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究铅、镉胁迫对红麻种子的毒害效应,为红麻杂交一代F1应用和铅、镉耐性植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3A、恢复系992及其杂交F1为材料,设置不同Pb浓度(0~1000 mg/kg)与Cd浓度(0~30 mg/kg)组合处理,测定种子发芽各项指标.[结果]随着Pb、Cd单一及复合处理浓度的增加,3个红麻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P3A、992的发芽势在Cd 30 mg/kg处理下有回升波动的现象.3个红麻品种中,F1发芽最好,P3A最差.[结论]综合考虑,可将Pb≤400 mg/kg、Cd≤20 mg/kg的处理浓度作为区分3个红麻品种萌发期耐铅、镉强弱的理想浓度.  相似文献   
72.
根据蚕茧大小将蚕蛹分组,测其质量、体表面积等值,利用国际标准统计软件SAS的REG、GLM、NLIN过程处理数据。结果表明,蛹体质量与体表面积、相对体表面积特征值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指数关系,如:质量与体表面积间呈正相关,决定系数达0.8717,模型为y=4.9265xe-0.2288x;质量与相对体表面积间呈负相关,决定系数达0.9493,模型为y=8.9331xe-0.8746x。即蛹体表面积随质量增加而变大,相对体表面积反而变小。其次,纵、横幅、体积等各特征值间的一元关系,质量、体积与纵、横幅,体表面积与纵幅、体积间的多元关系也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3.
花粉杂交育种是选育木薯新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南方气候条件的限制,很少木薯果实在广西能正常成果,因其落果早,种子发芽率低,育成率少,导致木薯杂交育种工作难于开展。为此笔者展开木薯实生种子培育方面的研究试验,包括大田的选择、整地、种子预处理与催芽、装袋育苗、苗期管理、大田移栽等方面,为木薯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4.
浅谈马铃薯甲虫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海霞  陈红印  李强 《植物检疫》2007,21(6):368-372
马铃薯甲虫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马铃薯等茄科作物茎叶。在我国新疆境内已发现该虫。马铃薯甲虫极易对各种化学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要在其扩散蔓延之前,寻求有效的控制手段,加强检疫,运用生物防治手段是首选。  相似文献   
75.
一、西芹主要病害的识别 (一)西芹斑枯病又称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病窖一般从老叶开始发生,后逐渐向其他部位蔓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淡褐色油漫状小圆斑,逐渐发展为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明显,中央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后期在病斑上散生小黑点.叶柄和茎受害,病斑为长圆形,呈灰褐色,稍凹陷,中部散生小黑点,发病严重时,叶片早衰千枯,植株生长受阻,株高降低,叶柄腐烂.  相似文献   
76.
一、合理施肥,精细整地 整地时一定要施足底肥。一般要求每667m^2施有机肥5000kg,尿素15~25kg,普通过磷酸钙50~70kg,氯化钾6-10kg,微肥适量,或者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含氮25%、含磷15%、含钾5%以上的复混肥40~50kg。一般耕深25-30cm^2犁后多耙,做到上虚下实,表土细碎平整,增加土壤熟化程度,使肥料在土壤中均匀分布。确保-播全苗,为培育壮苗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7.
现在电子元器件的封装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电路板上的元件越来越少,电路板越来越小。而且电路板上大量使用表面贴装元件,倒装芯片等元件,这无一例外的说明了电子工业已朝向小型化、微型化方面发展,手工焊接难度也随之增加,在焊接当中稍有不慎就会损伤元器件,  相似文献   
78.
水稻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明确水稻叶色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无氮肥和常规氮肥两个处理的水培试验,测定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叶绿素含量及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氮饥饿和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的叶色具有明显的黑黄变化规律。氮饥饿处理剑叶抽出前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基本上表现为顶二叶>顶一叶>顶三叶,剑叶抽出后表现为顶一叶>顶二叶>顶三叶。不同叶位叶片GS、GOGAT活性分别在拔节期、剑叶抽出期出现两次高峰,各叶位的叶片GS、GOGAT活性基本表现为顶二叶>顶一叶>顶三叶。不同叶位叶片的GOGAT活性与当周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常规施肥处理条件下水稻叶色及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与氮饥饿处理相似,GS酶活性与酶活性测定一周后的叶色关系非常密切,GOGAT活性与顶三、四叶叶色呈显著负相关,与酶活性测定1周后顶二、顶三叶的叶绿素a含量、2周后顶二、顶三叶的叶绿素(a+b)含量及2周后顶二叶的叶绿素b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叶色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水稻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及氮素同化关键酶GS、GOGAT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高低变化,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高低与叶绿素的合成及叶色变化具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在叶绿素的合成和叶色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水稻叶色黑黄变化是一个受内生节奏制约的生物学过程,氮素水平对叶色深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不能改变内生黑黄变化节奏。  相似文献   
79.
不同品种茶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品种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差异,首先对提取条件:提取液浓度、提取温度、pH值等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然后在最佳条件下,对龙井43、龙井长叶、白毫早、乌牛早四个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pH=4,提取温度80~90℃,乙醇浓度60%。黄酮含量为:龙井长叶>龙井43>乌牛早>白毫早,但各个品种间黄酮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