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提升夏玉米田除草剂防效,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筛选出对夏玉米田杂草防效好、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和除草剂助剂组合。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基础上,选用2种自制除草剂助剂分别与4%烟嘧磺隆、10%硝磺草酮和30%苯唑草酮3种除草剂制剂桶混进行大田茎叶喷雾处理,从而达到除草剂减量增效的作用。结果表明,4%烟嘧磺隆45g(a.i.)/hm~2+0.5%的椰子油助剂除草活性最高,28d总株数防效为88.18%,鲜重防效为97.13%,无明显药害症状,且产量为各处理中最高;30%苯唑草酮27g(a.i.)/hm~2+0.5%的椰子油助剂施药处理28d总株数防效为89.28%,鲜重防效为92.28%;10%硝磺草酮150g(a.i.)/hm~2+0.5%的松香助剂施药处理28d总株数防效为84.72%,28d鲜重防效为78.83%。综合比较,烟嘧磺隆、苯唑草酮减量1/4下添加椰子油助剂的施药处理优于其他施药处理。  相似文献   
42.
为了获取更高除草活性的化合物,以阿魏酸的羧基进行酰胺化的改造,以三乙胺作为缚酸剂,DMF作为脱水剂,BOP(卡特缩合剂)为催化剂进行酰胺化反应,最终得到了6个阿魏酸的酰胺类衍生物。以反枝苋、稗草、马唐和油菜为供试植物,莠去津作为阳性对照,利用小杯法和茎叶喷雾法对6个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的测定。药物浓度设置为200 mg/L。小杯法的结果显示,化合物5、6对油菜的根具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3.96±6.09)%、(63.02±5.45)%。化合物6对稗草的茎抑制率为(63.46±7.68)%。在茎叶喷雾法的结果中化合物1~6均对稗草和马唐地上部具有抑制作用。其他化合物在对供试植物的小杯法和茎叶喷雾法的试验中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或相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
<正>在同属河姆渡7 000年文化的田螺山遗址所在地——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活跃着一支与遗址同名的农机服务组织——余姚市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1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其规模不断壮大,社员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01人,注册资金192万元,流转土地840 hm~2,拥有农机库房6 600 m~2、育秧大棚3 600 m~2,引进各类先进农业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究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除草作用方式,在前期蛋白组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对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潜在除草靶标基因进行筛选。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测定茎叶喷施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0,15,30,45 min后,拟南芥野生型株系和6种T-DNA插入株系的拟南芥中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比较拟南芥野生型株系和6种T-DNA插入株系的受损程度,分析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在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除草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相比野生型拟南芥株系而言,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的6种T-DNA插入纯合株系对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更为敏感,茎叶喷施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24 h后不同T-DNA株系的叶片损伤程度相较野生型株系受损更为严重,证明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与拟南芥对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防御系统有关,同时也说明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除草作用机制与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细胞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5.
新两优6380系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D208与光温敏核不育系03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高产稳产,在2004—2006年江苏和国家中籼区试中,产量均居参试组合第1位,比对照极显著增产;耐纹枯病、抗褐飞虱,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较强,综合抗性突出;米质优良,达国标优质稻谷3级标准;适应性广,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区中上等肥水条件下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46.
为明确牡丹皮(Cortex Moutan Radicis)的除草活性并初步探索其活性成分分离条件,采用平皿法、土壤喷雾法及茎叶喷雾法测定了牡丹皮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的除草活性。平皿法测定结果显示,在1 mg/mL浓度下,牡丹皮正丁醇萃取物的除草活性最强,对反枝苋幼根和幼茎的抑制率分别为67.88%和65.71%,对稗草幼根和幼茎的抑制率分别为68.72%和71.32%;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牡丹皮正丁醇萃取物对反枝苋幼根和幼茎的IC50分别为12.28 mg/L和19.67 mg/L,对稗草幼根和幼茎的IC50分别为43.35 mg/L和72.79 mg/L。土壤喷雾法和茎叶喷雾法测定结果显示,在5 mg/mL浓度下,牡丹皮正丁醇萃取物对反枝苋和稗草的鲜重抑制率最高,其中土壤喷雾法对反枝苋和稗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1.43%和83.18%;茎叶喷雾法对两种杂草的鲜重抑制率分别为80.83%和83.65%。由此可见,牡丹皮的除草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正丁醇...  相似文献   
47.
筛选和评价植物资源的抑菌活性是植物源农药研发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46科87种药用植物为试验材料, 以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为靶标菌,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初步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测定了活性较高的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毒力和抑菌谱, 以期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结果显示, 在2 mg/mL浓度下, 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和麻叶蟛蜞菊Indocypraea montana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95.80%和78.31%; 厚朴?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和乌药Lindera aggregata提取物对禾谷镰孢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抑菌率分别为78.75%?66.52%和60.42%?进一步的毒力测定显示, 处理96 h后, 厚朴和麻叶蟛蜞菊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的EC50分别为0.10 mg/mL和1.57 mg/mL; 厚朴?乌药和麦冬提取物对禾谷镰孢的EC50分别为0.45?1.54 mg/mL和4.07 mg/mL?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 厚朴?麻叶蟛蜞菊?乌药及麦冬提取物对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野生型)的抑菌率以及厚朴提取物对异旋孢腔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 厚朴?乌药和麻叶蟛蜞菊对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抑菌率在60%以上?由此可见, 厚朴和麻叶蟛蜞菊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突变体的抑菌活性较好; 厚朴?乌药和麦冬提取物对禾谷镰孢的抑菌活性较好, 且上述植物均具有较广的抑菌谱, 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8.
在诊断电控汽车故障时,需要借助一些维修工具和仪器进行测试.在使用这些工具和仪器前,必须掌握它的性能和操作方法,防止因误操作而人为损坏机件,或者引起本来没有的故障.  相似文献   
49.
玉米大斑病菌特异性毒素组分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玉米大斑病菌的2号小种菌株用改良Fries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培养滤液经-40℃冷冻干燥,加等体积甲醇去除沉淀后用乙酸乙酯提取,粗提物经HPLC C18柱可以分离出8个组分(峰3~10)。经生物测定发现,7号峰和10号峰的纯品对玉米叶片有明显的毒性,其中7号峰对带有Ht1基因的玉米表现出了一定的特异性。制备所得毒性组分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发现2个毒性组分的红外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吸收峰形状基本相同,只是其波数稍有变动。  相似文献   
50.
坪草腐霉病菌毒素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多年生黑麦草上分离得到了5株腐霉菌(编号依次为PA1、PA2、PA3、PA4、PA5),通过鉴定,PA1和PA5菌株为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将所得5株菌株分别在PD培养基、PS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改良Fries培养基、Czapek-Dox培养基和Richard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所得培养滤液、粗毒素对马唐和反枝苋的除草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PD培养基中所产生的毒素除草生物活性最强,在供试的5株菌株中以PA1菌株所产生的毒素除草活性最强。PA1菌株在PD培养基中培养所得粗毒素对马唐、反枝苋、虎尾草、金色狗尾草、野燕麦、稗草、藜7种杂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小麦有轻微药害,而对大豆安全。试验发现,PA1菌株产毒的适宜pH值为7.0,以培养5d的毒素除草活性最强;在100~150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所得粗毒素的除草活性要明显高于静止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