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为了进一步提升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同时降低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成本,并对新技术加以应用,针对水质在线检测领域有机综合参数检测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并着重研究了紫外光谱法的在线检测技术特点.通过分析紫外光谱法的仪器设备原理、国家标准、行业经验等,来讨论该检测方法的应用可行性和必要性.同时,在分析紫外光谱法技术原理和性能的基础上,弄清这种仪器设备的应用范围和相比传统方法的优势.通过比对试验,以COD和氨氮为验证参数,来验证紫外光谱法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地表水COD、氨氮检测结果表明,紫外光谱法与实验室国标方法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可比性,这可以证明紫外光谱法的检测仪器在有机综合参数的检测有效性上可以满足在线检测的技术要求.推广应用紫外光谱法的检测仪器后,可发挥其无污染、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为在线检测提供更清洁、更方便的手段,从而取得较高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节子的变色现象严重影响木材质量,了解节子变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是确定合理修枝的重要依据。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地区49年生的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节子剖析技术分析自然整枝条件时水曲柳节子愈合时间与变色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曲柳节子平均愈合时间约为6.7 a,约91.1%节子的愈合时间为3~11 a。水曲柳节子均出现了变色现象,平均变色长度约为30.93 mm,约92.2%节子的变色长度低于60.00 mm,仅有不足3.0%的节子变色长度超过80.00 mm。位于西南方向的节子愈合时间明显长于东北方向的节子(P<0.05),与东南、西北方向的节子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位于树干高度10.0 m以下的节子愈合时间与变色长度均随节子着生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节子愈合时间与变色长度均随着节子直径、死节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当节子直径超过15.00 mm,死节半径超过30.00 mm时,节子变色长度均明显增大。节子愈合时间越长,节子变色长度越大。水曲柳节子具有极易变色的特性,在生产上为了降低水曲柳节子变色长度,建议修枝时侧枝直径最好控制在15.00 mm内。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红松种子形态特征与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的红松种子的形态特征和成分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长白山的红松种子千粒质量较高,小兴安岭的红松种子的出仁率较高.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的红松种子灰分含量均较高;水分质量分数小兴安岭最低为1 85%,长白山地区的为3 75%;蛋白质质量分数小兴安岭地区略高于长白山地区;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  相似文献   
14.
有机酸对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活化作用及活化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合成和化学浸提方法,研究了高分子量腐殖酸和低分子量柠檬酸在不同浓度条件下对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的释磷效应及活化途径。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酸均能促进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中磷素的释放,且释磷量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柠檬酸的活化能力明显强于腐殖酸;腐殖酸对三种钙磷的活化效果较好,而Fe-P和Al-P基本不受其影响或影响很小。柠檬酸通过质子和有机阴离子的共同作用来活化人工合成Ca2-P、Ca8-P和Al-P中的磷,Ca10-P中磷的活化几乎完全依靠质子作用,而低浓度有机酸作用下Fe-P的活化则来源于有机阴离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壤硝化作用是肥料氮素进入到土壤中后参与氮素循环的关键过程,为了明确不同种类地膜对辽西褐土硝化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分析的方法,研究3种不同类型地膜(普通PE膜,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氧化-生物降解地膜)及不同地膜添加量(0、300、900 kg/hm~2)对辽西褐土硝化潜势的影响,探讨可降解地膜的混入是否会对土壤微生物硝化作用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添加普通PE膜(T1)、PBAT生物降解膜(T2)和氧化-生物降解膜(T3)并没有显著影响土壤的硝化潜势,3种地膜添加后土壤硝化潜势表现为T1[NO_2-N 5.61 ng/(g·h)]T2[(NO_2-N 4.30 ng/(g·h)]T3[NO_2-N 3.42 ng/(g·h)],且对于普通PE膜和PBAT生物降解膜处理土壤,存在随着地膜添加量增加硝化潜势降低的趋势。通过进一步计算和评估,基于3种供试地膜的污染土壤未对土壤微生物硝化作用产生抑制和毒害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可降解地膜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相关理论,为实现可降解地膜在辽西地区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配置对辽西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配置条件下玉米‖花生间作系统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收量,结合间作系统花生结瘤固氮和土壤有效氮分布,明确不同配置下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征,为玉米‖花生间作氮高效利用模式的区域筛选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5—2016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进行,设置玉米单作(M)、花生单作(P)、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M2P4)和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M4P4)模式,玉米单作及每种间作模式下设3种不同玉米种植密度(6、9和12株/m2),共10个处理,分析不同配置(行比和密度)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特征和优势。