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23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茚虫威15%悬浮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气相色谱对茚虫威在棉籽、棉叶和土壤中的残留进行分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茚虫威在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在棉花上使用的安全性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茚虫威的半衰期在棉叶中为6.0~7.4d,土壤中为7.9~10.3d。使用茚虫威15%悬浮剂,用量为270~540g·hm-2(40.5~81.0g·hm-2有效成分),施药4次,最后1次施药后14d收获的棉籽中茚虫威残留量小于0.0066mg·kg-1,低于美国规定的MRL值(2mg·kg-1)。建议茚虫威15%悬浮剂在棉花上防治棉铃虫最多可使用3次,用量为150~270g·hm-2(有效成分22.5~40.5g·hm-2),安全间隔期为14d。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介绍了林丹对微生物和水生生物的毒性、中毒症状及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63.
浅谈农药残留污染、中毒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农业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演变过程 ,分析了中毒致因 ,讨论了对其控制策略 ,并对未来的中国农药工业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
我国已经恢复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国的地位,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经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面对国际大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和贸易形势,关税壁垒已下降到次要位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则成了保护本国利益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措施。在WTO协议中,与农业有关的主要  相似文献   
65.
饲料污染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饲料与食品均系可食之物,在许多情况下很难界定,一种可食产品对畜禽来说是饲料,对人类而言为食品,而且畜禽产品本身又是食品。饲料与食品密切相关,有的甚至来自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同种作物,同一可食部位,因此造成食品污染的污染物同样可以造成饲料的污染。构成饲料的污染物很多,主要有农药、兽药、工业废弃物等。文中将重点讨论农药、兽药、工业废弃物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66.
本文通过启动、促成和作用方式的研究,较全面地详述了林丹对大、小白鼠的致癌危险性.大量结果证实,林丹对大白鼠既不能诱导肿瘤,亦无致癌作用,对小白鼠则有不同结果.有试验表明,当林丹使用剂量大于160mg/kg饲料时,有可能导致增生瘤或肝细胞腺瘤.如此高的剂量已超出了可忍受限度.机制研究表明林丹对小白鼠的致癌作用系非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67.
本文通过涂抹、口服、灌胃、注射、离体培养等方法的研究结果,全面的评价了林丹的致敏、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尽管阳性与阴性结果均有报道,但基本结论是林丹对哺乳动物不存在致敏、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8.
林丹用于林业害虫防治在国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从最近文献报道,无论是防治对象或是应用范围都有所扩大。在我国过去防治林业害虫多使用六六六,也为林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1983年我国停止了六六六的生产,替代农药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特效农药更为短缺,致使某些害虫危害猖獗。1987年林业部提出并经国务院批准,在竹蝗防治中使用了林丹烟雾剂,为林丹在林业上的应用开了一个好头。本文根据林丹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和我国林业害虫发生为害的特点,探讨了在我国林业害虫防治中扩大林丹使用范围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69.
本文讨论了异株克生的概念、异株克生化合物的毒性机制和异株克生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此外,还概述了利用异株克生化合物作为先导物研发新颖除草剂的前景,以及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杂草转基因作物和提高生物除草剂活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70.
采用物理模拟人工降雨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淹水条件下氟虫腈在江西红壤和嘉兴水稻土的淋溶行为,农药添加量为最高推荐用量的倍量,降雨量为180 mm.d-1。结果表明,经过7 d模拟人工降雨后,在嘉兴土中,95%的农药仍驻留在0~15 cm的土壤中,驻留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尤其在10 cm以下驻留量很小;江西土中,经过7 d淋溶,有近50%的农药穿过了淋溶柱,其最大淋溶深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嘉兴水稻土中施用氟虫腈,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在江西红壤中施用氟虫腈,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