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8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386篇
林业   535篇
农学   632篇
基础科学   283篇
  588篇
综合类   1038篇
农作物   235篇
水产渔业   219篇
畜牧兽医   600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2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1年   3篇
  1968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01.
对犬在搜爆训练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正确判断犬在搜索中的工作状态,以便抓住根源纠正犬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对提高带犬民警的指挥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各位老总、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我代表会长,代表理事会热烈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招待会!看到我们中国饲料行业的精英相聚在美丽的扬州,欢声笑语一片,内心很兴奋,也很欣慰。高昂  相似文献   
103.
剑麻纤维接枝丙烯酸吸水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剑麻纤维为骨架,以一定中和度的丙烯酸和少量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和过硫酸盐为引发体系,通过接枝反应制备纤维素基吸水树脂.考察引发体系及条件对制备吸水树脂的影响,探索单体配比、交联剂浓度对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吸水速率、保水性能和反复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代硫酸钠和过硫酸盐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采用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两种氧化剂组成的引发体系,在引发剑麻纤维接枝丙烯酸单体的反应中起到协同效应;有效地将过硫酸盐引发接枝反应的温度由常用的55~80℃降至30~50℃,同时,达到较高的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交联剂的用量、丙烯酰胺(AM)的用量和丙烯酸(AA)的用量对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有显著的影响.吸水树脂的最大吸水倍率为530 g/g,最大吸盐水倍率为58 g/g,吸水速率为8 g(g·min),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热稳定性.FTIR分析结果表明,吸水树脂是纤维素和丙烯酸的接枝共聚物.TGA分析结果表明,吸水树脂比剑麻纤维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4.
选择材质较硬的木扦制作的香菇木扦原种,生产的栽培种满袋时间仅需锯末种的一半,降低了后期感染的机率,成活率高,满袋后菌丝活力旺盛,无老化现象,延长了保藏时间。  相似文献   
105.
谭健晖 《林业科学》2007,43(4):43-49
以巨尾桉不同年龄母株的插穗为材料,测定其扦插幼林叶片的光合作用、氮代谢、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插条年龄与扦插幼林生理生化间的衰退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插条年龄的叶绿素含量、可溶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AD含量和PRO含量等7个生理指标均差异显著;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AD含量和PRO含量能稳定、准确地反映巨尾桉抗衰退的能力;以上6 个指标与巨尾桉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及PRO含量等5个指标与插穗年龄呈负相关关系,以上指标数值越高,表明抗衰退的能力越弱;MAD含量与插条年龄呈正相关关系,MAD含量越大,表明采穗母株年龄越大,扦插后代衰退越快;而CAT活性和与采穗母株年龄的关系无规律性变化,不宜用CAT活性来确定采穗母株年龄.综合幼林叶片的抗氧化生理指标等对巨尾桉衰老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种幼林的抗衰退能力强弱为1年生>2年生>3年生.由于生理指标的变化常受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判断后代衰退应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以生理指标为主并结合巨尾桉生长及形态学指标来确定插条母株的年龄,同时确定巨尾桉扦插繁殖过程中的衰退速度.  相似文献   
106.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斑茅F1品系间和杂交组合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斑茅BC1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糖分仍与甘蔗栽培品种有较大差距,但各性状的最大值已与栽培品种的相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C96—40和YC95—41是较好的斑茅F1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07.
为全面了解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能力水平,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问卷调查、能力比对和实地调研的方式,2019—2021年连续对基层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组织开展摸底调查。结果显示:长沙市具备非洲猪瘟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共30家。其中:动物疫控机构实验室6家,承担主要监测任务;企业及第三方实验室24家,提供屠宰、监测、调运等方面检测数据,起到辅助作用。但县级以下基层实验室存在区域规划不合理、人员配置不足、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综上,实验室检测工作在非洲猪瘟防控上起到关键作用,但基层检测能力与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8.
109.
鹅掌楸种源材性遗传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随机抽取3块试验林共282株样本,分别遗行木材基本密度(BD)和纤维长度(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结果为: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a=0.05),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测表明中国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0.397g/cm^3,FL总均值达1.603mm,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掌释属的主要变异来源,种内种源间存在选择的遗传基础,性状遗传相关分析认为,鹅掌楸BD和FL之间相互不密切(r=0.157),两本材料状与各生长因子间相关亦不密切,说明他们之间基因连锁不紧密,可独立选择。BD种源广义遗传力为H^2BD=0.65,受遗传控制较强,FL为H^FL=0.29,受遗传控制中偏弱,两性状年-年间遗传相关密切,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方3种标准进行了鹅掌楸属材料种源选择,其中,在“强度选择”条件下,选出BD优良的种源为庐山和桑植,FL优良的种源为浏阳和赣武夷,均为中国掌楸种源,北美种源虽然与中国种源在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多数处于中等水平上,对照杂种夫性系BD和FL的均超过鹅掌楸性状总均值,但未超过最好的种源。  相似文献   
110.
石梓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石梓栽培技术研究结果:23°N以南为石梓适生地区,其年均温20.5-24.5℃,极端低温>-1.5℃,年降雨量1200-2000mm,年平均风速<2.5m/s。适宜立地为地形开阔,阳光充足,土壤疏松,表土层含有机质>2%,全氮>0.1%,速效磷>0.025mg/100g土,PH4.5-6.9,土壤含水率10%-24%,种子贮存以干燥器最好,贮存一芽率87.4%,催芽用浸晒和浸沤处理,比不处理提前10天发芽,发芽率提高9%-12%,不同子叶类型的芽苗分别移植,较混合移植的苗木合格率提高20.6%;评定了种子主要质量指标和效果良好的育苗,造林方法。技术综合指标;材积年均生长量>12m^3/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