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1篇
  2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改进Faster-RCNN自然环境下识别刺梨果实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为了实现自然环境下刺梨果实的快速准确识别,根据刺梨果实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Faster RCNN刺梨果实识别方法。该文卷积神经网络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选用FasterRCNN的交替优化训练方式(alternating optimization),将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感兴趣区域池化(ROI pooling)改进为感兴趣区域校准(ROI align)的区域特征聚集方式,使得检测结果中的目标矩形框更加精确。通过比较Faster RCNN框架下的VGG16、VGG_CNN_M1024以及ZF 3种网络模型训练的精度-召回率,最终选择VGG16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对11类刺梨果实的识别精度分别为94.00%、90.85%、83.74%、98.55%、96.42%、98.43%、89.18%、90.61%、100.00%、88.47%和90.91%,平均识别精度为92.01%。通过对300幅自然环境下随机拍摄的未参与识别模型训练的刺梨果实图像进行检测,并选择以召回率、准确率以及F1值作为识别模型性能评价的3个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训练出来的识别模型对刺梨果实的11种形态的召回率最低为81.40%,最高达96.93%;准确率最低为85.63%,最高达95.53%;F1值最低为87.50%,最高达94.99%。检测的平均速度能够达到0.2 s/幅。该文算法对自然条件下刺梨果实的识别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22.
新杀菌剂敌力脱防治小麦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杀菌剂敌力脱对小麦根腐病防病保产效果显著,残效期长,用药量低,内吸向上传导性能强,以保护作用为主,且有一定治疗作用。施药后叶片免受为害,叶绿素得以保持,保证了光合效率和小麦产量。春小麦抽穗后,每公顷用敌力脱有效成分100克叶面喷雾,可控制整个成株期的为害,防病效果稳定在80%左右,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23.
朱砂叶螨的抗药性选育及其解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进行逐代处理,以选育其抗药性品系。阿维菌素品系选育至42代,抗性增长到8.7倍,甲氰菊酯品系选育至40代,抗性增长到68.5倍。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7、3.4和1.4倍,差异达显著水平。推测3种解毒酶活性显著升高是朱砂叶螨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甲氰菊酯抗性品系GSTs的活性为敏感品系的2.8倍,差异显著,表明该抗性品系的形成与GSTs活性增强有关。羧酸酯酶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朱砂叶螨阿维菌素抗性品系体内存在变构的羧酸酯酶。  相似文献   
124.
引种试验表明,闽粤栲3个种源在丽水的发芽率、苗期生长量和抗冻性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种源抗冻性随纬度递减而呈明显递减趋势。福建南平种源苗期综合表现良好,是丽水市可以进一步扩大引种试验的种源。  相似文献   
125.
东京野茉莉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a的引种试验初步表明,东京野茉莉在丽水市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2月中旬种子播种后,4月初开始出苗,中旬为出苗旺盛期,到4月下旬出苗基本结束。幼苗出土后,经1个月左右的幼苗期,于6月初生长加快,6-7月是生长高峰期,8-9月上旬生长缓慢,9月中下旬有一生长小高峰,10月底生长基本停止。一年生苗高1.30-2.35m,平均1.67m;地径1.2-2.1cm,平均1.75cm。造林后,一年生地径可达4.08cm,树高可达2.55m,极显著大于闽粤栲、深山含笑、木荷、枫香、香椿等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26.
采用黑膜覆盖进行杨树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黑膜覆盖能够明显提高苗木质量,显著降低育苗成本.与常规育苗对照相比,黑膜覆盖苗高平均高出46 cm,成活率提高8%,育苗成本节省53%.  相似文献   
127.
作物连作易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大量积累, 促使土传病害频发, 影响作物生长?本试验采用微生物菌剂(富含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TH7?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PL22以及高效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处理具有多年生姜种植历史的地块, 并采用分离培养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处理后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 明确微生物菌剂对生姜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微生物菌剂处理后, 土壤中细菌属和种的数量增加, 而真菌属和种的数量减少?从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的土壤中分离出3个门水平, 24个属水平和42个种水平细菌, 以及3个门水平, 20个属水平和24个种水平真菌, 其中分离频率较高的细菌和真菌种分别为温哥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ancouverensis和Musidium stromaticum?从未经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土壤(对照)中分离出导致生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腐皮镰孢 F. solani?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 微生物菌剂处理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大于对细菌?与对照相比, 微生物菌剂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根瘤菌属Rhiz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等细菌属及Musid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真菌属物种的相对丰度?综上, 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生姜土壤中细菌属和种的数量, 增加了土壤中与有益微生物相关的细菌和真菌的相对丰度, 并且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8.
根据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外观分等标准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以强度为基础的外观分等,并对试材进行了振动检测,分析比较了三国不同外观分等结果与振动检测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9.
针对大面积菠萝种植人工喷药或施叶面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基于作物种植垄距不同、生长高度不同等特点,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智能遥控变轨式喷杆喷雾机。喷雾机采用履带式液压驱动,喷雾机底盘根据作物种植垄距和高度的不同,采用液压升降和液压变轨距调节适应作业要求;喷杆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液压升降调节喷雾高度,采用电动推杆实现展开与折叠;喷雾系统采用电磁离合器、电磁球阀和电控调压阀智能控制,从而可以远程控制喷雾启停并实现变量喷雾;增加倾斜报警系统,超过设定坡度值时,机器发出危险报警;喷雾机配置全景摄像头,在遥控器中显示多视角界面以及整机状态与参数,能实现200 m无线遥控远程操控作业。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遥控变轨式喷杆喷雾机应用于菠萝田间喷药或施叶面肥等植保作业,无需作业人员下地工作,通过远程控制喷杆喷雾机即可完成,能有效避免菠萝带刺叶片以及喷雾对人的伤害,大大促进了菠萝种植机械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0.
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各地把禁止秸秆焚烧列入政府重要督办工作,秸秆打捆离田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地块大、作业环境较好,普遍采用拖拉机牵引大型打捆机作业,而南方丘陵山区水田由于存在地块之间落差较大、田块小、泥脚深等问题,秸秆打捆离田机械化的发展相对缓慢.针对南方丘陵山区地形,研发了一种小型履带式水稻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