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利用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林区和小兴安岭伊春林区11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森林火灾次数资料和五营林业气象试验站1991-2005年森林可燃物含水率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法,建立森林细小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研究表明,模型模拟效果较好,模型模拟值可应用于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中.对IN、IMN和INMC 3种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在黑龙江省北部林区实际使用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IMN指数总体应用效果最好,IN指数次之,INMC指数较好,3种指数可在黑龙江省林区大范围推广使用;在实际应用中,考虑森林可燃物含水率这一因素,可提高INMC指数的应用效果.划分了3种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在黑龙江省北部林区应用中相应的森林火险等级指标.  相似文献   
22.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是森林火险预报中的主要指标之一。利用黑龙江省伊春林区5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森林火灾次数资料和五营林业气象试验站1991—2005年森林可燃物含水率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法,建立森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并将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引入到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中。结果表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引入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气象预测模型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的应用效果,并划分了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在伊春林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中的应用指标值。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可祢补可燃物含水率组份缺少观测资料的不足,促进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3.
大兴安岭森林雷击火综合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森林雷击火高发区域,森林雷击火综合指标研究对该区域森林雷击火的监测、预警、管理及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云地闪观测数据(2005-2007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与森林雷击火历史数据 (1965-2007年)等资料,分析了云地闪火源、与可燃物相关的林型分布、与气象条件相关的林火初始蔓延速度等因素对森林雷击火的重要影响。采用权重分析法,建立了森林雷击火综合指标模型。结果表明:综合模型指标计算值ITDX越大,发生森林雷击火的危险程度越高。当ITDX≧0.9时,极度危险,极易发生雷击火;当0.9>ITDX≧0.7时,高度危险,易发生雷击火;当0.7>ITDX≧0.4时,中、低度危险,可发生雷击火;当0.4>ITDX时,不发生森林雷击火。综合模型能合理地反映云地闪火源、与林型分布相关的可燃物、与气象条件相关的林火初始蔓延速度等因素对森林雷击火的综合影响,符合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雷击火环境所处的危险程度和实际森林雷击火发生情况,可为森林雷击火危险程度的监测或预警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
对降雨入渗的研究是揭示华北地区水源地来水量变化研究的基础。运用人工模拟降雨,在2个2m2的径流小区(编号为P1、P2,坡度分别为19.6°,11.7°)上研究了太行山区侧柏林地的入渗特性,分析了雨强、土壤前期含水量和坡度对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1)入渗过程经历了供水控制阶段和剖面控制阶段,在供水控制阶段,降雨全部入渗,雨强越大,初始入渗率越大;在剖面控制阶段,表观入渗率逐渐降低并直至稳定,而P2小区的首场降雨中表观入渗率却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且供水控制阶段时间更短;(2)雨强越大,初始入渗率越大。在P1小区,表观稳定入渗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这一现象并没有在P2小区出现;(3)土壤前期含水量越大,供水控制阶段的时间越短;对比场次降雨下的土壤负压势变化表明湿润锋运动速度随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快;(4)坡度较大的P1小区(19.6°),其平均表观稳定入渗率较大(0.57mm/min),P2小区(11.7°)的平均表观稳定入渗率较小(0.35mm/min)。  相似文献   
25.
伊春市五营森林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五营林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可燃物含水率和相应的气象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3~4、5~6、9~11月分别建立可燃物含水率预报模型。通过相关系数法筛选预报因子,发现降水、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和连续无水日数与可燃物含水率相关性较好。前5d气象因子与可燃物含水率的相关性普遍优于当日因子,说明可燃物含水率与前期的气候积累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在建立可燃物含水率预报模型时应该着重考虑。经预测检验,可燃物含水率预测在黑龙江省春秋季森林防火期应用效果较好,可应用于森林火险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26.
太行山区龙牙楤木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牙楤木是一种一次栽植成功后可多年受益的生态经济型兼备的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其叶芽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素有"山菜之王"的美称,营养丰富,开发前景广阔。2003年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展了引种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实践证明:龙芽檧木适应性强,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等优点,且生长快、根蘖能力强、产量高,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木本山野菜植物。  相似文献   
27.
用猪转移因子(TF-P)原液、1:10、1:100三个浓度分别注射3日龄雏鸡和9日龄雏鸡0.5ml/只,注射3月龄肉兔2ml/只。于注射后22天和32天,用酯酶染色法查两批雏鸡的外周血 T 细胞比值(Tc 值);于注射后7天查兔 Tc 值。结果,TF-P 1:10及1:100浓度剂量注射后,可显著提高鸡及兔的 Tc 值,比对照组增加7.4~24.5%。  相似文献   
28.
90年6月上旬至中旬,滨州市义和街养鸡专业户的青年蛋鸡群爆发了急性传染病,死亡高达10—40%之多。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IBD(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与ND(鸡新城疫)混合感染发病。用ND Ⅰ系苗加大剂量对鸡群作紧急注射,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伊春林区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火灾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伊春林区近43年来气候及森林火灾变化趋势,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3年来,伊春林区气温呈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各季节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幅度不同;年与各季森林火灾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年际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减少、年平均风速与年降水量反位相配置导致的森林可燃物积累增多和干燥易燃等因素是伊春林区森林火险和火警呈增高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气候变化对伊春林区森林火灾有潜在增加的趋势,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30.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是森林火险预报中的主要指标之一。利用黑龙江省伊春林区5个气象站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森林火灾次数资料和五营林业气象试验站1991—2005年森林可燃物含水率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回归法,建立森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并将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引入到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中。结果表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引入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气象预测模型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的应用效果,并划分了森林火险气象指数在伊春林区森林火险等级预报中的应用指标值。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可祢补可燃物含水率组份缺少观测资料的不足,促进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