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为构建适合分析大麦杂种优势的cDNA-AFLP技术体系,以4个大麦不育系、2个大麦恢复系以及按4×2配制的8个杂交种为材料,对影响大麦cDNA-AFLP技术体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麦cDNA-AFLP技术按以下程序可得到多态性好的清晰条带:使用百泰克公司的TRIpure Reagent总RNA提取试剂可提取到高质量的叶片总RNA;用TaKaRa的M-MLV RTase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用MseⅠ和EcoRⅠ酶切6h,再用T4连接酶15℃连接接头18h;预扩PCR反应的dNTP终浓度为0.2mmol.L-1,扩增20循环效果最好;预扩产物稀释20倍后进行选择性扩增,最终用6%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分离条带。利用该cDNA-AFLP体系对参试杂交种及其亲本的谱带类型进行了分析,亲本与杂种之间共扩增出7种类型的谱带,分别是共同表达型(P1P2F1)、P1表达型(P1)、P2表达型(P2)、F1表达型(F1)、P2F1表达型(P2F1)、P1F1表达型(P1F1)和P1P2表达型(P1P2)。其中差异谱带类型可分为四种表达模式:(1)单亲显性表达型,包括P2F1表达(P2F1)和P1F1表达(P1F1);(2)单亲沉默表达型,包括仅P1表达(P1)和仅P2表达(P2);(3)杂种上调表达型,即仅F1表达(F1);(4)杂种下调表达型,即仅P1P2表达(P1P2)。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不同棱型大麦籽粒性状的差异性及其千粒重与粒型性状的相关性,对98份二棱大麦和89份六棱大麦品种(系)在不同试点的千粒重、粒长、粒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二棱大麦千粒重、粒长和粒宽普遍高于六棱大麦,不同棱型大麦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在基因型间及环境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经过聚类分析,依据千粒重将二棱大麦和六棱大麦聚为高、中、低粒重3类。随着千粒重的减小,二棱大麦千粒重与粒长之间由显著正相关变为不显著负相关,六棱大麦则由不显著正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二棱大麦和六棱大麦各类品种(系)的平均千粒重与粒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均高于千粒重与粒长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83.
以啤酒大麦品种扬农啤7号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氮肥对该品种产量及籽粒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水平下,氮肥运筹方式对扬农啤7号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提高施氮量可显著增加扬农啤7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标优级.在施氮量180.0 kg/hm2、基蘖肥与拔节孕穗肥比例为7∶3的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扬农啤7号产量有显著影响,以基本苗300万/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为7 870.65 kg/hm2;种植密度对扬农啤7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扬农啤7号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标优级.  相似文献   
84.
大麦黄花叶病是依靠土壤中禾谷多黏菌传播的病毒病,严重影响冬大麦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以抗病品种扬饲麦1号与感病品种Gairdner为亲本,以杂交F1代经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其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两年鉴定与分析,并利用91对在亲本间多态性好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构建了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Windows QTL IciMapping 4.0软件中的完备区间-加性模型(ICIM-ADD)对大麦黄花叶病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9个与大麦黄花叶病病情指数相关的QTLs, 其中,qRYM-1HaqRYM-1HcqRYM-2HaqRYM-2Hb在两年间均被检测到,且 qRYM-2Ha在两年6个时期均被检测到,位于EBmag0793至GBM1047标记区间内,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61%~38.04%; qRYM-2Hb在 2015年第二、三期和2016年第一期被检测到,位于GBM1047至Bmag0749标记区间内,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1.40%~18.80%。qRYM-1Ha qRYM-4Ha可能是两个新的大麦黄花叶病抗性QTLs,黄花叶病抗性基因均来源于黄花叶病抗性品种扬饲麦1号。本研究为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的发掘、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有利信息。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扬农啤5号与感病品种日引3号及其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病圃与无病田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病圃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麦黄花叶病对抗病亲本扬农啤5号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对感病品种日引3号性状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除单株穗数和千粒重外,病圃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均值均较无病田相应性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株高降幅(22.95%)最大。3年9个调查时期,扬农啤5号病级均为1级,表现为高抗;日引3号病级在3级左右,表现为高感。群体内大麦黄花叶病病级存在广泛变异。不同年份间,大麦黄花叶病病程梯图下面积(AUDPS)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均呈负相关;与主穗长、单穗粒数均呈正相关。大麦黄花叶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向在不同年份间表现一致,但相关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6.
扬州大学大麦研究所为进一步提高育成大麦新品种的品质 ,在大麦新品种选育过程中 ,注重高代品系的改造与新引进优质资源的利用。 1 994年以自育的高代品系苏农 91 -71 1 2为母本 ,以南通农科所从日本引进的优质大麦新品系通引 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 ,经多年选育 ,1 999年F5 (代号 :51 1 0 )株系进入院品系比较试验 ,2 0 0 0年以代号为苏B0 0 0 1参加本院在全省组织的大麦多点试验 ,该品系在各试验中表现均很突出 ,于 2 0 0 1~ 2 0 0 3年参加江苏省大麦区试 ,2 0 0 3~ 2 0 0 4年参加江苏省大麦生产试验 ,于 2 0 0 4年 8月 2 1日通过江苏…  相似文献   
87.
新源林场自一九五六年建场至一九六二年,生产规模较小,只采不育。一九六二年开始人工更新,到一九八四年的二十二年间,累计更新造林面积达27,000亩,据一九八四年普查,保存面积5,000亩,保存率仅为18.5%,按一九八四年更新造林费用计算,成本高达842.94元/亩。群众中有一首顺口溜:“春季造林一大片,夏季死去多一半,秋季牧民放牛羊,冬季烧柴人都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88.
养殖户是种畜、种苗良种输出终端,养殖户用种行为体现了良种的推广程度和创新水平.通过对天津市81户养殖户的问卷调查发现,天津市养殖业还存在部分养殖农户凭经验自繁自育、市场种畜禽品质不高、价格较贵、市场销售种畜种苗品种多乱杂、市场假冒伪劣种畜种苗仍存在、养殖户设施设备等基础条件落后等问题,未来需要加快调整优化养殖布局,提高...  相似文献   
89.
于2005-2006年度对330份不同来源小麦的品种(系)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淘汰抗性与高感小麦品种‘绵阳26'类似的品种,选取材料46份(占参试材料的13.93%);于2006-2007年度重复鉴定,并依据病情指数进行聚类分群.结果表明:46个参试品种(系)及3个对照品种可分为6个类群,分别含2个、5个、10个、14个、15个、3个品种(系),第Ⅰ类群、第Ⅱ类群、第Ⅲ类群品种(系)抗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0.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的水平取得巨大的进展,但是核心技术和创新驱动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笔者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得出,我国机械设计的合理性亟待提高,因为合理性是机械制造工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能够体现机械制造的水准和质量,对延长产品的寿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人员要充分发挥工艺的合理性因素,不断改进相关的技术,提高机械制造产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