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4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我国土壤的酸化及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土壤酸化的原因、机理、改良措施,并对土壤酸化改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汉江上游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汉江上游水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汉江上游汉中市境内的烈金坝、梁西渡、南柳渡、蒙家渡和黄金峡5个采样点,于2011年1,3,5,7,9,11月份分别采样,统计各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数、细胞密度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周年变化规律。【结果】从汉江上游5个采样点,共鉴定到浮游植物108种(包括变种),隶属于6门43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16属48种;绿藻门次之,共12属23种;蓝藻门6属12种;裸藻门3属10种;甲藻门3属8种;金藻门3属7种。优势种为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卵形衣藻(Chamydomonas ovalis)、纤细新月藻(Closterium gracile)和棒形鼓藻(Gonatozygon monotaenium)。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周年变化为48.53×104~121.13×104 L-1,Margalef多样性指数周年变化为3.01~4.10。【结论】汉江上游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属于硅藻型群落,其种类数和细胞密度周年变化动态都呈现单峰型。  相似文献   
23.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水培液中N、P、K营养元素对三价砷[As(Ⅲ)]胁迫下“明恢63”苗期水稻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K调控对水稻叶绿素SPAD值的恢复率有极显著影响,N、P调控无显著性影响。N、P、K各因子之间的互作不显著,3种营养元素对水稻叶绿素SPAD值恢复率的影响为K〉N〉P,N、P、K最优组合为28.41、6.00和50.00mg·L^-1.根据最优组合方案进行营养调控,在As(Ⅲ)胁迫下,获得“明恢63”苗期水稻叶绿素SPAD值的最优恢复率为(78.46±3.12)%.  相似文献   
24.
为探明陕南矿区典型土壤(黄褐土和水稻田沙土)对Mn(Ⅱ)和Ni(Ⅱ)的吸附特性,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黄褐土与水稻田沙土对Mn(Ⅱ)和Ni(Ⅱ)的等温吸附过程,并用数学模型模拟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结合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2种土壤吸附Mn(Ⅱ)和Ni(Ⅱ)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n(Ⅱ)和Ni(Ⅱ)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均在120min达到平衡,黄褐土对Mn(Ⅱ)和Ni(Ⅱ)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田沙土,黄褐土对Mn(Ⅱ)和Ni(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2,1.19mg/g,沙土对Mn(Ⅱ)和Ni(Ⅱ)的最大吸附量为1.32,0.78mg/g;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双常数模型和内扩散模型均适合于表征Mn(Ⅱ)和Ni(Ⅱ)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黄褐土吸附动力学特性的模型吻合度高于水稻田沙土;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可较好地模拟Ni(Ⅱ)在2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过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可很好模拟Mn(Ⅱ)黄褐土吸附等温过程;在研究pH范围内,Mn(Ⅱ)的吸附率随pH的增加变化不大,Ni(Ⅱ)的吸附率均随pH的增加而增加,土壤pH对重金属离子解吸影响较大,当pH小于3时有利于重金属离子解吸;通过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吸附参数相关分析,结合吸附前后土壤的红外光谱分析,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Mn(Ⅱ)和Ni(Ⅱ)的吸附起重要作用,有机质所含官能团对重金属起到一定的化学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5.
汉江汉中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4~6月,用活体观察法和直接计数法对汉江汉中段水体浮游植物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5属44种(包括2个未定名种).其中硅藻种类数最多,其次是绿藻、裸藻、甲藻,蓝藻最少.优势种为意大利直链藻(Melosiraitalica),克洛脆杆藻(Fragilaria crotornensis),尖针杆藻(Syn...  相似文献   
26.
新石K18是国审早熟陆地棉新品种,在新疆北部早熟植棉区种植表现出早熟性突出、丰产稳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适合机械采收等优点。为了加速其推广应用,介绍了新石K18的品种特征,并从"播期、密度、灌溉、施肥、化调、打顶和病虫防治"方面提出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7.
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在水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的方法和评价指标,对其在地表水、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水体和农药污染水体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8.
优质抗病番茄新品种唐优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优1号番茄是以优良自交系K-8236—16-10为父本、T-0121-05-01为母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属无限生长类型,早熟,果实高圆形、粉红色、果脐小、无绿果肩,平均单果重250g左右,一般产量在10500kg/hm^2以上,高肥地块达150000kg/hm^2以上,高抗灰霉病、枯萎病和花叶病毒病,适于冬季日光温室、早春保护地、越夏及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29.
改性花生壳吸附废水中Cr(Ⅵ)条件的优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峰  李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98-16500
[目的]研究改性花生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方法]用磷酸溶液对花生壳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不同浓度的Cr(Ⅵ)溶液,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Cr(Ⅵ)初始浓度、改性花生壳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改性花生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条件。[结果]极差分析可知,在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中,pH值的影响最大,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次之,Cr(Ⅵ)初始浓度的影响最小。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2.0,Cr(Ⅵ)浓度为40mg/L,花生壳粉末投加量为30g/L,反应时间为100min,对Cr(Ⅵ)的吸附率可达96.81%。改性花生壳对含Cr(Ⅵ)废水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未改性花生壳。[结论]该研究为花生壳的综合利用和含Cr(Ⅵ)废水的处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