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不同模式培育黄颡鱼夏花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澄湖是苏州市八大湖泊之一,面积3800公顷,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其中包括黄颡鱼、花、翘嘴红等优质野生渔业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黄颡鱼的产量不高。本试验通过对黄颡鱼的夏花鱼种进行培育,旨在以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殖鱼苗后进行夏花鱼种培育,生产批量苗种并放流,尽快增殖澄湖黄颡鱼资源,为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的野生黄颡鱼。一、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试验塘原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老塘,共有3个,东西长南北宽,面积分别为1亩、6亩和8亩,水深在0.8~1米,池底有少量淤泥,进排水方便。对1亩塘进行试验性的改造,即由西到东在池中央挖一条宽50厘米、…  相似文献   
52.
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黄颡鱼 [Pseud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 ]又名盎丝、牛鱼等 ,隶属于鲶形目 ,鱼尝科 ,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中 ,是天然水体中常见的底栖肉食性鱼类[1] ;其肉质细嫩、味鲜美、少刺、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 ,3] ,深受消费者青睐 ,开发黄颡鱼资源已是中小型湖泊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澄湖位于苏州市城东 ,是苏州市较大的湖泊之一 ,面积 5 7万亩 ,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其中包括黄颡鱼资源 ,到 1996年其产量形成了一定规模 ,达 2 5 15kg ,但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澄湖黄颡鱼产量直线下降 ,因而…  相似文献   
53.
通过施用农家肥与单一施用化肥对比试验分析,了解和掌握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机理和作用,大面积推广施用农家肥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促进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正>日前,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喜讯,滕州市大坞镇姜庄村村民刘统虎研制的一种新型实用农作物覆土机获得国家专利。滕州市被誉为马铃薯之乡,原有的农作物覆土机不能满足土豆种植的覆土需  相似文献   
55.
本文论述了森林集约经营的概念,并提出了实施集约经营应采取的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6.
国外引进的李品种在浙西南的云和县坡地试种,经8年观察发现,细菌性穿孔病对李生产危害很大。该病与气候、产地条件、品种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关系密切,因此要实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7.
为了明确机插杂交籼稻的可行性及其关键农艺技术,在2003年进行的有关农艺方面的试验基础上,2004年进行杂交籼稻不同落谷量育秧试验。试验地点在扬州市邗江区杭集镇,选用品种为全国审定定名的优质杂交籼稻丰优香占。育秧用塑料软盘规格为58cm×28cm,落谷用的芽谷发芽率为90%,每盘  相似文献   
58.
事例一:2004年6月×日上午10:00时许,江苏某区一台50拖拉机在乡村道路上作业转移时翻入沟中,将驾驶员压死。究其原因,是一外省来此承包农田种植的20多岁小伙子(人无证,机无牌),由于驾驶技术不熟练,为避让一辆板车造成惨祸。  相似文献   
59.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0.
【目的】采用复合菌发酵牛至粉,以期提升其营养品质。【方法】以牛至粉、玉米粉和豆粕粉为底物,以抑菌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依次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复合试验等方法对复合益生菌固态发酵牛至粉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发酵牛至粉的抑菌能力、pH、乳酸含量、抗氧化能力、蛋白含量和挥发油含量。【结果】发酵时间、发酵基质水分含量和乳酸菌接种量是影响发酵的主效应因素,优化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底物组成比例为牛至粉:玉米粉:豆粕粉=4:1:5,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接种量均为5×106 CFU/g,乳酸菌接种量为1.87×107 CFU/g,发酵温度为25℃,发酵时间为130 h,水分含量46.7%。在此条件下,发酵牛至粉组合物对大肠杆菌抑菌率达99.98%。较未发酵牛至粉而言,发酵组合物pH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水溶蛋白和酸溶蛋白均显著提高(P<0.05),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显著提高40%以上(P<0.05)。与未发酵牛至粉相比,发酵牛至粉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抑菌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牛至粉发酵工艺后,其有效成分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均显著提高40%以上,且抑菌能力和营养品质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