【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和花生植株氮浓度变化并不明显,受作物占地比例影响,间作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的产量、氮产量均低于相应单作,且氮产量与间作生物产量表现相一致。玉米‖花生间作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氮的吸收利用(氮吸收当量比NER>1),且主要归因于玉米的养分吸收优势(pNERm为0.63—0.80)。随着玉米行比和密度的增加NER也随之增大,其中M4P4模式(NER 1.06—1.22)的氮吸收要显著高于M2P4模式(NER 1.0—1.06)。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比花生更有竞争力(Amp>0),且竞争吸收氮养分能力也更强(CRmp>1),M4P4行比以及玉米增密有助于增强玉米对氮营养的竞争,增加系统氮养分吸收优势(△NU>0)以及间作养分对产量的贡献(C)。与玉米间作可促进花生结瘤固氮,M4P4行比配置下花生根瘤数量、单株根瘤重量和单个瘤重均高于M2P4配置,且以中、低密度处理为优。间作系统中土壤有效氮含量(Nmin)表现为花生条带土壤Nmin高于玉米条带,且单作花生土壤Nmin高于间作花生,而单作玉米土壤Nmin低于间作玉米。【结论】玉米‖花生间作可显著提高系统氮的吸收利用,其中玉米对系统氮吸收的贡献较大,适度增加玉米行比和密度有助于增加系统氮素吸收当量比、增强玉米对氮营养的竞争以及间作养分对产量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本研究中M4P4-6和M4P4-8为玉米‖花生间作较佳配置,玉米花生种间互作对间作系统干物质量和花生生物固氮的促进,以及玉米在吸收氮养分上的强竞争能力是玉米‖花生间作具有氮素吸收利用优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林分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在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选择不同造林密度(2 200、2 500、4 400、10 000株/hm2)的13年生水曲柳人工林,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在每种密度处理各设置3块样地,进行了林分碳储量与乔木层年净固碳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水曲柳林分密度增加,其乔木层、凋落物层、土壤层以及生态系统碳储量均随之增大,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不同密度林分的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以及生态系统碳储量差异均显著(P<0.05),而凋落物层在各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种密度水曲柳林分碳储量的空间分配均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79.6%~82.4%和14.1%~17.0%,是人工林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水曲柳人工林乔木层的年净固碳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造林密度为2 200株/hm2林分的年净固碳量明显低于其他密度林分(P<0.05)。上述结果说明提高造林密度对增加幼龄林分碳储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分别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花生单作4个种植模式,开展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物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16~1.24,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和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间作中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接近,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量较单作明显下降。对根系研究发现,间作减少作物的细根生长,2M4P、4M4P处理的比根长(SRL)较单作玉米和花生分别下降了25%、23%和18%、12%,复合系统作物根表面积密度(RSAD)在0~40 cm土层中能够占到总土层的80%以上,间作作物的RSAD显著高于单作,表明作物根系在表层分布较为密集,间作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生长与分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农村绿色金融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指出农村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绿色金融供给主体价值驱动不足、需求主体需求不足、征信和监管成本较高以及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与创新不足等问题和挑战。对此提出了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乡村居民3个层面构建农村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生态系统协同发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以安徽科技学院为对象,在现状调研和相关案例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安徽科技学院海绵校园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解决途径,从地面铺装、屋顶绿化、雨水花园等方面实现雨水的“排”、“渗”、“储”、“用”。以期为其他高校海绵校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