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79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美国免耕土壤引入蚯蚓对水分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的渗透率与蚯蚓的存在有直接关系 ,美国学者G .L .Willoughby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免耕土壤上进行了引入蚯蚓对改善土壤渗透率的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 6个小区中以 2 0条 m2 蚯蚓数量引入 ,在漫灌与喷灌措施下 ,5 5min及 90min内渗透率无显著性差异 ,在喷灌方式下 ,最终渗透率差异显著 ;在漫灌方式下 ,最终渗透率无显著性提高。因试验时间系列仅有 2a,虽在相对短期内 ,试验结果在统计上无差异 ,但水分保持曲线却表明 :因蚯蚓的存在 ,有改善土壤特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谷类 草单作和与豆科作物混作对短期氮肥有效性的影响 ,将覆盖作物植于聚氯乙烯空心管中在大田条件下培育 16周 ,取其残余物进行实验 ,在潜育期结束时 ,测总净氮释放量。覆盖作物处理包括冬小麦、冬黑麦和多花黑麦草单作及分别与绛三叶草混作 ,绛三叶草单作 ,冬小麦与毛叶苕子混作和对照。 1995年冬小麦、冬黑麦和多花黑麦草单作的总净氮释放量为 4 8~ 80kg hm2 ,1996年为 4 1~ 92kg hm2 ;绛三叶草分别与冬小麦、冬黑麦、多花黑麦草混作总净氮释放量分别为 1995年 4 2~ 10 6kg hm2 ,1996年 82~ 10 4kg hm2 。相比之下 ,冬小麦与毛叶苕子混作的总净氮释放量 1995年为 16 0kg hm2 ,1996年为 172kg hm2 ;绛三叶草单作的净氮释放量 1995年为 15 8kg hm2 ,1996年为 4 1kg hm2 。氮素矿化作用的临界质量浓度是 14 .1g kg ,与之相适应的临界C N是 31 7。冬小麦与毛叶苕子混作比谷类 草与绛三叶草混作对氮素分解更有效 ,与豆科作物混作可能会降低氮素被固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83.
叶面喷施麦根酸铁对矫正山定子缺铁黄叶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山定于(苹果实生苗)为供试材料,用水(CK). 乙二胺四乙酸铁(FeEDTA)、BASF多元微 肥(BASF)、柠檬酸复合铁(FCU)为对比,探讨了叶面喷施麦根酸铁(FePS)矫正山定子缺铁黄叶病的效果。结果表明, 叶面喷施 FePS后,山定子新叶叶绿素的变化虽明显好于 CK,但前期不如 FeEDTA、BASF、FCU喷施效果明显,后期 喷施FePSP和FeEDTA、FCU、BASF叶绿素含量相近。叶面喷施FePS后山定子新叶和老叶全铁含量分别比CK增加 225.62%和 202.33%,明显高于喷施 FeEDTA、BASF和 FCU。叶面喷施 FePS后山定子新叶和老叶活性铁含量分别比 CK增加126.11%和159.41%,略低于FeEDTA喷施,但明显高于BASF和 FCU喷施。叶面喷施FePS,山定子新叶过 氧化氢酶活性比CK增加115.44%,远高于FeEDTA、BASF、FCU喷施,但老叶仅比CK提高50.22%,好于BASF,略 低于 FeEDTA 和 FCU处理。初步证明双子叶植物可以吸收麦根酸铁。  相似文献   
84.
施钾对烤烟叶片氮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系统研究了钾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对烤烟生长中后期烟叶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生长中后期氮素含量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其下降幅度随叶位和基施钾肥量而发生变化;充足的钾肥作为基肥能显著提高烤烟叶片中氮素的含量。追施钾肥可提高烤烟叶片含氮量,提高的幅度与钾肥的追施量有关;但随生育期的延长,只有大量追施钾肥才能提高烤烟叶片含氮量。喷施钾肥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叶片的含氮量,但随生育期的延长叶片含氮量的差异逐渐变小。施钾均能降低烤烟叶片的N/K2O比值,但对下位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5.
用TL根系输液补充铁,对桃、李、樱桃、柑桔四种果树进行缺铁矫正试验.结果表明,用TL根系输液供铁,可迅速使黄化的果树叶片转绿,复绿效果达100%.同时,经TL根系输液后,4种果树叶片全铁和有效铁含量均明显增加.但由于4种果树种类不同,叶片复绿时间和叶铁含量变化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6.
