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丰富多样,常以小中见大、错落有致、流动多变而著称。通过揭示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变化规律,可为空间配置与序列提供理论依据,因而提取构成苏州古典园林空间的要素:庭园的面积、庭园空间长宽比、庭园空间的构成要素、场景、空间布局、高差变化作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古典园林以水、山及山水为重要的组织要素;水园呈面状展开,庭绕水布,序列完整;山园立体开敞,序列递进;面状与立体布局叠加成混合式山水园等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空间配置特点及序列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燕  陈莺 《农村电工》2005,13(9):9-10
1、供电所优质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1、人员素质影响优质服务的质量。农电体制改革后,一大部分原乡镇电管站人员成为供电所职工.其索质参差不齐,部分人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服务意识、服务行为上很难适应农村电力发展和规范化服务的要求。有的服务主动性不够,态度生硬,执行优质服务缺乏自觉性,有的营业窗口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不高,对业扩报装、负荷审批、供用电合同业务、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灌溉条件下燕麦品种银燕6号氮(N)、磷(P)、钾(K)配方施肥的肥料效应,采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N、P、K不同施用配比对燕麦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建立了施肥与产量的回归模型,为构建灌溉条件下燕麦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处理N2P2K2籽粒产量(5100.0kg/hm2)、肥料贡献率(34.8%)、产值(20 400.0元/hm2)在14个处理中均最高;增产效应为N>P>K,并且N、P、K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N、P、K单种肥料施用量与籽粒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根据拟合函数得出,N、P、K最大施用量分别为229.8、80.5、26.4kg/hm2;根据N、P2O5和K2O施用量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三因素的施肥数学模型,进一步得出,燕麦产量≥4950.0kg/hm2时,氮(N)︰磷(P2O5)︰钾(K2O)施肥比例为1.54︰1︰0.23,N、P2O5、K2O施用量范围分别是148.8~198.3、>112.5和14.3~37.2kg/hm2。该结论对灌溉条件下燕麦生产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3年生中国水仙鳞茎球为试材,设计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处理,在相同处理时间内测定水仙的生长形态与保护酶活性,研究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处理对水仙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水仙植株对铜离子胁迫的抵抗能力,以期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浓度为45μmol/L的铜离子处理下,水仙无明显的徒长阶段,植株株型紧凑坚挺矮小,没有出现倒伏现象,叶色浓绿,叶肉较厚,并且水仙的抽薹、开花正常,达到一定的水仙植株矮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白银刘川灌区豌豆套种玉米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白银刘川灌区鹰嘴村设置了6种豌豆和玉米的套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带幅为160 cm,宽行130 cm、种6行豌豆,窄行30 cm、种2行玉米为最佳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燕麦是传统旱地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在灌溉条件下会出现倒伏等问题。为了探讨灌溉条件下高产燕麦品种对农艺性状的特殊要求,对12个燕麦品种进行了产量差异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的产量及基本苗、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主穗长、旗叶长等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期、株高差异不显著,产量在3 706.20~5 106.30 kg·hm~(-2)之间,变异系数CV=10.07%,燕麦品种MF9521-281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产量与成穗数(r=0.9557)、基本苗(r=0.6761)、千粒重(r=0.5186)、株高(r=0.2634)、生育期(r=0.0964)呈正相关,与穗粒数(r=-0.4452)、主穗长(r=-0.5977)、旗叶长(r=-0.9376)呈负相关;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成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生育期旗叶长基本苗株高主穗长。综合分析表明,灌溉条件下燕麦获得高产的理想模型是:较高的成穗数(508.05~552.75×10~4·hm~(-2)),适宜的基本苗(420.00~422.55×10~4·hm~(-2))、千粒重(22.27~25.25 g)、株高(113.85~118.80 cm)、生育期(85 d),较小的穗粒数(46.75~50.18粒)、主穗长(18.90~19.95 cm)、旗叶长(16.50~17.60 cm)。  相似文献   
17.
银豌1号是甘肃省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青海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高代品系,按照系谱选择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86-2。1选育经过1994年将分离的后代品系混合种植,以生育期、株高和叶卷须为主要目标选择300个株系;1995年进行单株优选,选择生育期95d、株高60cm、叶卷  相似文献   
18.
豌豆新品种银豌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豌豆新品种银豌1号为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定向系统选育法,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引进的杂交分离后代中选育出的稳定品系。1999-2001年在会宁、景泰、靖远、白银区和平川区进行的高水肥区区域试验中,3a折合平均产量5250.00 kg/hm^2,比对照品种北京5号增产23.2%。该品种籽粒含粗蛋白质22.34%、淀粉67.24%、赖氨酸1.8%、粗脂肪1.36%、灰分2.8%。适宜在白银市各大灌区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