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14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酸性硫酸盐土壤改良对不同品种水稻生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三角地区主栽的15个常规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酸性硫酸盐土壤(acid sulphate soils,简称ASS)改良前后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蘖动态、干物质累积量及根系活力等。结果表明,ASS对水稻产生不同程度的胁迫,未改良土壤水稻前期分蘖缓慢,生育期推迟,干物质累积量、有效穗数及穗实粒数均显著降低,最终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且晚稻表现比早稻更为严重。施用碱性改良剂可有效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水稻产量,早稻改良后可增产20.4%~780.2%,晚稻改良后增产达167.5%~2 651.5%。不同品种水稻生育性状结果表明,玉香油占、台秀占、粤晶丝苗2号及合丰占等属于耐酸性品种,在土壤未改良条件下生长情况相对其他品种更佳;黄软占、粤综占及粤华丝苗等属于酸敏感性品种,土壤改良后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2.
运用常规天气资料、攀枝花714s气象雷达观测资料对2015年8月1日发生在当地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对当地开展人工防雹作业的情况以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介绍.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倒槽和700hPa切变,中低层的不稳定性、大的不稳定能量以及垂直风切变提供了有利条件;雷达回波的强反射率因子、旁瓣回波和三体散射等特征对冰雹天气的出现具有很好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改传统的水稻双季种植为早季直播 + 晚季再生新型种植模式,通过应用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 2 项关键技术,拟解决再生稻穗数少、穗形小导致产量低的问题,实现产量与生产效益的提高。【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早季直播稻一次性施肥与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对两季水稻产量、再生稻发育以及整体效益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施肥的水稻分蘖早、分蘖数略高于分次施肥,增加了水稻成穗数,且有利于培育水稻庞大根系。一次性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等养分的分次施肥处理依次增产 3.7%、8.7% 和 31.3%,说明一次性施肥方式增产显著。一次性施用 600、750 kg/hm2 控释肥处理并结合喷施两种促根促蘖液肥,水稻穗数、穗粒数均高于对照,说明具有促穗增加穗粒数的效果,且促根促蘖液肥Ⅰ效果较好。3 种施肥量结合配施促根促蘖液肥处理的年效益均显著高于双季稻常规种植,其中,750、900 kg/hm2 控释肥处理结合促根促蘖液肥年效益分别提高6 859、8 291 元 /hm2。【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促根促蘖液肥Ⅰ可有效增加水稻分蘖,双季稻早季直播稻采用一次性施肥技术、再生稻喷施促根促蘖液肥效益比常规种植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4.
优质高产多抗苎麻新品种"川苎10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苎10号(原代号川9505)是以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与多个推广优良品种杂交,采用轮回选择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在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283.75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3.68%,平均单纤维细度2015.67m/g。品比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05.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31.02%,平均单纤维细度2038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83.0kg/hm^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2.06%。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纤维细度2056m/g,纤维强力45.82cN。该品种为深根散生型中偏晚熟品种,抗风力强,雌花极少,高抗苎麻花叶病和苎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35.
川苎10号(原代号川9505)是以地方品种为基础材料,与多个推广优良品种杂交,采用轮回选择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在四川省苎麻区域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283.75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3.68%,平均单纤维细度2015.67m/g。品比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05.0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31.02%,平均单纤维细度2038m/g。生产试验中平均原麻产量2583.0kg/hm 2,较对照川苎4号增产22.06%。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纤维细度2056m/g,纤维强力45.82cN。该品种为深根散生型中偏晚熟品种,抗风力强,雌花极少,高抗苎麻花叶病和苎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36.
茄子氮磷钾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土壤养分供应量及强度、平衡茄子生产养分供求矛盾,探讨适宜茄子高产种植的氮磷钾最佳养分配方。以“农夫3号”为材料,采用“3414”设计方案,试验共设14个处理,3次重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情况下茄子产量显著低于施肥处理,在不同施肥措施中N2P2K2处理的产量最高,不施或者少施氮、磷、钾中的任何一种养分均不同程度导致减产,其中氮肥的产量贡献率最大;氮、磷、钾养分供应不足均减少茄子有效结果数;茄子产量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呈现一定趋势变化,氮素肥料是茄子产量形成最主要限制因子;增施氮、磷、钾养分肥料显著提高了植株养分含量及累积量,但降低了果实养分分配比例。通过茄子产量与养分用量模型分析,得到茄子推荐比例N:P2O5:K2O=1:0.55~0.83:0.63~0.84,施肥量为N:P2O5:K2O=392~433:240~243:271~330 kg/hm2。  相似文献   
37.
38.
学会放弃     
有些东西对人生来说是不能不学会放弃的,比如功名、利禄、美色......学会放弃,在深秋里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热情,春天的柔情,冬天的真情。但是,放弃并不是悲观失望的退却,而是“扬弃”。学会放弃,是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是放弃  相似文献   
39.
以蚕沙为主要原料、蘑菇渣为辅料,利用密闭堆肥反应器进行好氧堆肥试验,研究添加外源菌剂对蚕沙堆肥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微生物菌剂均可促进蚕沙堆肥快速升温并延长堆肥高温期,高温期(≥55℃)比对照延长3 d–4 d。添加微生物菌剂可加速蚕沙有机物的分解,促进堆肥腐殖化。两种菌剂无明显差异,效果相当。表明蚕沙堆肥化处理中添加外源菌剂对实现蚕沙快速堆肥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火龙果早结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合火龙果种植.然而,目前在火龙果生产上存在着品种退化、产最不高、管理粗放、对火龙果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火龙果生产效益的充分发挥针对广东省火龙果生产存在的问题,结合其生长特性以及对环境要素的需求特点,通过提早育苗、优化空间结构、营养高效平衡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果园局域生态环境生物防控技术、果园复合系统空间配置及其调控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因地制宜,提出适合广东省火龙果早结高产的栽培技术,有利于显著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充分挖掘火龙果生产的高效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