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为了改良六倍体小偃麦,创制携带E组染色体优良基因的普通小麦新类型。本研究利用六倍体小偃麦与克旱9号杂交选育六倍体小偃麦的衍生系,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具有六倍体小偃麦优良农艺性状的普通小麦类型。结果表明: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结实率低,平均为21.9%,但F2以后分离复杂,出现一些代换系、易位系,附加系和DE混合的染色体组。有些品系性状表现较好,如分蘖多、抗病、多小穗、多花等。按性状继代选择直至F5共筛选出13个品系即05-9-2、05-9-4、05-9-5、05-9-6、05-9-7、05-9-8、05-9-11、05-9-14、9-9-14、05-9-13、05-7-13、05-7-24、05-7-22。利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分子检测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对以上13个品系进行了鉴定。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E组染色体改良普通小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
1997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做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和1999年8月5日朱镕基总理来延视察提出"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十六字措施,极大的鼓舞和调动了我市人民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家园的热情和干劲,延安从1999年秋冬掀起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热潮,经过两年多的奋斗,退耕还林(草)已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3.
家畜定点屠宰实施几年来,在打击私屠乱宰、杜绝病害肉上市、保障人民群众食肉安全及畜牧业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随着此项工作的展开和深入,一些问题和疏漏也逐渐暴露出来,急待我们给予解决和完善,以确保定点屠宰、集中检疫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在健康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34.
观察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一直是个难题,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种子(Thinopyron elongatum =E.elongata,2n=14 EE)为实验材料,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发芽前浸种处理24 h,将发芽时间和促芽生长时间分别延长至90~96 h,并对第一轮未萌发的种子进行二次萌发,使种子萌发率达到97%以上.取上述萌发处理后的种子进行根尖染色体制片,结果表明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良好,形态特征清晰,显然,这是一种开展长穗偃麦草细胞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5.
延安市大力发展个体承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治理荒山的积极性,使全市整体上改变了生态环境治理单纯依靠政府投钱和农民投劳治理的格局,各种形式的承包治理如雨后春笋,为秀美山川建设注入了活力。目前已有11.6万户,投资7亿多元,购买治理荒山荒地520万亩,极大地推动着山川秀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6.
对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八倍体小偃麦—麦草9号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麦草9号植株高大,结实性较好,籽粒饱满,生长旺盛;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56,对其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中期Ⅰ具有一定数量的单价体、环状二价体、棒状二价体;后期Ⅰ、后期Ⅱ与四分体时期都出现不同数量的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微核等现象。这些现象表明中间偃麦草的E组染色体进入了普通小麦的基因组,影响ABD组染色体配对。  相似文献   
37.
青海省的沙棘资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永昶  张延明 《沙棘》1993,6(2):1-9
  相似文献   
38.
实验室保存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目的是用于科研工作。为了确保科学研究的准确性,笔者对多年保存的大肠杆菌菌种进行了形态特性、生化特性、致病力等方面的检测。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的杂交后代F1、F2、F3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外源染色体畸变的频率,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杀配子染色体(2C)的丢失与恢复成二体,造成杂种F1、F2的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杂种F3较前2代单价体数明显下降,相对紊乱系数明显低于F2。同时,杀配子染色体连续2次作用,使得附加系中ABDE染色体组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染色体产生缺失和易位,在后代传递中易于丢失,而外源E组染色体片段渗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使得染色体配对异常,产生非理论值的单价体数,导致后代育性下降或败育。本研究共检测F3植株448株,得到易位24株,缺失36株,小麦间易位19株,易位频率为5.36%,缺失频率为8.04%,染色体畸变总频率为13.39%。断裂位点的分布比率依次为:B组A组D组。本研究表明,杀配子染色体诱发染色体畸变频率高,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创造小麦遗传育种新材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手段,对‘龙麦35’与6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杂交后代F1进行选育和分析。结果表明,寒地多年生麦草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构成一致,具有出色的抗寒性;寒地多年生麦草1-1-4和7-31花期同‘龙麦35’同步,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杂种F1为两亲中间型,植株成活率低,减数分裂时期寒地多年生麦草的染色体可同‘龙麦35’染色体发生配对,但染色体组配对不完全,单价体数量多于二价体,导致植株不育。F1植株虽不具有抗寒性,但具有割后再生性。8个F1株系,仅株系F118731结实,GISH检测结果表明,F218731染色体组带有27条‘龙麦35’染色体,14条麦草染色体和1条小麦-麦草易位染色体,染色体数为42条。本研究可为寒地多年生麦草染色体组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