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氟乐灵对于小麦、玉米种于抑制出苗的最低浓度及其对苗根的影响,氟乐灵是否随水渗淋从而与种子或根系接触造成药害,以及在小麦和玉米种子不接触氟乐灵的条件下,能否出苗生长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氟乐灵的田间试验,观察其在浅混土条件下的除草效果。 室内试验证明,氟乐灵抑制种子发芽生长的最低浓度,小麦为0.48ppm,玉米为4.8ppm,在常用量条件下,小麦、玉米种子直接与氟乐灵接触,其种子出苗、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非致死浓度农药对智利植绥螨繁殖和定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化、创新性卓越工程人才,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进行了实践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试验证明复方青虫菌6号商品制剂在通常稀释1000倍的剂量下(含氯氰菊酯0.5ppm),能100%杀死伪钝绥螨和智利植绥螨。不含氯氰菊酯的青虫菌制剂对两种捕食螨的死亡率分别为1.7%和7.1%。复方制剂1000倍液和500倍液在温室中施药10天后,其残效仍能使智利螨的初孵幼螨死亡率分别达到52.5%和70.7%。用含氯氰菊酯农药0.1ppm的液剂处理感染叶螨的菜豆叶,饲养智利螨雌成螨,产卵量比对照减少80%左右。为避免含有化学农药的生物制剂杀伤天敌的副作用,作者认为生物制剂中以不加化学农药为宜。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使用前再加入适量的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5.
复方苏云金杆菌商品制剂对捕食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用桃蚜、蔷无网蚜、桃粉大尾蚜、菊花蚜虫4种蚜虫饲养大灰食蚜蝇幼虫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幼虫成活率76~80%,蛹羽化率92~94%,子代卵孵化率84~91%。用豌豆修尾蚜饲养,幼虫成活率仅48%,蛹羽化率50%,子代卵孵化率无明显差异。在大灰食蚜蝇幼虫发育期中,前期用桃蚜饲养,后期改用修尾蚜饲养,对幼虫成活率及蛹羽化率仍有影响.食物(蚜虫)充足时,幼虫自残程度低,可以集体饲养。以1:10的益害比释放大灰食蚜蝇3日龄幼虫,防治非洲菊上的蚜虫,3天后蚜虫下降85.9%,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防室研究利用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防治温室中多种花卉(一串红、藿香蓟、爬蔓绣球)上叶螨,效果显著,前已在本刊1986,2(2):59~62上报道。今年3—4月,在首都国宾馆温室马蹄莲上释放,也取得满意的结果。据调查,在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不同生育期遭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63年在北京防蛾网室的条件下,在盆栽春玉米上分期用人工接种螟卵,試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得出如下的結果: 玉米产量的损失与玉米螟为害当时玉米的生育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在螟虫数量相同或接近的情况下,心叶期(心叶中期、心叶末期)被害较穗期(灌浆期)影响产量显著为大;心叶末期孵化的螟虫,其为害所造成的損失又显著较心叶中期为大。心叶期被害的处理,产量較对照区显著減低,但穗期被害的处理,每株平均虫数为3.5—15.1时,产量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同一接种时期,处理間平均虫数的差异大部分是显著的,但产量間的差异則不显著。玉米受害时期对产量的影响远較同一时期不同虫量的影响为明显。虫数与心叶中期和穗期接种的两个处理的产量有显著的負相关,相关系数分別为-0.89和-0.88;虽然产量随着虫数的增加而递減的趋势是明显的,但每株虫数在1—12头的范围內,产量间差异不一定显著。虫数与心叶末期接种的处理的产量,相关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供試株数太少的原因。应用迴归方程式計算时,每增加一虫产量的損失,心叶中期为3.17%,穗期为1.84%。接种后被害玉米发育受到影响,心叶期遭受螟害植株高度減低17%。作者等指出心叶末期孵化为害的螟虫影响玉米产量特别严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玉米抽雄时,这批幼虫尚未成熟,大量轉移蛀入茎稈或为害正在成长中的雌穗,妨碍营养物的輸送和雌穗的正常受粉所致。本文試驗所得的結果,初步指出当前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提倡在心叶末期施药的措施,不仅从減少虫数上看是适当的,从保証产量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0—61连续二年在河北衡水施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春、夏玉米心叶末期用5% DDT 颗粒剂,不仅前期的螟虫减少了80—90%左右,穗期的螟害也适当地被控制。1次施药能减少整个春玉米生育期的虫数65—77.4%,夏玉米60—71.9%。防治效果似与玉米后期虫口密度有关。心叶期防治以在心叶末期为最理想,提早施药不能获得最高效果。心叶期防治2次与防治1次的效果没有差异。心叶末期与穗期各防治1次,收获时检查,防治效果春玉米上可达85.8—88.6%,夏玉米90.6—91%。因此,在螟害较轻的年分,防治1次即能解决大部分的螟害问题,大发生年分,可以在穗期再防治1次。试验证明不同载体、不同加工方法配制的颗粒剂、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方法的防治效果差异都不显著。虽然含5% DDT 或0.5—1f6的颗粒剂的残效能维持1个月以上,但由于田间植株上残存的颗粒剂损失很快,1个月后的残存量仅为12—15%,因此1次防治的效果受到限制。由于防治效果与施药时螟卵发生的情况关系不大,而心叶未期是防治最适时期,因此作者建议可以玉米生育阶段作为施药时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究我国村级经济的发展情况,对核心问题的研究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对进一步丰富有关我国现阶段村级经济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