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3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24篇
  33篇
综合类   27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95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21.
622.
【目的】 研究核桃小麦(以下简称核麦)间作模式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农田小气候的影响。【方法】 2016~2017年在核麦间作模式下,设置450×104株/hm2(M1)、525×104株/hm2(M2)、600×104株/hm2(M3)、675×104株/hm2(M4)、750×104株/hm2(M5)5种冬小麦种植密度,观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冠层空气温度、湿度以及冠层透光率的变化过程。【结果】 核麦间作下,远冠区冬小麦单片单面积、株高、茎粗均高于冠下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冠下区、远冠区冬小麦各叶层叶面积、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6.49~81.66 cm(冠下区)和78.34~86.27 cm(远冠区)。冠下区、远冠区冠层空气温度呈“先升后降”的曲线,冠下区M1处理最高,远冠区M4、M5处理相对较高,冠下区上午升温、下午降温速度慢,高温持续期短,冠下区各密度冠层温度(18.19~35.99℃)的变幅低于远冠区(17.82~38.92℃);湿度呈“先降后升”的曲线,均在M1最低,远冠区冠层空气湿度上午降速、下午升速均慢,湿度低谷持续期短,冠下区冠层空气湿度(44.73%~100%)变幅高于远冠区(36.62%~100%)。小麦冠层顶部入射光合有效辐射量(PAR)冠下区明显低于远冠区;冠下区、远冠区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M2处理达到最大。【结论】 种植密度525×104株/hm2(M2)时,核麦间作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其小气候较适宜。  相似文献   
623.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保定市林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从林改对农户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收入以及保定市林业总产值的影响3个方面对保定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制定集体林改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4.
综述犬结膜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和多型临床症状表现,探讨一种可行的治疗步骤,一一加以对症处理,取得了理想疗效。提出了治疗过程应突出继发感染的对症控制,尤其是重症病例需要对其眼结膜囊腔分泌物、渗出物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炎处理,还要结合"控制继发感染"和"中药辨证施治",才是该病最妥善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25.
为了循环利用农业生产资源,探索科学改良土壤的方法,将菌糠、秸秆、锯木屑、稻壳4种有机物下脚料添加到土壤,考察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有机物能有效提高地温并减少水分蒸发;其中添加菌糠和秸秆可使蔬菜极显著增产,而添加锯木屑和稻壳的当季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6.
液阻悬置作为发动机振动的隔离器被广泛使用,其隔振性能的优劣受到悬置参数的影响.本文对惯性通道活动解耦盘型液阻悬置进行键合图模型分析,求解复刚度频变特性函数关系式,采用MATLAB软件对悬置低、高频段的动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分析悬置各参数在低、高频段对动特性幅值和峰值频率的影响,为悬置理想参数的获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7.
将猪源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强毒变异株AH02LA株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进行连续传代,获得了不同代次的弱毒株,检测其安全性、免疫效力、生长特性及稳定性,并对其gE基因上、下游片段进行测序.对PRV AH02LA株的F151代进行3轮挑斑纯化,获得了1个毒株并将其命名为PRV LA2017株.用该毒株接种(剂量为106.00TCID50/头)试验猪,在接种后14 d内无任何临床症状;在免疫(106.00TCID50/头)后21 d攻毒(106.50TCID50/头),所有试验猪未出现任何猪伪狂犬病症状,体温正常,没有排毒.在攻毒前用ELISA检测,PRV gB抗体全部为阳性,PRV gE抗体全部为阴性;在攻毒后14 d这两种抗体均为阳性,体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与保护性.对照组BarthaK61在攻毒后试验猪全部发病,体温高至40.5℃以上,且均检出排毒.测序结果显示LA2017株的gI部分基因与gE全部基因缺失.该毒株在CEF细胞及ST细胞上生长良好,在CEF上的滴度达到108.0TCID50/mL,在ST细胞上的滴度最高达109.5TCID50/mL,能满足活疫苗生产的要求.LA2017株安全性好,免疫效力强,生长滴度高,可以作为研制针对PRV变异株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628.
软米是云南种植历史悠久的一类优质特色稻种,研究其籽粒淀粉品质特性对阐明优质食味米机制、改良稻米食味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以36份云南软米地方品种为研究材料,以高直链淀粉品种、糯米品种、软米育成品种及其他育成品种为对照材料,测定不同环境下种植收获的稻谷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和RVA特征值等稻米淀粉品质指标,利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淀粉品质特性与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36份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籽粒淀粉品质主要特性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居中;糊化温度最高,但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基本介于高直链淀粉品种与糯米品种之间。同时,云南软米品种(指云南软米地方品种和软米育成品种总称)与高直链淀粉品种、糯米品种和其他育成品种之间的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云南软米品种,尤其是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籽粒淀粉品质特性受环境影响最大,10个性状中,除糊化温度外,其余9个性状均表现显著差异(P<0.05)。也发现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淀粉品质特征与其来源地有关系,来自南部边缘水、陆稻区与滇南单、双季籼稻区材料的淀粉品质特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描述云南软米品种籽粒淀粉品质主要特征时,除了将直链淀粉含量作为基本描述性指标外,还需结合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3个RVA谱特征值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也需注意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籽粒淀粉品质特性的表现对环境敏感,选育广适应性软米品种难度极大。  相似文献   
629.
双酚A及四溴双酚A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分析方法(TG,DTA)、热分解气相色谱和红外光潜等联合手段,对双酚A(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和四溴双酚A(2.2-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的稳定性和分解机理与取代基性质、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有明显关系.并对其稳定性、热解机理从电荷分布出发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30.
培养液中血清或其替代物对牛体外受精卵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牛体外受精卵体外培养液中添加血清替代品对体外受精卵发育的影响,确定血清在SOF培养液中合适的添加浓度及添加时期,以筛选优良的牛体外受精卵体外培养液.在SOF液中分别添加10%血清(NBS)、8 mg/ml牛血清白蛋白(BSA)和1 mg/ml聚乙烯醇(PVA)进行牛体外受精卵的全程培养,添加NBS组的卵裂率(66.3%)显著高于添加BSA组(51.0%)(P<0.05),极显著高于添加PVA组(47.6%)(P<0.01);添加NBS组的囊胚发育率(30.9%)显著高于添加PVA组(20.7%)(P<0.05),极显著高于添加BSA组(13.6%)(P<0.01).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10%、5%)的NBS及无血清培养液全程培养时,3组之间卵裂率(65.6%、60.0%、58.0%)差异不显著(P>0.05);10%NBS组囊胚发育率(30.0%)极显著高于5%NBS组(17.6%)和无血清组(6.0%)(P<0.01).5%NBS组的囊胚发育率极显著地高于无血清组(P<0.01).在受精卵培养的最初48 h用5%NBS,之后用10%NBS培养液时,卵裂率(58.6%)和囊胚发育率(29.3%)与SOF+10%NBS全程培养组(66.3%、30.9%)差异都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SOF培养液中添加PVA、BSA替代血清时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都明显下降,可能SOF培养液中添加血清比添加PVA或BSA更有利于牛体外受精卵的体外发育.体外培养时在SOF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血清以及改变血清的添加方式,可提高牛体外受精卵体外发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