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6篇
  免费   1435篇
  国内免费   1954篇
林业   1731篇
农学   1487篇
基础科学   1231篇
  2457篇
综合类   9106篇
农作物   1569篇
水产渔业   879篇
畜牧兽医   2787篇
园艺   1259篇
植物保护   949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74篇
  2022年   1051篇
  2021年   983篇
  2020年   969篇
  2019年   915篇
  2018年   639篇
  2017年   1004篇
  2016年   748篇
  2015年   1057篇
  2014年   1065篇
  2013年   1241篇
  2012年   1682篇
  2011年   1678篇
  2010年   1570篇
  2009年   1401篇
  2008年   1355篇
  2007年   1251篇
  2006年   1007篇
  2005年   819篇
  2004年   487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港、澳、珠三角地缘相连、资源互补、文化同源、经济相融、旅游产品丰富,互补发展的优势明显。三地游客互流呈现出互为目的地和中转地的特征。基础推动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是推动三地互动合作的主要动力因素,其中,基础推动力在三地旅游互动合作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起步发展期,政府调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驱动力则相对弱;快速发展期,市场驱动力则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深入发展时期,政府调控力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三地的旅游互动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继续增强游客互流的便捷性、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及优化空间布局是三地旅游互动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2.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实际,提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必要性及其内容。同时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和新形式信息服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63.
灌溉供水渠道普遍存在时段性供水困难现象,调度或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农业损失和水事纠纷。西干渠管理处利用渠道节制闸壅高水位向滚钟口水库注水,在用水高峰期补充下游灌溉,提高了灌溉保证率,较好地解决了灌溉困难。并通过水库滞纳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保证渠道运行安全。提出平原灌区利用适宜地形条件修建调节水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4.
福州鼓山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8、25 a常规茶园和30 a有机茶园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统计调查数据和试验地样品实测数据,从物质生产功能、固碳释氧功能、营养物质贮存功能、涵养水源功能、水土保持功能5项指标对福州鼓山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4种茶园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30 a有机茶园(112551.49元·hm-2·a-1)>25 a常规茶园(85670.05元·hm-2·a-1)>8 a常规茶园(75431.86元·hm-2·a-1)>3 a常规茶园(74050.83元·hm-2·a-1),其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表现为:25 a常规茶园(17199.74元·hm-2·a-1)>30 a有机茶园(9846.02元·hm-2·a-1)>8 a常规茶园(6961.55元·hm-2·a-1)>3 a常规茶园(5580.52元·hm-2·a-1),且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随植茶年龄增加而增大,有机栽培有利于提高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965.
新形势下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挑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分析了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剖析了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城乡一体化、乡村治理等重点问题,指出未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研究和工作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加快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6.
利用我国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与大亚湾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进行不同比例混养,探讨了紫海胆对马氏珠母贝贝体和养殖网笼污损生物的防除效果,以及紫海胆和马氏珠母贝的生长状况。试验设混养组(PA3、PA6、PA9)和对照组(P),即在养殖马氏珠母贝30只/层的基础上,分别混养紫海胆3、6、9、0个/层;另设紫海胆单养组(A3、A6、A9),养殖密度分别为3、6、9个/层。试验结果显示:各混养组及P组间马氏珠母贝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紫海胆的存活率均接近1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A6、PA9组马氏珠母贝的特定生长率大于P组(P<0.05),而PA3组与P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就马氏珠母贝的壳长日平均增长率而言,PA3、PA9组与P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PA6组显著大于P组和PA3组(P<0.05);PA6、PA9组马氏珠母贝的肥满度显著大于P组(P<0.05),PA3组与P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混养与单养各组之...  相似文献   
967.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种植系统土壤水分消耗和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土高原的土壤干燥化是影响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土壤干层形成和恢复对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植体系和降水年型对土壤水分消耗和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玉米地土壤水分减少最多的月份大多出现在8月或9月,小麦地主要出现在5、6、7月3个月,苜蓿地主要出现在6月或8月;1985-1990年的6 a间,玉米、小麦和苜蓿地生育期内0~2 m土层土壤水分相对裸地平均分别减少了32.52、60.27和86.47 mm。旱作玉米地的土壤水分在平水年型可以得到完全恢复;旱作小麦地在丰水年型或者遇到强降雨的月份土壤水分在0~3 m范围内可以得到恢复,但较难恢复到试验初期的土壤水分。旱作苜蓿地0~3 m范围的土层在降雨较多的年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6~10 m的土壤水分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968.
岔巴沟流域淤地坝对泥沙存贮-释放的影响(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分析黄河中游流域产输沙对人类干预增强的响应机制,该文选取岔巴沟为坝系小流域研究区,探讨淤地坝的建设和发展对流域内泥沙存贮-释放时空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岔巴沟处于泥沙存贮状态,10 a平均泥沙输移比为0.325,经分析,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于60、70年代得到发展,80、90年代趋于稳定的岔巴沟淤地坝拦截了大量泥沙是造成泥沙存贮的主要原因。和拦沙作用相比,其减少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降低高含沙水流发育程度的作用更大。值得注意的是,淤地坝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可淤库容显著下降,多数原有坝地淤满,加上20世纪80年代以后坝体建设速度减缓,以及设计标准低,后期管理和维护不利,垮坝和毁坝造成泥沙再释放的潜在性在增加。 因此,今后在对淤地坝作为一项重要的水保措施引起足够重视的同时,维护和巩固现有淤地坝的拦泥库容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69.
基于Zernike矩的马铃薯薯形检测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前基于机器视觉的马铃薯薯形检测的形状特征单一,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探索合适的形状特征参数及检测方法,该文将Zernike矩作为特征参数并利用支持向量机实现了马铃薯薯形的检测分类,准确度较高。首先用截取最佳图像的方法对马铃薯图像进行归一化,使得归一化后的图像具有平移和尺度不变性,然后从归一化的图像中计算具有旋转不变性的Zernike矩参数,通过特征筛选确定分类的19个Zernike特征参数,最后将这些特征输入到支持向量机中,用高斯径向基核函数(RBF)和Sigmoid核函数构建混合核函数,完成马铃薯薯形检测分类,对薯形良好和畸形的检测准确率达93%和100%,能够准确剔除畸形马铃薯并满足实际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0.
夏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中磷元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磷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河套灌区2008年夏灌前后农田灌、排水和地下水以及土壤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和土壤含水率的分析测定,借助SPSS13.0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夏灌期间灌区土壤中磷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夏灌后,土壤含水率仅表层有明显增加,且夏灌前后土壤含水率与土层深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1和0.770),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土壤含水率显著相关(Sig.为0.009);夏灌期间,不同土层深度处的磷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作物类型和种植方式对磷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无显著影响;夏灌会造成土壤中磷元素向地下水迁移,且流失形态主要为可溶性磷。该文可为灌区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以及控制磷流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