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要素。以王金庄为核心的涉县旱作梯田系统2014年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其农业生物多样性,可为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生物多样性农家就地保护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对传统农家品种普查收集与入户访谈、田间调查与种植鉴定,系统研究了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的农业物种和传统农家品种以及由此形成的保护与利用经验与技术。研究发现涉县旱作梯田系统种植或管理的农业物种26科57属77种,其中粮食作物15种、蔬菜作物31种、油料作物5种、干鲜果14种、药用植物以及纤维烟草等12种。共有包括171个传统农家品种,其中粮食作物62个、蔬菜作物57个、干鲜果品33个、油料作物7个、药用植物和纤维烟草12个。这些农业物种及传统农家品种,通过混合种植、轮作倒茬、间作套种、优中选优等一系列保护与利用技术被活态传承和保护。但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正面临着主体缺失、技术失传、传统农家品种名称混乱、种质退化以及单一化种植造成的品种多样性丧失、单一追求产量造成适应性强的品种资源丧失、农民生计方式多样化造成梯田农业的弱化、传统农家品种生产比较效益低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机制、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组织开展资源普查并建立社区种子库与农民自留种相结合的传统农家品种就地活态保护机制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2.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的营养成分备受关注,可能受到的污染更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本文就农药在蔬菜上的使用情况、农药残留超标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3.
研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PR54 mRNA在苏姜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分布定位.在60日龄和初情期(160日龄)2个不同发育阶段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均检测到GPR54 mRNA阳性杂交信号,结果表明:苏姜猪2个不同发育阶段的3种组织中均有GPR54 mRNA表达.其中下丘脑以弓状核、腹内侧核的阳性杂交信号最强,尤其是在初情期更明显;各级卵泡中以初情期时成熟卵泡的阳性杂交信号最强.  相似文献   
24.
于2005年1月-12月对重庆市北碚区结缕草草坪中的杂草进行了调查,以确定该地区结缕草草坪中常见杂草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常见的草坪杂草隶属24科有56种,其中,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破铜钱(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马唐(Cephalanoplos segetum)、繁缕(Stellaria media)等最为常见,同时也是草坪杂草中的优势种.杂草每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即春夏发生高峰期和秋冬发生高峰期,其中春未夏初草坪中的杂草种类多、数量大,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5.
【目的】聚肌胞(Poly I:C)是聚肌苷酸和聚胞苷酸的共聚物,能够模拟病毒感染后所形成的dsRNA,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利用Poly I:C作为免疫刺激剂对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免疫刺激试验中Poly I:C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体外免疫刺激培养时间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不同的Poly I:C免疫剂量和免疫刺激时间对猪PBMC各细胞因子和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确定Poly I:C进行免疫试验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体外免疫刺激培养时间,为利用Poly I:C进行RNA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调控机理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长白仔猪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离的PBMC和1﹕5稀释的EDTA-抗凝血,设置Poly I:C浓度梯度(0、10、20和40 μg·mL-1)和不同的体外免疫刺激培养时间(4、8、12和24 h),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Poly I:C免疫刺激下机体激活或者诱导表达的主要细胞因子(IL6,IL8,TNFα,IL10,IRF3,IFNαIFNγ)和模式识别受体(TLR3TLR4)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利用Poly I:C对猪全血和PBMC进行免疫刺激试验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结果】猪PBMC中细胞因子和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受Poly I:C浓度和免疫刺激时间的影响。各基因具有特征性的表达量变化曲线,达到最高表达变化倍数的浓度和体外培养时间各不相同。对于两个干扰素基因IFNαIFNγ,最高表达量出现在Poly I:C免疫刺激培养4 h,而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而其他5个细胞因子(IL6,IL8,TNFα,IL10IRF3)和2个模式识别受体(TLR3TLR4)基因随着Poly I:C浓度的增加和免疫刺激时间的延长变化倍数逐渐增加,在Poly I:C浓度为20-40 μg·mL-1,免疫刺激时间为12-24 h达到最高表达量。但是,对于最高表达量出现在浓度20 μg·mL-1和培养时间12 h的基因,其在浓度为40 μg·mL-1和培养时间24 h表达变化量只有小幅下降。另外本研究还对比检测了1﹕5稀释血在Poly I:C免疫刺激下主要细胞因子和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全血中各细胞因子和受体的整体表达变化倍数比PBMC低很多,特别是对于IL6IL8这两个PBMC中表达变化很大的基因,全血中表达变化量不仅很小,而且变化趋势相反。