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70篇
  41篇
综合类   622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715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不同收获期对2种玉米农艺性状和生物学产量的影响,选择适宜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制作青贮饲料的玉米品种以及最佳收获期。[方法] 以全株青贮玉米吉东81和粮用玉米甘优702为试验材料,试验期为2019年9月5日至10月5日,设11个收获日期,分析不同收获日期2种玉米株高以及各部位鲜物质产量、干物质含量和干物质产量的变化。[结果] 2种玉米株高随着收获期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平稳趋势,9月17日吉东81和甘优702的株高最高,分别为3.51 m和2.94 m,试验期间吉东81的平均株高显著(P<0.05)高于甘优702。2种玉米茎叶、秆、果穗和整株鲜物质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干物质含量呈递增趋势,干物质产量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2种玉米整株平均鲜物质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吉东81的整株平均干物质含量和干物质产量显著(P<0.05)低于甘优702。[结论] 全株青贮玉米品种吉东81最佳收获期为9月23—26日,粮用玉米品种甘优702最佳收获期为9月17—20日,且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全株青贮玉米品种吉东81更适合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推广。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变化,本研究综合考虑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如生产力、养分循环和固存能力、土壤涵养水分能力等,运用降维因子分析的方法计算了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综合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和多功能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退化显著降低了Margalef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P<0.05),各生态系统功能趋于恶化。高寒草甸退化导致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下降,综合统计量结果为轻度退化(21.9955)>中度退化(8.7295)>重度退化(—30.7245)。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Simpson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拟合的结果最好,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制约。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恢复的过程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生态平衡的保护者。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可直接导致江河断流,风沙肆虐,水土流失,使人类健康与生存受到威胁。危喜森林资源的各种因素中火灾是诸灾害之首。因此,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通辽地区的森林火灾发生特点,论述了森林火灾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4.
旱生抗盐碱树种——多枝柽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 maLedeb)为柽柳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树高 1.3~ 8m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广泛分布 ,多生于公路两侧及荒漠地带。其小枝柔软 ,叶茂密丛生 ,花期较长 ,夏季开花时 ,粉红色穗状花序布满全树 ,远远望去 ,犹如一团粉红色的火焰 ,光彩夺目 ,常引得外地游客停车观看 ,赞叹不已。1 生物学特性多枝柽柳喜光 ,抗干旱 ,耐高温 ,在极端最高温 4 7.6℃ ,降水量2 0mm ,蒸发量达 30 0 0mm以上的地区仍能利用地下水正常生长 ;抗寒能力强 ,在极端最低温 - 44℃时无冻害 ;耐盐碱能力尤为突出 ,在土壤总…  相似文献   
105.
甲烷(CH_4)是重要的增温气体,在气候变化敏感的寒温带森林地区,土壤CH_4排放量的估算和排放机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以研究寒温带森林沼泽湿地CH_4浓度变化特征为主要目的进行研究。采用LGR快速甲烷分析仪(FMA)定位连续测定大兴安岭天然林沼泽湿地近地表CH_4浓度及其水汽浓度,分析了森林沼泽湿地CH_4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测定期内,寒温带森林沼泽湿地近地表CH_4浓度日变化规律呈现明显的单峰日变化特征,日峰值出现时间12∶00左右;CH_4浓度月变化规律呈现先减少后增大再下降的趋势。水汽浓度日变化规律呈双峰的变化特征,峰值呈现时间段分别为6∶00-12∶00之间、16∶00-19∶00之间。水汽浓度的月变化规律,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沼泽湿地CH_4浓度随着大气的水汽浓度升高而降低,呈现负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为:y=-0.00001x+2.0258(R~2=0.7257,P0.05)。  相似文献   
106.
文章通过分析通辽市地形地貌和树种分布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论述了适地适树的原则和措施 ,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宿根花卉品种繁多,栽培方法和繁殖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库尔勒市园林科研所于2004年陆续引进栽培繁殖宿根花卉30余种,通过3年的努力,筛选出7个适宜本地区栽植的宿根花卉品种,研究总结出了本地区宿根花卉栽培繁殖技术要点,并计划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8.
针对PVC管的缺陷检测问题,提出了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对PVC管缺陷检测的方法。基于超声波无损检测设备的构成,分析了其各部件的作用与工作原理;利用A型超声反射定位法计算并确定被检工件的缺陷位置,再通过当量AVG曲线法确定该处缺陷的大小;最后,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装置对PVC管进行缺陷检测实验,验证了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法对PVC管缺陷检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以三个感染了不同病毒的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马铃薯脱毒技术,对脱毒效率及脱毒苗的成活率进行对比研究,筛选出不同病毒种类最适宜的脱毒技术方法。用茎尖剥离,热处理结合茎尖剥离技术和病毒唑结合茎尖剥离技术,设计不同的热处理周期和病毒唑浓度对材料进行脱毒处理,在计算植株的成活率及成苗率的基础上对其进ELISA检测法检测脱毒率。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方法中热处理加茎尖剥离和病毒唑加茎尖剥离的复合脱毒的方法在提高试管苗的脱毒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单一的茎尖剥离处理的茎尖成活率及脱毒率普遍较低。通过变温热处理加茎尖剥离处理中(5周)热处理时PVY, PLRV, PVS均可达到较高的脱毒。脱毒率最高为V病毒100%。病毒唑浓度为45mg/L时,通过病毒唑及茎尖剥离方法得到的PVY和PLRV的最高脱毒率为100%。PVS的最高脱毒率为92%(结论)。比起单一的茎尖剥离技术复合脱毒技术较有优势,在5周的热处理加茎尖剥离技术(只取一个叶原基的茎尖)处理适合PVS病毒的脱毒。变温热处理培养后茎尖剥离处理适于PVY病毒脱毒。试验中三种方法均适合脱去PLRV病毒。经过设计不同的热培养温度和化学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10.
为评估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防控效果,在室内测定了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并对种内干扰和分摊竞争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对不同发育阶段桃蚜的取食量和寄生量均随着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取食量和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白足蚜小蜂对桃蚜的理论最大取食量2.809头,瞬时攻击率0.218,处理时间0.023 d;白足蚜小蜂对3~4日龄桃蚜寄生量最大,为47.62头,寄生瞬时攻击率0.723,处理时间0.021 d.搜寻效应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与蚜虫密度呈负相关.白足蚜小蜂个体之间存在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增加,单头寄生率相对下降,分摊竞争强度增大,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varley模型.由功能反应、种内干扰等指标可见白足蚜小蜂对桃蚜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