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科学   81篇
  16篇
综合类   4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黏粒量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黏粒量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预测模型。【方法】设计12种不同黏粒量的质量混合比处理,获得一系列合成土样,通过测定合成土样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了在体积质量一致的条件下,黏粒量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参数和孔隙分布的影响。【结果】在体积质量为1.55 g/cm3条件下,黏粒量增加1.9倍,土壤中传导孔隙(0.03~1 mm)体积减小28.6%,储存孔隙(200nm~0.03 mm)体积增加6倍,土体的持水性增强。合成土样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参数θs和α均与黏粒量显著正线性相关,θr与黏粒量显著负线性相关,n和m均与黏粒量呈指数衰减关系。【结论】基于黏粒量确定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快速预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对误差<15%。  相似文献   
92.
针对阿拉善沙漠绿洲区干旱缺水、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和土壤质地复杂多变问题,于2013年和2014年进行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和土壤质地的玉米、谷子和油葵种植试验,并依据土壤生产力指数PI对种植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均质沙壤土区玉米、谷子和油葵的生产力指数依次为为0.833、0.828 1、0.825 1,非均质土区玉米、谷子、油葵的生产力指数依次为0.729 3、0.767 9、0.809 1;种植结构优化后低灌溉定额水平条件下粮食总产量提高2.8%,总净效益提高7.7元/hm2,高灌溉定额水平条件下粮食总产量可提高0.93%,总净效益提高249.84元/hm2。可见由于土壤质地的差异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力特性不同,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可以明显提高粮食总产量和总净效益。  相似文献   
93.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张,土壤盐碱化问题成为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生态农业发展进程的掣肘。治理不同程度、不同地型盐碱地的措施逐渐多元化,总结过往的改良技术,分类分区,精准治理,兼顾高水平与低成本。本文就盐碱地的各项治理措施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盐碱地治理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94.
王宾  田军仓 《湖北农业科学》2016,(20):5362-5364
借鉴基于GIS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结合压砂地生产力评价SI模型,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压砂地生产力评价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在VB环境下开发,集成Map Info,评价结果更加直观在系统窗口中实现。  相似文献   
95.
暗管排水对油葵地土壤脱盐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建立宁夏惠农区庙台乡给予太阳能水泵抽水的暗管排水工程的灌溉排水制度,以油葵为研究对象,设暗管排水和非暗管排水2个处理,观测分析了暗管排水对田间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葵生育期内,与进行暗管排水前相比,暗管排水使暗管排水区的地下水水位降低0.09 m,降幅6.21%;地下水矿化度降低9.79%;土壤含盐量降低13.64%;与非暗管排水区相比,暗管排水区的油葵增产8.10%,灌溉水生产效率增加8.40%,群体水分生产效率增加9.86%。  相似文献   
96.
压砂地生产力评价的影响因素较多,此次评价在自然资源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以宁夏中部干旱地区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化条件下的压砂地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压砂地生产力评价的指标主要考虑压砂地年限、水利化水平、化学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耕地现有人口承载量5个指标,采用TI指数模型进行压砂地生产力评价,并划分相应的评价等级。通过分析得出,压砂地西瓜的产量Y和评价指数TI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Y=1 261.5TI+566.18,即TI指数模型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较好的对压砂地生产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7.
不同灌水定额对枸杞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红寺堡区弘德村的红枸杞采用不同的灌水定额对其生长特性、光合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枸杞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在11∶00和15∶00左右,当灌水定额为135 m3/hm~2时,枸杞的光合速率[16.01 CO_2μmol/(m~2·s)]最高,比灌水定额为67.5、0 m~3/hm~2分别高22.75%,52.95%;枸杞的新稍生长长度及地径生长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定额为135 m~3/hm~2时,新稍生长长度(31.5 cm)及地径生长量(0.618 cm)达到最大,分别比灌水定额为67.5 m~3/hm~2高28.57%,50.71%。因此,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及经济效益考虑,选择灌水定额为135 m~3/hm~2为最佳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98.
以"宁杞五号"红枸杞为试材,采用2因素3水平双向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进行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不同浓度混合水溶液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浓度组合的叶面肥对枸杞树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枸杞叶面配方施肥及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配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对"宁杞五号"红枸杞的生长指标和产量提高的促进作用比单施尿素或者磷酸二氢钾的效果要好。2)尿素的浓度为3 g·L-1,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 g·L-1混合配施的效果最好,其对枸杞树新梢径粗、新梢长、冠幅以及产量的影响最大。3)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尿素用量为2.527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593 g·L-1,即二者比例为1∶0.630时,新梢径粗生长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增量为1.744 mm;尿素用量为2.593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612 g·L-1,即二者比例为1∶0.622时,新梢长生长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增量为48.479 cm;尿素用量为2.641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665 g·L-1,即二者比例为1∶0.630时,冠幅增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增量为23.955 cm;尿素用量为2.825 g·L-1,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451 g·L-1,即二者比例为1∶0.514时,枸杞产量达到理论最大值,最高产量为12.830 kg。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配施能够显著促进枸杞树木的生长和产量,在一定浓度的肥料用量范围内,枸杞新梢径粗、新梢长、冠幅、产量4项指标的生物累积量随浓度的逐渐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
综述了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几种典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设计参数、去污效果、出水水质、运行管理、优缺点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农村污水处理典型技术适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指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色建筑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0.
以西瓜品种“金城5号”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单施化肥(T1)、单施生物有机肥(T2,与化肥等氮量)、20%生物有机肥+80%氮肥(T3)、40%生物有机肥+60%氮肥(T4)、60%生物有机肥+40%氮肥(T5)及不施氮肥(CK)对压砂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及施肥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宁夏压砂地西瓜合理施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替代氮肥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西瓜的主蔓长、茎粗和叶片的生长,并显著提高了西瓜产量和品质。其中T5处理的产量最高,达32.1 t·hm-2,分别较CK和单施化肥(T1)提高了55.1%和46.6%。生物有机肥替代氮肥提高了氮肥农学效率和施肥效益;同时也降低了西瓜植株的得病率和死苗率;与单施化肥相比,T5处理的瓜心和瓜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12.7%和11.5%。综上所述,适量的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有效促进压砂西瓜生长,提高产量及果实品质和氮肥农学效率与经济效益,60%生物有机肥+40%氮肥是适合当地压砂西瓜生产的施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