相对于PBMC,稀释全血完整地保存了机体的原始状态,但是利用全血进行免疫试验的主要缺点是抗凝剂保留在全血中。研究中EDTAK2抗凝剂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为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但是钙离子是细胞的重要信号分子,钙离子与EDTA的结合对后续的细胞功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全血中的某些化合物与血浆蛋白的等成分可能参与免疫细胞对Poly I:C免疫刺激的调节,减少了对Poly I:C免疫刺激的应答。【结论】(1)综合分析所检测的细胞因子和受体的变化趋势,利用Poly I:C进行猪PBMC免疫刺激试验的最佳浓度和体外培养时间分别为20 μg·mL-1和24 h。(2)1﹕5稀释的EDTA-抗凝血对Poly I:C免疫反应反应小,与PBMC对Poly I:C免疫应答有不同的应答反应趋势。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的国内外栽培豌豆(Pisum sativum L.)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和群体结构差异,据此评估其重要程度及价值,为中国豌豆资源研究策略和方向的正确选择、国内外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1对豌豆多态性SSR引物,对来自国外五大洲66个国家和中国28个省(区、市)的1984份栽培豌豆进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采用Structure2.2软件完成资源群体结构剖析、推断参试材料的合理组群数、确定每份参试材料的适当群体划入及其相关参数计算;利用NTSYSpc2.2d软件估算其遗传距离,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绘制三维空间聚类图;采用PopgeneV1.32估算种质群的等位位点分布等参数,利用FstatV2.9.3.2进行种质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通过对国、内外栽培豌豆资源群间SSR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有效等位基因所占比重(NE/NA)、等位基因丰度(AR)、基因多样性指数(GD)、Shannon's信息指数(I)的比较,发现除等位基因数(NA)外,国内资源的其它5个遗传多样性指标全面高于国外资源。在21个SSR基因位点中,国内、外资源群在7个位点间存在等位基因种类的差异。群体结构分析将1984份世界栽培豌豆资源划分成三大组群。组群A包含96.49%的国外栽培豌豆参试资源,可代表典型的国外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B的资源88.18%来源于陕西和内蒙古,可代表中国典型的春播区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C的资源52.05%源于中国秋播区,47.44%源于中国春播区,可代表中国秋播区和除陕西、内蒙古外的春播区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CA作图分析也明确显示世界栽培豌豆资源群体中存在3个边界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基因库I、II、III),且与三大组群的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精确对应。【结论】国内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整体上超过国外资源,国外资源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平均高于国内资源。群体结构分析侦测到世界栽培豌豆资源中存在A、B、C共三大资源类群,类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与PCA做图分析显示的3个边界明显的基因库间存在着精确对等关系:"类群A"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类群B"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I",而"类群C"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II";基因库I由国外资源富集而成,基因库II由中国陕西和内蒙古资源富集而成,基因库III由中国秋播区资源和陕西、内蒙古以外的春播区资源富集而成,由此得出世界栽培豌豆由3个基因库构成的结论。国外栽培豌豆种质资源构成了"基因库I",国内栽培豌豆种质资源构成了"基因库II"和"基因库III",表明国内、外资源均很重要,但国内资源甚于国外。  相似文献   
27.
本文论述了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危害、亚硝酸盐问题的研究方向及几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8.
猪胚胎发育差异性影响因素与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妊娠期胚胎死亡是影响猪窝产仔数的主要因素而导致妊娠期胚胎死亡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胚胎差异性是导致胚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胚胎发育差异性与成活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
用荧光定量方法对不同日龄小梅山猪和苏姜猪下丘脑中gabra1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梅山猪和苏姜下丘脑gabra1 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从初生到初情期逐渐升高,初情期后下降;小梅山猪不同发育阶段间差异显著(P<0.05),苏姜猪初生与180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阶段间差异显著(P<0.05)。小梅山猪初生、初情期、初情后三个发育阶段下丘脑gabra1mRNA表达丰量均显著高于苏姜猪(P<0.05)。  相似文献   
30.
ESR和FSHβ基因与母猪乳头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RFLP和PCR方法对144头大约克母猪的ESR和FSHβ基因进行分型,分析了ESR和FSHβ不同基因型和合并基因型大约克母猪的乳头数差异。结果表明:ESR和FSHβ基因对大约克母猪乳头数均有显著影响。无论ESR基因还是FSHβ基因,BB基因型均为乳头数最多的基因型,而BBBB是乳头数最多的合并基因型。从基因型效应来看,ESR和FSHβ基因型为BB的母猪平均乳头数分别为14.45和14.37,而合并基因型BBBB的母猪平均乳头数为14.73,说明合并基因型的遗传效应大于单个基因型的效应,但不是各个基因型效应的简单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