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菊花白色锈病(chrysanthemum white rust,CWR)是影响菊花生产效益的重要病害,明确菊花高抗品种‘C029’的抗病基因CmWRKY15-1响应菊花白色锈病的分子机制,对于培育菊花抗病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菊花高抗品种‘C029’为试验材料,构建沉默载体pTRV2-CmWRKY15-1与过表达载体pBI121-CmWRKY15-1,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菊花‘C029’,分别获得8株沉默株系,表达效率约为正常水平的30%~60%,和3株过表达株系,其中一株的表达水平为野生型(WT)的3.4倍,命名为OE-1。在病原菌侵染条件下,qRT-PCR测定WT与转基因株系中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探究CmWRKY15-1在菊花抵抗白色锈病过程中的功能。病原菌侵染后,在WT与OE-1中,NPR1和PR5的表达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表达量在OE-1中早于WT(分别在24和38 h)达到最高峰,PR1的表达量在OE-1于38 h达到峰值。在沉默株系中,NPR1和PR5的表达则受到抑制,且一直低于WT与OE-1株系。结果表明:CmWRKY15-1通过调控病程相关基因参与菊花抵抗白色锈病的反应。综上,CmWRKY15-1对菊花‘C029’抗白色锈病起到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从梨树根际土壤分离筛选到1株生防细菌ST15,其对水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具有较强拮抗活性,拮抗圈直径1.50~3.97 cm。基于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高地芽胞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ST15的无菌发酵滤液对水稻黄单胞菌也具有较强拮抗活性,其拮抗活性分别是1 mg/mL噻唑锌溶液的1.54~1.64倍和10 μg/mL噻霉酮溶液的1.32~1.52倍;同时,研究发现ST15产生的次生代谢抗菌物质对高温、蛋白酶、酸碱(pH 3.0~11.0)及紫外光处理均表现较好稳定性。另外,研究发现ST15可显著促进水稻根系生长(P<0.01),对3种常用化学杀细菌剂耐受性较强。田间试验表明,每次喷施ST15生防菌剂15 L/hm2,连续施用两次,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为(63.51±3.28)%,与化学药剂3%噻霉酮悬浮剂的防效相近。综上,高地芽胞杆菌ST15是一株新的生防资源,在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金冠苹果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和不同成熟阶段的区分,为判断其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Vc)、硬度等品质指标;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挥发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果实糖酸组分。【结果】金冠果实发育后期单果重、TSS、可溶性糖、糖酸比、酯类成分、糖组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Vc、硬度和除苹果酸外的酸组分呈下降趋势,醇、醛类成分和苹果酸呈先升后降趋势;除花后182—189 d TSS和硬度有较大增幅和降幅外,品质指标在花后168 d后趋于平稳变化,以乙酸酯、丁酸酯为主的酯类和C6醛类自花后161 d开始呈快速上升和下降,醇类在花后161—168 d快速升高,花后168 d后快速降低,糖组分花后168 d开始稳定上升,苹果酸花后161 d开始大幅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测试指标与成熟进程均表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特点。【结论】金冠果实品质指标和糖组分的主要变化期在花后168 d之前,挥发性酯、醛、醇类成分及苹果酸的主要变化期在花后161 d之后;可初步将其发育后期区分为未成熟(花后140—147 d)、早期成熟(花后154—161 d)和成熟(花后168—189 d)3个阶段。  相似文献   
74.
文章结合当前贵州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以及发展生态家禽产业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提出全方位系统推进生态家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措施,为贵州生态畜牧业加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5.
‘虹光’枣是采用田间愈伤途径免嵌合体纯化多倍体诱变技术,由‘月光’枣经秋水仙素诱变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新品种,继承了原品种成熟早、早果、丰产、成枝力低、易管理的优点,但叶片变大、浓绿,叶缘皱褶明显,单果质量增加72.6%(平均12.6 g)。在河北赞皇贫瘠山地,果实8月下旬成熟,卵圆形,果肉质地酥脆,汁液多,较甜,鲜食品质优良。适宜在河北省献县、赞皇县、行唐县及生态条件类似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76.