滴灌施肥条件下甘薯钾肥分期施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甘薯生产中钾肥最佳分期施用时期,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了不同分期施钾方式及时期对甘薯产量形成、钾素吸收利用和收获后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2013-2014年设CK、K1(钾肥基施)、K2(1/2钾肥基施+1/2钾肥追施)和K3(钾肥0基施+钾肥全部后期施用)3种不同施钾方式;在K2和K3这2种施钾方式基础上按移栽后75,100,120 d分期施钾的时期各划分3个处理,试验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从不同施钾方式和时期来看,与钾肥基施相比,75,100 d分期施钾(1/2基施+1/2追施)能增加甘薯100~160 d干质量、氮钾积累量和钾肥利用效率,2013年产量增加13.8%,13.5%,2014年产量增加19.1%,18.6%。甘薯施钾方式采用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的方式,施钾时期在移栽后75 d或100 d甘薯对钾肥的吸收量最高。与钾肥全部基施相比,钾肥1/2基施+75 d 1/2追施和1/2基施+100 d 1/2追施处理钾肥生产效率2013年分别提高11.3%,11.5%,2014年分别提高18.6%,19.0%;2013年钾效率分别提高了6.2,6.3个百分点,2014年提高9.4,9.6个百分点;2013年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8.2,6.2个百分点,2014年分别提高9.1,7.7个百分点。滴灌施肥条件下甘薯施钾方式应采用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的方式,且施钾时期在移栽后75~100 d为宜。  相似文献   
87.
氮肥施用量对不同紫甘薯品种产量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紫甘薯品种浙紫1号、宁紫2号和紫菁2号,设置3个施氮处理,即0 (N0)、75 (N1)和150 (N2) kg hm–2纯氮,于2013-2014年2个生长季在青岛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块根产量、干物质累积速率、氮素累积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浙紫1号和紫菁2号的薯块产量,其中,浙紫1号的N1、N2处理分别较N0处理降低12.64%和13.32%,紫菁2号分别降低3.94%和29.06%;宁紫2号N1处理产量略高于N0处理,两年分别较N0处理提高8.5%和3.4%,而N2处理块根产量显著低于N0处理。茎蔓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第1年N1、N2处理的茎蔓干物质累积量分别较N0处理提高2.7%~20%和12.3%~36.4%,第2年分别提高12.6%~51.9%和28.7%~85.5%。相关分析表明,块根产量与氮素效率各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茎蔓生物量与收获指数、氮素收获指数及氮肥利用效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 = –0.615**, –0.704**, –0.663**)。肥沃土壤上施用氮肥会造成浙紫1号和紫菁2号的茎蔓旺长,光合产物向薯块转运比例降低,导致源库比例不协调,块根产量下降。宁紫2号对氮肥的需求相对较高,施用氮肥75 kg hm–2时鲜薯产量提高,而施氮量过高时薯块产量降低。因此,紫甘薯在含氮量较高的肥沃土壤上种植时,对氮肥的需求量较低,茎蔓和薯块的协调生长是提高块根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88.
绿色食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为研究绿色无公害食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状况,以慈溪市周巷镇为研究区,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评价,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化,并绘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以当地土壤重金属的自然背景为评价标准,所研究的8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1,说明8种重金属在该区均产生污染。以内梅罗指数法计算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54,处于轻微污染的级别。研究区由北向南随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不同剖面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研究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有表聚和亚表聚的特征,随取样层次的加深,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利用粉煤灰、水泥和水作为原料,按照质量比为4∶2∶1的比例,制造了一种粒度宽泛的与土壤性质相近的人工磁性示踪剂,并在利用人工降雨对5°坡度、不同雨强和不同示踪剂施用浓度下对人工示踪剂的性质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示踪剂的理化性质与土壤接近,在施用浓度为5%~10%、深度是5 cm的条件下,示踪剂的可蚀性与土壤最为接近,在此条件下,人工示踪剂可以通过降雨侵蚀前后土壤磁化率的增大或减小来反映坡面不同空间部位土壤发生沉积或遭受侵蚀。  相似文献   
90.
覆膜栽培对甘薯幼根生长发育、块根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济徐23为材料,进行2年的大田试验和一年的盆栽试验,研究2种覆膜栽培对甘薯生长前期幼根生长发育和吸收能力、分化根内源激素含量和封垄期单株块根鲜重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覆黑色膜和覆透明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P<0.05)增加甘薯秧苗栽植后10 d和20 d的幼根数量、总长度、鲜重、表面积、体积和幼根根系的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其中的幼根数量、鲜重、体积、幼根根系的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在2种覆膜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覆黑色膜优于覆透明膜;2种覆膜处理显著(P<0.05)提高秧苗栽植后10 d的根系活力,且覆黑色膜优于覆透明膜。同时,在块根分化期(秧苗栽植后20 d和30 d)2种覆膜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分化根的ZR含量,促进初生形成层的活动和块根形成;在块根膨大初期(秧苗栽植后40 d)2种覆膜处理显著(P<0.05)提高分化根的ABA含量和显著(P<0.05)降低分化根的GA含量,促进次生形成层的活动、淀粉积累和块根膨大,其中,块根膨大初期2种覆膜处理ABA和GA含量差异显著(P<0.05),均覆黑色膜处理效果最好。在2年的大田试验中,2种覆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了甘薯封垄期的单株有效薯块数和单薯鲜重,覆黑色膜的单株有效薯块数高于覆透明膜,而覆透明膜的单薯鲜重显著(P<0.05)大于覆黑色膜处理。覆黑色膜和覆透明膜处理2011年分别增产10.71%和5.76%,2012年分别增产12.99%和7.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