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4篇
  15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目的】筛选阿克苏地区具有优良抗寒性的苹果砧穗组合。【方法】以阿克苏红旗坡农场TD-1/王林、八棱海棠/维纳斯黄金、八棱海棠/蜜脆、八棱海棠/新红1号、八棱海棠/爱妃、M9T337/爱妃、青砧/瑞雪、新疆野苹果/新红2号、新疆野苹果/新红1号各砧穗组合的1年生深度休眠期苹果枝条为试材,分别置于-15、-20、-25、-30、-35、-40℃低温下处理12 h,以4℃处理下的各砧穗组合枝条为对照,测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采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各组合枝条的半致死温度。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9种苹果砧穗组合枝条的抗寒性。【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9种苹果砧穗组合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呈“S”形曲线增加,青砧/瑞雪和八棱海棠/维纳斯黄金砧穗组合枝条的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丙二醛含量呈双峰变化趋势,八棱海棠/维纳斯黄金砧穗组合枝条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峰值含量是4℃处理的4.2倍;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  相似文献   
102.
<正>随着旱作农业的发展,玉米在安定区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各种病虫的危害日益加重,造成严重减产。据调查,危害玉米的病虫害种类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矮花叶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玉米螟、粘虫等。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反射光谱探测植物的生理生态活动是定量遥感新的发展方向。通过盆栽川滇高山栎幼树,控制其植物水分胁迫程度,分别测定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川滇高山栎的光谱响应曲线和叶片水分指标的各自变化,并从光谱曲线中提取对水分敏感的光谱指数,分析高山栎水分胁迫下的高光谱特征的响应特点以及与光谱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川滇高山栎的光谱曲线可见光区(VIS)和近红外区(NIR)均呈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不同水分处理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别与相对含水量(RWC)、等效水厚度(EWT)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分反射指数(WI)与含水量指标RWC、EWT分别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NDVI与WI光谱指数能够很好地预测川滇高山栎叶片水分的变化,而光化学反射指数PRI在预测水分含量方面的有效性受胁迫强度的影响,与水分指标的关系并不稳定。通过水分胁迫后以及随后进行的复水试验,川滇高山栎光谱指数的时间序列清晰显示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特征,并且当叶片水分胁迫达到第42天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达到最低值0.31,此时NDVI、WI、PRI分别达到最低临界值0.71、0.98、-0.15,需要立即复水,否则川滇高山栎幼树光合等生理特征无法恢复。通过比较研究在不同水分胁迫下,与川滇高山栎水分变化状况敏感的光谱指数,可为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植被水分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地形校正的山区蒸散时空格局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测气象数据采用Thornthwaite模型对岷江上游区域蒸散时空格局进行了模拟,同时引入山区日照时数算法对模型进行校正以提高模拟精度。结果表明.校正后的Thornthwaite模型模拟误差在0.13%~20.72%之间,与未校正结果0.72%~46.72%的误差相比有显著降低,误差平均降低5%左右。研究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域多年蒸散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70s初期生长季蒸散量为307.11 mm;而1980s中期上升为315.84 mm,上升8.73 mm,相当于1970s初期生长季蒸散量的2.8%。1980s中期岷江上游蒸散上升到峰值,之后开始逐步下降。到1990s末期岷江上游生长季蒸散下降为305.72 mm,与1980s中期相比下降10.12 mm,为1980s中期生长季蒸散的3.2%。  相似文献   
105.
河南宝天曼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宝天曼地区共有药用植物1058种,隶属于471属,132科。蔷薇科、菊科、百合科、毛茛科等15个科所含的物种占该地区药用植物种数的38%。蒿属、蓼属等18个大属的种数达20.6%。根茎类药用植物占28.6%,以林地为生境的药用植物占43.8%。结果表明:宝天曼地区药用植物较丰富,森林与该区药用植物的生存息息相关。要从4个方面进行保护和利用:(1)对野生生物资源的采集、利用、贸易要加强立法和执法;(2)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科研工作;(3)建立药用植物园;(4)对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建立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106.
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模拟,系统阐述中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现状、动态变化与潜力提升途径。根据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测算的森林植被碳储量近5年平均年增长0.152 Pg(以C计),200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量约229.7 Tg·a-1(以C计),其中森林植被(指乔木林)碳储量约增加150.6 Tg·a-1(以C计),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汇量的65.6%。过去70年,中国森林已从碳源转变为逐渐增强的碳汇。在森林面积保持不变的情景下,相比2000s—2010s时段,2030年后现有乔木林的生物量碳汇将有所下降;如果森林面积未来持续增加,2030—2050年中国新增乔木林的碳汇量仍将呈增加趋势。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风险(极端干旱与热浪事件、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可能会削弱森林碳汇功能。为维持并提升森林碳储量和碳汇潜力,需要采取森林碳储与碳汇双增以及森林碳汇与木质林产品碳库协同提升的策略,从保碳、增碳、扩...  相似文献   
107.
在包装大米仓库内进行干法喷施食品级惰性粉防治锈赤扁谷盗、米象、赤拟谷盗和谷蠹等4种储粮害虫成虫的效果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食品级惰性粉的干法喷施效果好,形成的粉尘雾分散、沉降均匀,可在仓房地面、墙面和货物堆垛表面形成粉层;形成的粉层可在80h内100%杀死供试的4种储粮害虫成虫,同时可长期预防储粮害虫侵染。  相似文献   
108.
桉树木片林经营模式初探刘世荣,吴英教桉树是我国南方速生用材树种之一。随着国际市场上造纸原料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对桉树木片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如何根据桉树早期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缩短生产经营周期,寻求桉树木片林的最佳经营模式,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是...  相似文献   
1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的农业政策使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同时,由于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户贮粮已成为粮食贮藏的主体。新都区作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粮食总产量在28.4万吨以上,许多农户都储有2~3年的余粮,平均每户在1500~2000公斤。但由于缺乏科学安全的储粮技术和专门的技术部门指导,全区农户储粮因虫蛀、鼠盗、霉变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400万公斤。另外,随着我区二、三产业的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单靠加强产前、产中管理,提高粮食单产是有限的。探索和推广一套适合广…  相似文献   
110.
平度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1.9℃,极高温38.6℃,极低温-17.9℃;年平均降水量688.4mm;年平均日照时数2664.1小时;年无霜期190~200天。栽培水果有苹果、葡萄、梨、桃、杏、大樱桃等十几个树种,约600多个品种。多年来,有4个葡萄、12个苹果、2个梨、1个桃品种72次被评为部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