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8篇
  12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水稻小穗退化的影响因素及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穗是构成水稻产量的基础,栽培育种过程中小穗时常退化,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因此开展小穗退化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小穗退化的影响因素、相关QTL和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并对今后应加强小穗退化的生理生化机理,小穗退化相关QTL的定位和有利基因挖掘,小穗退化的分子调控机理等的深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解决小穗退化对农业生产不利的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2.
为提高湘烟5号的制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与氮磷钾配比及采收方式对湘烟5号制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不同施氮量与氮磷钾配比,施氮量与氮磷钾配比对湘烟5号种子的千粒重、产量、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均具有协同作用,142.5 kg/hm2与氮磷钾配比为1∶1∶3.0和157.5 kg/hm2与氮磷钾配比为1∶1∶3.0的效果较好,苗期均比其余处理显著缩短2~3d;千粒重、产量、发芽势和发芽率相对较高,分别为0.108 g和 0.105 g、7.1 kg/667m2和6.9 kg/667m2、96.3%和96.5%、99.9%和99.6%;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127.5 kg/hm2与氮磷钾配比为1∶1∶3.0(N2P3),脯氨酸(Pro)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30.26 μg/g和31.41 μg/g,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1.51 nmol/L和1.49 nmol/L;上等烟率和中上等烟率最高,分别为63.22%和93.35%?2)采收方法,自然挂枝法优势较好,千粒重和产量最高,分别为0.1004g和6.79 kg/667m2;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98.3%和99.7%;烟种子的色泽与均匀饱满度,常规法烤较差,自然挂枝法和分次采果法较好。总体看,施氮量142.5kg/hm2与N∶P2O5∶K2O配比为1.0∶1.0∶3.0(N2P3)为最适宜组合,该组合施肥模式种子的产质量最优,萌发出苗时间更快,苗期缩短,烟苗抗性更强,烟叶化学成分更协调,品质更优,上等烟率和中上等烟率最高?  相似文献   
93.
 为了探明生育后期干旱复水对双季早稻产量补偿效应及其生理机制,选择淦鑫203和淦鑫206为材料,于抽穗期干旱7 d,然后复水处理,分析了其结实和产量、剑叶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MDA)和内源激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等。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处理后供试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结实率和单株产量降幅均达显著水平;抽穗期干旱7 d复水不存在产量补偿效应;两个品种剑叶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干旱处理显著高于CK,以复水0 d后相差最大,复水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但处理与CK之间至复水12 d后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总体上,淹水条件下抽穗期两个品种剑叶IAA、GA3含量随生育进程呈现上升趋势,而ABA、ZR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干旱复水处理下两个品种剑叶ABA、IAA及ZR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GA3含量则表现出先降后升趋势。抽穗期干旱处理将启动稻株体内抗衰老机制,复水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稻株体内生长促进因子并抑制生长抑制因子,但其效果十分有限,且与品种产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4.
20112012年期间,采用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鉴别ELISA方法对南昌市8家阳性种猪扩繁场的血样进行了血清学抗体检测试验比较分析,并通过检测-淘汰-监测-净化,以及免疫、检疫、消毒、隔离等综合措施对这些猪场进行了伪狂犬病的净化,结果显示,经过净化后的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率明显下降,且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率在10%以内开展净化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5.
我国种业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西是我国水稻生产和种业大省,近10年来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稳定在330万hm2和2000万t以上,均居全国第3位.江西水稻商品种子市场用种量8880万kg,其中杂交稻总用种量2700万kg左右.江西年产杂交稻种子5000万kg以上,约占全国20%,其中约40%供应外省.江西省"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建设种业强省为目标,发展水稻种业是实现种业强省的基础和关键.为推动江西水稻种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文章在对江西水稻种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在水稻科研和育种推广等方面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江西省水稻种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文章分析认为,江西水稻种业存在着稻种资源创新利用效率不高、缺乏突破性水稻品种、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分子育种创新平台建设滞后、缺乏上市领军种企、种子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水稻分子育种中心建设、加强双季稻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做大做强种业、加强新品种区试管理和示范展示、加强良种生产基地建设等促进江西水稻种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对助推江西省水稻种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江西省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出发,以支部建在班上为例,分析其作为基层高校党组织的发展育人、服务凝聚及整合和谐功能,在明确基层组织功能实现途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班级党支部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自身建设、确立自然影响力的班级党支部服务实践取向以及外拓的班级党支部活动实践等途径中实现基层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97.
水稻香型恢复系昌恢121分别与非香稻品种大粒稻、9311、02428、R527、C418、明恢63配制杂交组合,并采用KOH法对其后代的香味进行鉴定,研究分析了昌恢121的香味的遗传模式。并利用昌恢121与现有的香稻材料粤香占、苏香晚占杂交配成香/香组合,并进行香味基因的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香稻品种昌恢121的香味是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抑制基因所控制,且与粤香占、苏香晚占的香味基因不等位,因此,昌恢121的香味涉及2对以上基因的控制,且不等位间的基因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98.
林娟 《农业考古》2007,(2):149-149
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就将“喝茶”当作日常生活中的一件要事来看待。如今,市面上茶馆林立,茶叶店如雨后春笋,便是国人崇尚“茶生活”的佐证。若要问福建什么茶好卖?不消说,是乌龙茶、武夷岩茶、绿茶、普洱茶。红茶相对冷门,可港商  相似文献   
99.
株型是由多个形态和生理性状集成的复合性状,它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挖掘优异株型等位基因或QTL,对水稻超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籼稻昌恢121和粳稻Koshihikari构建的20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s),在3个环境下,对控制株高、剑叶形态和分蘖数的QTL进行检测,共鉴定到35个株型性状QTL,分布于11条染色体上(除9号染色体以外),解释表型变异2.00%~22.86%。值得关注的是qPH-1-1、qFLW-6和qFLA-3均能在3个环境下被检测到,其中qFLW-6为1个新鉴定到的剑叶宽QTL。对qPH-1-1和qFLA-3位点进行鉴定,验证了这2个位点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和环境稳定性。本研究为株型性状QTL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克隆及分子辅助聚合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千粒重和垩白粒率是水稻重要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本研究以粳稻Sasanishiki为受体、籼稻品种Habataki为供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渗入系群体(Introgression Lines,ILs)为材料,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下进行了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相关性分析和QTL定位。相关分析表明,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下,群体千粒重和垩白粒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两个环境共检测到9个稻谷千粒重QTL、5个糙米千粒重QTL和6个垩白粒率QTL,分布在水稻的10条染色体上。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下重复检测到其中的5个QTL,即影响稻谷千粒重的qPTGW3、qPTGW8.2和qPTGW11.1及控制垩白粒率qPGWC1.1和qPGWC1.2。其所对应染色体片段渗入系的相应性状与背景亲本Sasanishiki的表现型差异在连续两个环境中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这些材料为优良粒重和垩白粒率QTL的克隆及水稻产量和外观品质的标记辅助选择(MAS)育种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