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9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26篇
  7篇
综合类   36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4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3 毫秒
701.
新疆花生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全国25份花生品种(系)材料在南北疆4个点试验,分析鉴定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及综合表现,为新疆花生种植的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2.
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此类疾病是目前在羊饲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持续蔓延、人畜共患的特点,能够给人们的养殖活动产生严重地威胁。母畜患该病主要表现为流产,而公畜则会引发睾丸炎、关节疼痛等症状,从而影响养殖经济效益。近年来,布氏杆菌病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新疆、青海等广大牧区畜间布氏杆菌病仍然处于上升趋势,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因此,畜牧兽医工作者必须给予该病高度重视。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当地布氏杆菌病的流行发生特点及症状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3.
匍匐石榴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匍匐石榴具有空间利用率低、主枝过多和枝条密集的特点,影响通风透光,光合效率低下,产量不高(200~400 kg/667m2).对匍匐石榴进行了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试验,并调查花器官发育情况、花期、座果率、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该整形修剪技术能显著提高完全花比例,促使花期集中,提高座果率,从而有效提高了产量(最高1 008 kg/667m2),果实品质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04.
匍匐石榴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光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石榴广泛采用匍匐方式栽培,采用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后,匍匐石榴产量大幅度上升,果实品质明显提高.实验以千籽红石榴为材料,通过对光照强度、温度、树冠内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光合速率(Pn) 测定,从光合特性的角度对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技术进行了评价,并且为新疆石榴的整形修剪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新疆南部地区,光补偿点为57 μmol/m2·s,石榴光饱和点约为1 500 μmol/m2·s;35℃左右时光合速率(Pn)最高,CO2补偿点为72 μL/L,饱和点约为1 000 μL/L.匍匐石榴采用双层双扇形整形修剪后,明显改善了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水分利用效率(WUE)、树冠内CO2浓度(Ci)、树冠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树体光合速率(Pn)都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05.
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的杂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野生盘羊与巴什拜羊进行导入杂交,通过对带有1/2、1/4野血的杂种羔羊生长状况、肉用性能、尾型、外形体质和毛质的变化进行观察及测定,并与纯巴什拜羔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二代杂种羔羊在胚胎期四肢生长强度比躯体强,这一点继承了盘羊的遗传特性,从初生到断奶期间躯体的生长速度和强度较好,这方面继承了巴什拜羊早期生长发育快的遗传特征,在体尺指标和外部特征上野生基因占优势,毛质和毛的颜色基因巴什拜羊占优势.研究为今后家养绵羊与野生盘羊杂交和充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706.
[目的]对比分析三株鞘氨醇杆菌菌种的鞘脂类组分,检出对该属分类学鉴定有指示意义的鞘脂类组分.[方法]用有机溶剂法提取鞘氨醇杆菌细胞鞘脂类,并通过薄层层析对鞘脂类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菌株Sphingobacterium daejeonense,Sphingobacterium mizutaii,Sphingobacterium shayense均含有五种鞘脂类组分,分别为1-肌糖磷脂酰神经酰胺(CerPI-1)、2-肌糖磷脂酰神经酰胺(CerPI-2)、2-磷酸乙醇胺神经酰胺(CerPE-2)和两个未知鞘脂类.其中占优势组分为2-磷酸乙醇胺神经酰胺(CerPE-2).[结论]这一结果揭示3种类型鞘脂类组分(CerPI-2、CerPI-1、CerPE-2)是鞘氨醇杆菌属共有的特征,这三类鞘脂类组分可用于鞘氨醇杆菌属的分类学鉴定.  相似文献   
707.
滴灌量对新冬18号行间产量差异的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滴灌量对冬小麦产量行间差异的影响规律.[方法]研究1 620、1 950(W2)、2 400(W3)、2 850 m3/hm2 (W4)4种滴春水处理,对新冬18号麦田0~100 cm土层含水量、距毛管第1行、3行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行间差异的影响.[结果]随着滴水量的增加,距毛管第1行与第3行0~60 cm土层含水量差异明显缩小,并且第1行与3行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行间差异也明显缩小,多表现为W4 >W3 >W2 >W1;第3行小麦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幅明显大于第1行,孕穗至花后20 d第3行植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增幅也明显大于第1行,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增加滴水量,主要是改善远离毛管处土层水分状况,缩小麦田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性,导致小麦植株生长及产量的行间差异缩小,避免远离毛管处植株受旱害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8.
通过体外耐酸、耐胆盐实验,从新疆拜城赛里木镇传统拉丝酸乳中的优势乳酸菌中筛选出耐受性和优良益生特性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结果表明:筛选出来的9株乳酸菌,在pH 2.0的条件下表现出-强的耐受能力,S5-8和S2-1L用人工胃液处理后的活菌数量在108 CFU/mL以上,其中S5-8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他7株菌株活菌数量在107CFU/mL以上,远远超过了106 CFU/mL以上的临界值,对9株强耐酸性乳酸菌进行耐胆盐实验.  相似文献   
709.
1958—2012年郑州市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究郑州市极端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根据1958—2012年郑州市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以百分位阀值法确定了逐年的极端气温阀值,并统计出极端高温和低温天气日数,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郑州市过去55年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极端高温阀值、极端低温阀值、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和极端低温天气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变换特征,并运用了R/S分析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郑州市年最高气温、极端高温阀值和高温天气日数都呈现减少趋势,而年最低气温、极端低温阀值和低温天气日数都呈增加趋势;(2)郑州市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年极端低温阀值及极端低温发生日数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并在突变后达到显著水平,而极端低温阀值及极端低温发生日数并未发生明显的突变;(3)周期变化特征上,4种气象要素都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且都是大周期嵌套在小周期的变化特征;(4)从突变特征和周期变化来看,在未来几年,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将持续增加,极端低温天气日数将持续减少;(5)R/S指数研究表明,最高气温会从减少趋势转化为增加趋势,年最低气温和极端高温天气日数会从增加趋势转化为减少趋势,极端低温天气日数仍会呈现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10.
西兰花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个中晚熟青花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B80、野崎秀绿、三雄2号和三角新8号4个品种单球质量大、产量高、商品花球合格率较高、抗病性强、营养品质较佳,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保鲜出口或中球内销预选品种在浙东沿海地区推广种植,为浙东沿海地区选择高产、优质、商品性佳的青花菜新品种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