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作为我国传统的产业,农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了我国政府部门以及一些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在21世纪的发展背景之下,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不断调整,农业的秩序规范以及安全生产问题已经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着种子市场的发展,其安全秩序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因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确保农业用种安全已经成了当前农业发展所必须要越过去的"坎"。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来分析维护当前种子市场秩序的基本步骤,以保证农业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促进农业生产以及农民增收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驴的精液冷冻保存技术是在马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在近十年来,有关研究明显增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文章主要以驴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环节的发展为侧重点,就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的调节效应,揭示不同土壤水分对棉花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为干旱区发展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不同的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为试验材料。控制0~6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滴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55%、70%和85%,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采用气体交换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花铃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叶片光合速率、14C光合产物运转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滴水下限为55%处理土壤轻度水分亏缺,叶片光合速率低,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少,14C光合产物输出较快、向蕾铃分配比例增加;滴水下限为70%和85%处理叶片光合速率高,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大,但85%处理14C光合产物向营养器官分配的比例过大,最终籽棉产量以70%处理最高,85%处理次之,55%处理最低。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55%>70%>85%;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不同,新陆早10号在55%和70%条件下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新陆早13号,85%条件下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结论】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花铃期滴水下限在70%~85%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在55%~70%范围内,棉株能通过适应性调节,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依据不同品种对土壤水分响应的差异,结合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可控性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对实现滴灌棉田节水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以2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为研究材料,播种后21 d进行5 d的高温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上部干重、总干重、胚根长、地下部分干重、根冠比和SPAD值共10个性状的耐热系数,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玉米自交系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83.16%的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法技术综合耐热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21份自交系按耐热性强弱划分高耐热型、中耐热型、弱耐热型和热敏感型4类,筛选出2份高耐热型自交系KW4M029和DM08。总干重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苗期简单、直观的耐热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35.
控制供水对棉花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供水处理后,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生差异,4个处理叶片的光合作用都有午休现象发生,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并没有消除午休现象的发生,较低的土壤含水量对午休也没有延长的作用,但土壤干旱明显影响了棉花的光合作用(Pn),午休期间,光合作用降低幅度较大。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叶片的蒸腾速率(Tr)也有较明显下降的趋势。大水供应,虽然使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所提高,但其产量相对较低。充分供水使棉叶的光合生理处于较好状况,但其产量并不高。适水处理和适水偏旱处理,对增加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都是有意义村。  相似文献   
36.
采用大田普查、不同受害严重度稻株产量损失率测定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五 ( 3 )代稻纵卷叶螟为害抽穗期单季杂交中籼稻产量损失情况 ,并建立了田间白叶率、为害指数和产量损失率的数学模型 ,经拟合检验平均误差为 0 .17943 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7.
莱氏野村菌Nr05菌株的培养性状及其对斜纹夜蛾的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斜纹夜蛾罹病虫体上新分离出的一种莱氏野村菌Nr05菌株为对象,比较了其与实验室保存的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与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苦参碱和苏云金杆菌混用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控制效果,及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结果表明:Nr05菌株对斜纹夜蛾具有很强的毒力,以1.0×108孢子/ml的孢子液接种到斜纹夜蛾4龄幼虫上,累积校正死亡率达62.1%,LT50为8.99d,致死率和致死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真菌菌株。莱氏野村菌Nr05菌株与攻蛾混用防治斜纹夜蛾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平均累计校正死亡率达79.3%,比相同浓度的单剂增加13.7个百分点;LT50为5.2d,比相同浓度的攻蛾和真菌单剂分别减少1.1d和4.7d。Nr05菌株在PPDA培养基上生长优于SDAY。  相似文献   
38.
以蛴螬病原真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小孢变种作参照菌,研究了新分离鉴定的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各菌株对蛴螬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绿僵菌大孢变种与两种参照菌的培养条件接近,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所试的3种培养基中,最适宜的培养基为PPDA,其次为SDAY;绿僵菌大孢变种在偏低温(10~20℃)的环境下对蛴螬的毒杀能力比布氏白僵菌强,土壤处理和喷雾处理后,累计僵虫率分别达88.23%和76.47%,有很好的田间应用前景.两种真菌的拌土处理效果高于直接喷雾.鉴于绿僵菌Ma1的致病力较强,在生产上可用该菌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39.
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幼虫食性杂 ,有假死性 ,抗药性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该虫在寿县大豆、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上暴发 ,一年发生 4~ 5代 ,为害盛期在 7~ 9月。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调查研究 ,分析了重发成灾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0.
系统调查了桑象虫危害,分析其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