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58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防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及贸易中发生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并对发生后地方政府及全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从技术和管理制度2个层面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既有技术层面的操作不当,又有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因素。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则必须加快完善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行业与市场监管,建立全面的食用菌质量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62.
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把握当前中国绿色农业区域发展水平现状是合理制定推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体系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农用物质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率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贵州、青海、西藏、宁夏、陕西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五位;海南、福建、浙江、山东、辽宁则位于后五位。在此基础上,构建绿色农业综合评价矩阵,对31个地区进行聚类,结果显示,陕西等3地属于"高水平-高效益"地区;贵州、西藏、青海等10地属于"高水平-低效益"地区;河南、湖北、河北等13地属于"低水平-高效益"地区;江西、云南等5地属于"低水平-低效益"地区。  相似文献   
63.
中国农业碳排放、低碳农业生产率及其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中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与其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 1)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但年际间也伴随一定的波动起伏;农业碳排放强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农用物资、稻田与牲畜养殖所引发的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用物资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稻田与牲畜养殖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2)1993年以来,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速总体偏慢,年均仅为0.80%,基于其累计值的年际变化可划分为平稳起伏、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等3个阶段;从增长源泉看,农业前沿技术进步相比农业技术效率发挥了更为显著的作用。 3)我国农业碳排放与低碳农业生产率之间的脱钩类型1993—2002年主要表现为强负脱钩和扩张负脱钩;而2002—2012年则多种脱钩状态共存但以弱脱钩为主。  相似文献   
64.
社会网络、生态认知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探索社会网络和生态认知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作用关系,基于674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网络中的社会学习、社会信任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性别和兼业经历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结构方程分析,检验相似模型在不同群组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社会学习和社会信任既直接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意愿,又通过生态认知间接影响其还田意愿;无兼业经历农户的社会网络对农户还田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女性农户的社会信任对其还田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男性农户的社会学习对其还田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要提高农户还田意愿,既要提高农户之间的社会网络强度,也要提高农户的生态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5.
首先构建了适用于湖北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及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应用该评判模型分析湖北省1990~2005年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论为15年间湖北省森林资源利用状况总体良好,其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仅有2000~2001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呈向下的微小波动,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认为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6.
为解决影响农业发展的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问题,选取了耕地产出效益系数、耕地消耗回报系数、耕地污染替代系数、耕地利用集约化系数4个指标,对湖北省13个主要地级市的耕地资源利用效益进行了区域差异的定量分析,以明确其潜力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
制度变迁视角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权制度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林权改革是林业改革的核心.文章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历史阶段进行了初步划分;总结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目前存在的林权主体不清晰、经营主体不落实、林权流转不规范和配套政策不完备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改革思路、做好确权发证、确保林权收益、落实经营主体和完善配套政策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8.
为厘清生态认知、市场规制对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作用机理,运用两部模型,基于湖北省水稻主产区1 005份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生态认知、市场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多数农户在绿色生产技术上虽然具有采纳行为,但其采纳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2)生态认知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激励型市场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约束型市场规制的影响不够明显。4)激励型市场规制对农户生态认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约束型市场规制则对农户生态认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过程中,既要提高农户生态认知水平,也要注重市场规制的建立与完善,构建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9.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快速,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出口创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但在金融危机以及以技术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下,拓展海外农产品市场严重受挫.在分析我国遭遇的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贸易保护措施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特征,并以中国对日本干木耳贸易为例,从长期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额及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检验其是否构成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强度与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以及出口竞争力是同向变动,这说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了中国食用菌技术进步和提高出口竞争力.据此,提出有效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0.
试析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环境安全的互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产业,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确保农业资源环境的安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限的农业资源状况和无限的人类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笔者从理论上探讨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环境安全及其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