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8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柴达木盆地土地类型的卫星图象解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号称“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已经探明盆地中很多矿物和天然元素贮藏量很高,其中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镁、碘、溴等储量占全国第一,天然碱、钙、芒硝、硼矿等储量也很高,还有较丰富的铅锌矿和石油、天然气、石棉等,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这里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工矿基地。为了保证工业建设的顺利发展,有必要在柴达木盆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编制柴达木盆地的土地类型图能为其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规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东祁连山南坡现代花粉雨与植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祁连山南坡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植被类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植被垂直分异十分明显 .以该区主要植被类型下的表土花粉百分含量为数据源 ,采用DCA排序方法定量研究表土花粉的组合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主要的植被类型可以由他们的表土花粉谱区分开来———杨桦林、云杉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 .花粉谱的变化也反映了植被随海拔高度和温度的变化 .但杨桦花粉在林中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氧化作用对花粉的破坏作用最大 ,花粉浓度随pH值升高呈指数递减 ,pH值 7 6以上 ,花粉浓度迅速降低 .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吉林省各地区对水土流失的敏感性日趋强烈。该文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敏感性的降水侵蚀力、植被覆盖、地形、土壤以及GDP和人口密度等指标的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方程,并对吉林省进行了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分区,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华北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成因与土地利用调整对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等角度对华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内蒙古多伦县的土地沙漠化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对干湿指数、最大可能蒸散量等指标的分析表明该区域近30a来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沙化土地的恢复。1985年和2000年两期土地沙漠化、土地利用监测数据空间叠加和地统计分析表明,该区域15a来不存在明显的开荒和毁林等土地利用方式转型现象,利用方式未变化的土地占总土地的95.98%。严重沙化土地的91.39%发生在利用方式未变化的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三者沙化程度加重分别占该区所有沙化程度加重土地的55.16%、25.92%和10.31%。实地调查和遥感、统计等相关数据分析表明,耕地沙化主要是秋耕和农业大机械的应用为风蚀创造了条件,连年耕作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了耕地退化;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沙漠化主要因为载畜量过重和草原交通对草场的破坏。针对以上土地利用强度过大等造成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提出华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沙化状况和适宜性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科尔沁沙地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相同时期的TM影像上提取的土地沙漠化数据和土地适宜性数据,运用ARC/INFO、ARCVIEW软件和Access统计软件,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沙漠化和适宜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和适宜性进行了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确定调整土地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主要结论如下:草地、耕地和林地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沙漠化原因存在差异,耕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宜耕作的林地、草地的开垦,而林地和草地的沙化则是由于土地质量差、利用强度大而造成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后,耕地面积减少,草地和林地面积增加。科尔沁沙地的治理应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农业、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土壤改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应对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粮食生产总量,3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的时空变化,以及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空间迁移等角度,分析阐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规律,探讨其原因所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