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不同有机氮肥替代部分无机氮对汉中盆地水稻产量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旨在探索该区水稻生产的氮肥减量技术。试验共设不施肥(CK)、无机氮肥(100%N)、沼渣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RO)、微生物有机肥替代20%无机氮(80%N+BOF)、秸秆替代20%无机氮(80%N+SW)5个处理。采用稀释涂平板的方法测定水稻移栽前期、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0~2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并测定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结果表明,80%N+BOF处理可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CK和100%N水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77.21%和2.72%;水稻整个生育期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放线菌先升高再降低;80%N+BRO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量,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各生育期B/F值、降低真菌数量,并减小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水稻孕穗期和成熟期效果最显著。80%N+BOF处理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产量构成要素、水稻籽粒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且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为适宜于汉中盆地稻田化学氮肥减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2.
沼液浸种时间及浓度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适宜水稻浸种的沼液浓度,以清水为对照,设置5%、10%、25%、50%、100%沼液对常规籼稻黄华占种子分别浸种24 h、48 h、72 h后催芽,分析沼液浸种对水稻萌发、幼苗及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24 h,低于25%沼液浸种对黄华占萌发、幼苗芽、根及茎粗具有促进作用,高于25%则会抑制其萌发。浸种48 h,50%和100%沼液明显抑制幼苗芽和根的生长。浸种72 h,随着浸种沼液浓度递增黄华占幼苗芽和根的生长抑制作用愈明显。综上,沼液浸种72 h,5%~25%沼液对黄华占萌发、幼苗芽和根的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稻田杂草群落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对稻油轮作夏季稻田杂草群落分布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常规施肥NPK+秸秆不还田,N基追肥比例为6:2:2(F0NS,CK);常规施肥NPK+秸秆全量还田,N基追肥比例为6:2:2(F0S);常规施肥NPK+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腐解剂,N基追肥比例为6:2:2(F0SA);常规施肥NPK+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腐解剂,N基追肥比例为7:2:1(F1SA);常规施肥PK,N减量15%+秸秆全量还田+秸秆腐解剂,N基追肥比例为6:2:2(F2SA)。记录杂草种类、数量、密度、生物量等指标,并于2016年9月底进行水稻实收测产。结果表明,与CK相比,F0S、F0SA、F1SA和F2SA处理的杂草总密度分别降低50.3%、29.2%、20.3%和6.8%,秸秆还田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杂草密度、生物量和杂草多样性;与F0S相比,F0SA、F1SA和F2SA处理的杂草发生数量和发生密度差异不显著,但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不同程度地减少,柳叶菜科和玄参科杂草显著增加,配施秸秆腐解剂对农田杂草种类影响显著。在秸秆腐解剂和不同施氮措施下,与F0SA相比,F1SA和F2SA处理杂草种类、生物量增加,杂草相对密度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优势杂草种类和种群数量减少,但F2SA处理下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F0SA和F1SA处理。与CK相比,F0S、F0SA、F1SA和F2SA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7.13%、16.55%、17.80%和10.67%,其中F1SA处理作物产量增幅最高。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和氮肥管理能有效降低稻田杂草的发生密度、总生物量和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4.
试验以中籼常规稻黄华占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露天湿润育秧和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和秧龄对黄华占机插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质量方面,T2处理即100 g大棚地面育秧(秧龄25 d)漏插穴数较低,T1即100 g大棚立体育秧(秧龄25 d)全漂率和勾秧率最高;产量方面,T7即70 g盘播量大田育秧母剂湿润育秧(秧龄34 d)理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5.
上好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实验课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如何上好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实验课,从用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验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陕南柑桔主要病虫害及防治陕西柑桔主要分布在汉中、安康、商洛的部分地区,属柑桔露地经济栽培的北缘地带。到1991年,全省柑桔面积约20万亩,仅汉中地区就达15万亩左右。目前,柑桔生产已成为陕南丘陵地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重视。但...  相似文献   
107.
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通过共价键与细菌细胞壁合成有关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有高效、低毒、广谱、选择性好的优点,在兽医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08.
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 spectrum β-lactamses,ESBLs)的产生是革兰阴性菌对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ESBLs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常见,细菌产生ESBLs后,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都可耐药,耐药谱可因小同地区使用抗生素的差异而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09.
110.
对9个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品种(系)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及鲜草产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汉中地区栽培的紫云英品种(系),为汉中水稻(Oryza sativa)不同种植模式下紫云英推广应用提供优良品种(系)。结果表明:‘南郑种’、‘yH925’、‘宁波大桥’、‘湘紫1号’属于特早熟种,‘yiJ’、‘848711’、‘闽紫7号’、‘弋江籽’属于早熟种,‘湘紫4号’属中熟种。9个品种(系)盛花期鲜草产量差异较大,‘闽紫7号’鲜草产量最高,为24192.45 kg·hm?2;其次是‘yiJ’,为23494.50 kg·hm?2,与闽紫7号’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南郑本地种’最低,为12049.80 kg·hm?2,显著低于其他8个品种(系)。特早熟品种(系)中‘宁波大桥’在汉中适应性较好,株高、地上部分特征、根瘤及盛花期鲜草产量等综合特性表现较好,适宜在水稻直播模式中种植。早熟品种(系)中,‘闽紫7号’和‘yiJ’在汉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盛花期鲜草产量优势显著,适宜在水稻机插秧和手插秧模式中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