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晋西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降雨的响应,以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地、人工侧柏林地、人工刺槐侧柏混交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和翻斗式雨量计对其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31日0—2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结果表明:(1)人工侧柏林地0—200cm土层蓄水量为496.67mm,刺槐侧柏混交林地为349.88mm,人工刺槐林地为307.48mm。人工刺槐林地较人工侧柏林地和混交林地多消耗189.19mm和42.40mm土壤水分,且多消耗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深层土壤,这可能导致人工刺槐林地深层土壤"干化"。(2)3种林地0—200cm土层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以划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3—5月)、土壤水分积累期(6—8月)、土壤水分消退期(9—11月)、土壤水分稳定期(12月至翌年2月)。在土壤水分消耗期、积累期和消退期,3种林地土壤水分变化量存在显著差异。(3)在小雨、中雨、暴雨3种降雨条件下,人工侧柏林地对降雨的响应深度最深,人工刺槐林地最浅;对于同一林地而言,降雨的响应深度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量对单场降雨的响应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22.
在温室、避雨棚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下,对‘冬枣’植株的光合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温室、避雨棚较露地,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和饱和水汽压差(Vpd)。露地和温室栽培模式下‘冬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温室内‘冬枣’午后峰值显著高于上午峰值,避雨棚栽培模式下‘冬枣’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上午高,下午低,逐步下降趋势。3种栽培模式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无显著差异,但避雨棚和温室栽培‘冬枣’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露地。通用线性模型分析表明,Pn与Vpd、环境温度(T)、PAR、相对湿度(RH)等环境因子呈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温室栽培下Pn与T和Vpd呈正相关,而在避雨棚和露地中呈负相关。各栽培模式下光合效率限制因子不相同,‘冬枣’露地“光合午休”是由气孔限制引起,而避雨棚和温室“光合午休”则是由气孔和非气孔两种限制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露地栽培模式植株气孔限制值(Ls)高于避雨棚和温室栽培,避雨棚和温室栽培非气孔限制值(Pn/Gs)...  相似文献   
23.
几种肥料在甜菜上的应用试验简报刘贤国,林淑杰,李玉婷(黑龙江省林甸糖厂)(海伦市农民中专)为了进一步验证几种肥料在甜菜上的增产、增糖效果,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994年在我厂甜菜主产区进行了肥料对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1.安达产...  相似文献   
24.
采取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以西南某地区近5年来城镇生态建设概况为案例,确定6个准则层和68个指标层。应用德尔菲法、两两对比法、熵值法确定各个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并计算该地区城镇生态化指数,3种方法对于该地区生态化水平2014—2018年总的趋势都是上升的,德尔菲法、两两对比法、熵值法的增长倍数分别为0.30、0.28、1.80倍,而且3种方法都显示出2016年是该地区5年内生态化建设水平最高的一年。所得结果与近5年来该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基本相符,验证了该研究确立的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研究成果为其他地区评估城镇化发展生态化程度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抗冲性及糙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实地放水冲刷法,以次生林地、刺槐林地、荒草地、农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抗冲性及糙率的影响及其与可能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为次生林地>农地>刺槐林地>荒草地。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抗冲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试验地的糙率系数介于0.005 6~0.251之间,糙率系数n值大小顺序为次生林地>刺槐林地>农地>荒草地;(3)土壤抗冲性受土地利用方式、植物根系以及坡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土壤抗冲性随根系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强,且与<1mm的根系密度极显著相关(p<0.0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冲性大小表现为:次生林地土壤抗冲性能最强,刺槐林地和荒草地次之,农地最差。  相似文献   
26.
桑叶作为一种非常规饲料资源,由于其产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丰富,已引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重视,近年来作为畜禽饲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饲料桑产业化程度不高。本文综述了桑叶作为畜禽饲料的优点和缺点、饲料桑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及产业化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27.
以体细胞胚为侵染受体,通过在共培养基添加抗氧化剂来研究抗氧化剂对橡胶树农杆菌侵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4种抗氧化剂中,GUS基因瞬时表达效率高低顺序为硝酸银>二硫苏糖醇>L-半胱氨酸>硫代硫酸钠,共培养基中添加20 mg/L硝酸银的GUS瞬时表达率最高,染色总胚数最高达96.7%,显著高于对照76.7%。因此,抗氧化剂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体细胞胚的农杆菌侵染效率。  相似文献   
28.
比较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的含量,测定地榆不同部位总三萜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地榆资源提供科学支撑。以地榆的根、茎和叶为作为试验的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部位的总三萜含量,采用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测定地榆不同部位中总三萜抗氧化活性,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地榆根、茎、叶中总三萜的含量分别是3.06 mg/g、3.93 mg/g、3.81 mg/g。地榆茎中总三萜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地榆不同部位对DPPH·的清除能力大小为:茎>根>叶>Vc。地榆茎中总三萜对于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地榆总三萜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地榆总三萜的抗氧化活性与三萜的含量有关。本研究表明地榆中不同部位中总三萜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差别,为地榆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考察加压协同萃取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加压辅助溶剂萃取,从艾叶中同步提取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加压对艾叶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影响显著;确定加压溶剂萃取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浓度70%、固液比1∶30(g/m L)、萃取压力0.9 MPa、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90℃,在此试验条件下,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提取率分别为0.852%、4.660%、6.790%。[结论]与提取艾叶化学成分的其他方法相比,加压溶剂萃取可实现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同步提取。该工艺条件稳定,提取时间短,溶剂利用率高,艾叶中3种成分的提取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0.
并行处理是大型工程项目和工程计算的常用技术,电力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电力生产每天都在继续,因此并行处理技术刚刚被提出来以后就被各方研究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分析核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文章分析并行处理技术的内涵以及应用现状,并对并行处理在电力系统中更好的应用进行探讨,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