589783、 FJ589784、 FJ589785 、 FJ589786、FJ58978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5个几丁质酶基因,都具有完整的ORF和Poly(A)结构,与其他植物几丁质酶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5个基因的核酸序列的同源性约在35%~53%之间,PyChi1和PyChi4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约85%,而与PyChi5约77%;在几丁质酶基因家族,分别属于Chitinase ClassesⅠ-Ⅴ,为5个不同类型的成员;不同类型的几丁质酶基因在核酸和氨基酸序列以及功能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肽链特性和基因结构等方面。这为进一步研究梨几丁质酶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为了有效防控枣黑斑病,以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为试材,进行了枣黑斑病菌LG与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的平板对峙和玻片对峙试验,观察了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枣黑斑病菌LG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平板对峙培养8 d时,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枣黑斑病菌LG菌落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53.3%;对峙区的枣黑斑病菌LG菌丝出现了顶端膨大、原生质割裂、不正常产孢等异常现象。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无菌发酵液可有效抑制枣黑斑病菌LG的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74.
为培育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以二倍体欧洲葡萄无核品种红宝石无核、爱莫无核、黎明无核和欧山杂种北醇及四倍体欧美杂种藤稔、黑奥林为亲本,进行了红宝石无核×藤稔、黎明无核×藤稔、爱莫无核×黑奥林、藤稔×北醇、黑奥林×北醇5个组合的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杂种幼苗41株。在此基础上,利用流式细胞术、染色体计数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杂种幼苗进行了早期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有10株杂种为三倍体,6株为四倍体,4株为非整倍体,其余21株为二倍体。这将为进一步选育出三倍体无核葡萄新品种和提供新的育种材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
以盛花后不同时期的无核葡萄品种杨格尔和有核葡萄品种京秀的胚珠为材料,测定胚珠中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O2.-在两品种胚珠发育过程中均呈一直上升的趋势,在胚珠发育的中后期无核品种杨格尔产生速率明显大于有核品种京秀;胚珠中H2O2含量表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但再升时无核品种杨格尔显著大于有核品种京秀;胚珠内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及无核品种杨格尔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无核品种杨格尔的酶活性在胚珠败育后明显下降,有核品种京秀仍在较高的水平,且有核品种的POD活性先快速上升后一直保持缓慢上升的趋势。胚珠内活性氧类物质及活性氧清除酶类的变化趋势与无核葡萄杨格尔幼胚败育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76.
短枝型苹果是一类具有树体矮化、紧凑、易管理,早果、丰产等特点的苹果种质资源,也是我国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可以利用的重要种质。现综述了短枝型苹果的特性(生长习性、生理生化特性、结果特性)、遗传(遗传规律、分子机制)、鉴定或评价技术及选育概况等方面的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7.
无核葡萄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粒无核葡萄‘皇家秋天’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无核葡萄SRAP-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反应退火温度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优SRAP-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8℃复性1 min,72℃延伸1 min,5个循环;94℃变性1 min,56℃复性1 min,72℃延伸1 min,35个循环;72℃终延伸10 min。25 μL体系中,模板DNA 40 ng,Mg2+ 1.5 mmol/L,dNTPs 0.2 mmol/L,引物0.2 μmol/L,Taq DNA聚合酶0.6 U。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SRAP-PCR反应体系扩增多态性高,带型清晰,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8.
无核葡萄胚挽救中影响胚发育的因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方法】以12个无核葡萄品种或株系的自然授粉胚珠和6个杂交组合的胚珠为试材,研究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不同培养基相态、低温处理、光照和暗培养对无核葡萄的胚发育率的影响。同时,研究花后不同时间取样,摘取果粒取出胚珠培养的适宜时间。【结果】在供试的8种培养基中,Nitsch+GA3 0.5 mg?L-1+IAA 1.5 mg?L-1和MM3培养基最适宜于无核葡萄离体幼胚的发育,其次是ER培养基。在供试的固相、液相和固液双相的3种相态培养基中,以固液双相培养基进行无核葡萄品种底来特离体胚珠培养为最好。在胚珠离体培养阶段进行低温培养,降低了胚发育率。暗培养有利于幼胚的发育,可提高胚发育率。不同无核葡萄品种和组合在花后摘取果粒,取出胚珠进行离体胚挽救的适宜时间不同,无核白为35 d、森田尼无核为40 d、火焰无核为40 d、底来特为60 d、黎明无核为55 d、无核紫为70 d、优无核为50 d、皇家秋天为70 d、奇妙无核为60 d、奥迪亚无核为40 d、红宝石无核×贵妃玫瑰为70 d。【结论】本研究中不同无核葡萄品种进行胚挽救宜选择Nitsch+GA3 0.5 mg?L-1+IAA 1.5 mg?L-1、MM3或ER培养基,在(25±2)℃常温下进行固液双相暗培养,有助于提高胚挽救效率。  相似文献   
79.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旱基因的分子标记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属种间杂交组合燕山葡萄×河岸葡萄的F_1代群体为试材,采用BSA法构建抗旱植株DNA混合样,从300个随机引物中初步筛选出7个可以扩增出多态性DNA的随机引物,用于对供试材料扩增分析,获得了与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旱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S226-1100、S271-550、S1165-1500、S264- 1300、S195-1000、S1345-1400和S513-1700。并将7个RAPD标记在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欧洲葡萄、美洲种的冬葡萄和沙地葡萄等18个株系或品种中做了进一步分析。对与目标性状连锁较紧密的RAPD标记S226- 1100进行了克隆测序,转化成专一性的SCAR标记DR-760。经JoinMap 3.0软件分析表明,RAPD标记S226-1100、S271-550、S1165-1500与目标基因位点处于同一个连锁群上,其中以S226-1100与目标基因位点距离较近,为21.8cM。  相似文献   
80.
为了初步揭示短枝型苹果的遗传机制,本文以‘新红星’和‘宫崎短枝富士’正反交分离群体、‘宫崎短枝富士’ב坂田津轻’的分离群体植株6397株为试材,开展短枝型苹果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筛选。结果表明,短枝型苹果的后代中,枝条长度、枝条基部粗度、成枝力、总芽数、短枝率和尖削度表现为超亲变异趋势,萌芽率和节间长度为超低亲变异的趋势;短枝型苹果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并存在显性上位效应;筛选到CHG02、CHO01和CH02C06与短枝型密切相关的SSR标记,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6,4.6和4.6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