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6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旅大红骨种质的利用潜力评价及改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7个旅系与2个外杂选系组配的14个组合和对照种郑单958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分析由旅系组配的组合产量、抗性、农艺性状和考种性状与对照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旅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抗性、穗粗和穗长等方面优于对照,但耐密性、抗倒性、封顶性、子粒深度、含水量和出籽率等方面与对照还有差距,且生育期长于对照。  相似文献   
82.
玉米大垄双行疏密种植技术是以改进玉米合理密植适宜耕种方式为核心,垄距由常规栽培的65至70 cm增加到114 cm,采用垄内两个姊妹行小行距40 cm, 最终保苗3 500株/667 m2的栽培方法.形成了大垄之内适当加密、大垄之间宜于耕作、行距宽窄相间、利于通风透光的良性田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3.
耐密型玉米育种现状及选育途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丹东农业科学院选育耐密玉米品种的现状,旨在探讨耐密型玉米特点和选育耐密品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4.
试验研究了不同年代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杂种优势与亲本产量和杂交种产量的相关关系,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产量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秆强度、穗长、穗粗与产量呈正相关,植株较高、穗位较高、穗较长较粗的杂交种产量一般比较高,通过对这几个性状进行选择可以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说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穗位高穗长穗粗株高茎秆强度出籽率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在选择时应着重对穗位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85.
针对我国不同时期代表性玉米品种的生产表现,提出环境反应迟钝型品种的概念,并通过抗逆性、适应性和育种等方面表述对选育环境反应迟钝型品种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分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昌7-2、DH34、Mo17、郑58和丹988为测验种,与5个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分析5个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自交系BRC-1和BRC-5单株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组合BRC-5×Mo17、BRC-6×DH34和BRC-1×丹988是产量及相关性状特殊配合力综合表现优良的组合;BRC-5×DH34、BRC-1×DH34、BRC-1×丹988、BRC-6×DH34和BRC-1×昌7-2是单株产量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的组合。BRC种质选系或BRC改良自交系可与旅大红骨、塘四平头、PN78599类群的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出强优势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87.
从2008~2012年辽宁省玉米区域试验中,分别抽取晚熟组、中晚熟组、中熟组各一组玉米杂交种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熟、中晚熟品种产量普遍高于晚熟品种;中熟、中晚熟品种的叶片数普遍低于晚熟品种;玉米产量与行粒数、生育期、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雄穗分枝、秃尖长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生育期、行粒数、株高对产量直接作用达极显著正向作用,穗长对产量达显著正向作用;秃尖长、叶片数、穗位高对产量直接作用达极显著负向作用,雄穗分枝达显著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88.
玉米不同密度下苗期分蘖处理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妍  张喆  丰光  王亮  景希强 《玉米科学》2015,23(5):107-111
试验选取当前主栽的玉米杂交种先玉335、丹玉801和丹玉336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密度下分蘖处理对品种根系、株高、穗位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分蘖数量逐渐减少,苗期分蘖对根系的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掰除分蘖能够提升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特别是对玉米苗期株高提升明显,同密度下是否掰除分蘖产量差异不显著。苗期保留分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9.
王亮  丰光  景希强  徐春海 《种子》2016,(3):109-112
玉米自交系丹71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1993年以丹黄17和丹黄19为基础材料组建二环系经过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多年试验表明,丹717具有良好的丰产性、抗逆性、抗病性、耐密性、结实性、适应性和高配合力等特点,是目前应用较广的自交系之一.丹717选育至今由其直接组配和其衍生系组配的玉米杂交种达9个以上,这些品种在抗逆性、抗病性、丰产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表现突出.丹717成功的育成并广泛的应用,是Reid群改良的成功的探索扣示范.  相似文献   
90.
二十年来辽宁省玉米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辽宁省近二十年来审定的玉米品种种质基础及杂优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玉米育种中应用的种质主要有旅系、改良Reid、Lancaster、外杂选、黄改等类群,改良Reid×旅系杂优模式占主导地位。辽宁省玉米育种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因此,需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外来种质,拓宽种质资源,同时不断更新观念,明确今后的育种目标,采用先进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创造新的种质,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以适应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