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出发点,在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范围内,改革模仿式实验教学方式为学生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实验开设项目,将实验报告式考查改革为实验课程考试等,从而提高了《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印度<生物多样性法>和<生物多样性条例>为研究对象,着重梳理其主要内容,以期对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西藏林芝地区某牧场出现藏鸡大量死亡情况,临床症状与新城疫极为相似。笔者采集病料,根据病理剖检结果和实验室细菌学、血清学、病毒学检测结果,鉴定该牧场发生新城疫疫情。分离到的毒株血凝价为28,能被ND阳性血清抑制,不能被禽流感(H9和H5)阳性血清抑制。  相似文献   
14.
淮安市农业内部产值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02-19703
根据1990~2009年淮安市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对淮安市农业内部产值结构进行了分析,表明种植业的经济效率一直显著低于农业其他业种,淮安市农业内部产值结构不均衡,需要进一步优化。探讨了淮安市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内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种植业营销方式陈旧,缺乏标准化管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发展教育事业,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淮安市人力资本存量;进一步培育和壮大种植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种植业农产品生产的规模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养鸡业流行病的调查 ,总结了近年来该地区鸡病发生的趋势。对危害严重的 9种疾病和病原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海拔3000米的西藏高原林芝,用间接测定法(T1824)对引入高原的加利福尼亚兔、中国白兔和青紫蓝兔分别测定红细胞压积、血浆容积、红细胞容积、血液总量。结果表明:红细胞压积、血浆容积、血液总量在兔品种、性别之间具有引入时间先后和性别的差异性,而红细胞压积差异不明显,但与低海拔家兔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血液总量的增加主要由血浆容积的增加所致,对引入家兔适应高海拔、低氧分压的特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西藏鱼类资源地方立法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西藏鱼类资源面临三大威胁,即外来鱼种,水电站建设,过度捕捞,并由此提出在西藏渔业立法中应体现的思想和原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诊治的临床型乳房炎和奶牛生活环境入手,分析引起乳房炎的病因.调查显示有8种致病菌可引起乳房炎,统计分析了年龄、胎次与乳房炎的关系.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综合防制措施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西藏兔病的流行情况与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对西藏林芝八一镇1998-1999年兔病的临床调查发现,给广大养兔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危害本地养兔业的主要疫病有:兔瘟,兔出血性败血症,兔大肠杆菌病,兔葡萄糖球菌病,兔魏氏梭菌病等。寄生虫病有:兔球虫病,兔螨病等。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默杆菌病给全世界养鸭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人们对其毒力因子以及致病的分子机理,尤其是宿主对感染的应答反应还缺乏深入认识.本研究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了鸭疫里默杆菌感染过程中鸭肝脏组织差减cDNA文库,通过PCR和斑点杂交筛选到45个在鸭疫里默杆菌感染过程中鸭肝脏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分为急性期反应、炎症反应、免疫和防御应答、损伤修复以及其他功能.利用real-time RT-PCR对其中20个基因的在感染过程中不同时间段(8、24和48 h)表达水平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鸭疫里默杆菌感染过程中表达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P<0.05或P<0.01).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杆菌感染引起鸭肝脏的一系列反应,包括急性期反应、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以及损伤修复等,通过对这些基因的差异调节,一方面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启动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抵抗病原菌的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