Wap25是从桑树幼茎克隆的低温诱导蛋白基因,为胚胎后期富集蛋白(LEA)基因的成员之一,与其它物种低温诱导基因的同源性很低。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桑树低温诱导基因Wap25编码蛋白由22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25.3kD,等电点5.52;蛋白N端1-30位氨基酸表现出强烈的疏水性,其后是亲水性高的区域,平均亲水值达-1.020,而蛋白1-29位氨基酸为典型的真核生物蛋白质的信号肽序列,表明WAP25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用SubLocv1.0软件预测WAP25的亚细胞定位,将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Tmpred软件预测WAP25不存在跨膜结构。构建Wap25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质粒,用基因枪法将其转入洋葱表皮细胞,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发现GFP分散于洋葱表皮的细胞质中,而在细胞核未发现GFP的表达,此结果与WAP25的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7.
<正>2010年5月24日,中国蜂产品协会,吕泽田副会长、胡福良副会长、蜂王浆专委会陈明虎主任委员、蜂胶专委会秘书处杨秀英、蜂乃宝本铺(南京)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刘嘉董事长等一行六人在日本东  相似文献   
78.
探究本交笼养模式下活动空间与母鸡群体对肉种公鸡睾丸发育及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为本交笼养种鸡的繁殖性能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大恒肉鸡S07系种鸡为研究对象,从10周龄开始,试验组公鸡采用本交笼养,对照组公鸡采用单笼和大方笼养。在育成期至性成熟高峰期10~30周龄时,进行3组公鸡的相对睾丸质量测定、睾丸HE染色、生精小管面积统计及血浆主要生殖激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周龄的增加,各组公鸡的睾丸质量,血浆T、FSH、LH激素含量增加,并在30周龄时增至最大值,而血浆E2含量逐渐降低,在30周龄达到最低值;10周龄时各组公鸡的生精小管呈封闭状,15周龄时各组公鸡生精小管开始出现管腔,并开始有精子生成;在30周龄时,本交笼组公鸡的相对睾丸质量,生精小管面积,血浆T、FSH、LH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笼组和大方笼组,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本交笼组公鸡的血浆E2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单笼组和大方笼组,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性成熟高峰期时,本交笼养公鸡的睾丸发育优于单笼养公鸡,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与本交笼内母鸡群体效应导致的公鸡生殖激素含量差异有关,而本交笼内活动空间对公鸡睾丸发育及生殖激素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绿壳蛋鸡配套系最佳的配套组合模式。【方法】测定绿壳蛋鸡纯系(LK)和2个杂交组合旧院黑鸡×绿壳蛋鸡(JL)、绿壳蛋鸡×芦花鸡(LL)300日龄体尺性状及屠宰性能,并分析体尺性状及屠宰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屠宰性状的最佳回归方程。【结果】LL的胸深、胫围小于LK和JL,胫长反之,LK的冠高为三者中最高。LK、JL、LL母鸡300日龄活体质量均达1 700 g以上,屠宰率均达87.00%以上,全净膛率分别为53.50%、59.35%和61.39%。LL的皮脂厚最大,胸肌率高于JL,腹脂质量和腹脂率低于JL;LL和JL的全净膛率均大于LK,LK和LL的胸肌率均大于JL(P0.05)。体斜长、胫围、龙骨长等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建立了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最佳回归方程,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皮脂厚、全净膛率、胸肌率与相关体尺性状回归模型中R2均高于0.4。【结论】LL比JL、LK具有更好的肉用性能;胫围、龙骨长、胸深等可作为间接选择绿壳蛋鸡屠宰性能的指标;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通过体尺性状评估屠宰性状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0.
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转运载体相关基因在番鸭小肠不同肠段的表达规律。试验测定90和300日龄公番鸭体重与小肠形态发育,采用RT-PCR比较氨基酸转运载体相关基因SLC1A1、SLC1A4、SLC7A1、SLC7A5和SLC7A9在90和300日龄公番鸭小肠不同肠段的表达量,并进行高、低体重组300日龄公番鸭回肠氨基酸转运载体相关基因表达的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除回肠绒毛高度外,300日龄番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壁厚度、隐窝深度和绒毛宽度以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均显著高于90日龄(P<0.05);300日龄番鸭空肠和回肠的肠壁厚度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5),90、300日龄番鸭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高于空肠和回肠(P<0.05);300日龄番鸭十二指肠和空肠SLC1A1 mRNA表达量、十二指肠和回肠SLC7A5 mRNA表达量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SLC7A9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90日龄(P<0.05);300日龄番鸭回肠SLC1A1、SLC1A4、SLC7A5和SLC7A9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肠和十二指肠(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