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3篇
  20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步增强,对猪肉的安全卫生、食用品质的高要求也大大提高。但是,在猪肉制品的加工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存在肉品品质检验环节缺失、产品掺假、存储运输条件卫生不严格等现象,导致一些肉品仍然存有很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老百姓赖以生存的餐桌上必可少的肉食品还是难以让人吃着放心。市场上销售的猪肉即使盖有“检验合格”章的品牌和“放心肉”也不时令人大跌眼镜,双汇瘦肉精事件、山东临沂某屠宰场注水(胶)肉事件等,所有这些,令很多消费者无奈,不知怎样去市场上选择让人吃着放心的猪肉。鉴于此,结合对商务部储备肉公检的一些做法,综合了对各类异常猪肉与正常合格猪肉的区别及不同点,并提醒广大消费者,通过感官鉴别的方法来识别猪肉的好坏。消费者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对所购买的猪肉进行简单的识别,避免从市场上买回异常劣质的猪肉,防止食源性疾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42.
基于GIS与RS小流域空间数据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小流域基础空间数据复杂多样,且难以管理等问题,选取河北省平泉县东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与RS技术,利用1:10 000比例尺、5 m分辨率的DEM与空间分辨率为0.61 m的Quiekbird影像,对水文、地形、土地利用等多种流域空间数据进行挖掘,并结合二者建立了小流域三维空间模型,同时创建了空间数据库对其进行统一高效管理.结果表明:GIS与RS技术能够为小流域数据空间获取,流域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3.
黄土高原不同土质和植被类型下Cl~-运移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不同土质和植被类型下溶质运移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垂直土柱易混置换法,研究了陕北六道沟和圪丑沟流域不同土质(砂土S、壤土L)和植被类型(乔AR、灌SH、草GR)下Cl~-运移特征。结果表明:Cl~-初始穿透时间(TS:12~80 min)、完全穿透时间(TE:75~480 min)、平均孔隙水流速(V:0.52~1.98 cm·h~(-1))和水动力弥散系数(D:0.75~2.55 cm2·h~(-1))均随土壤质地、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而发生变化。0~20 cm土层Cl~-的TS和TE最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V和D则相反。同一质地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0~1 m剖面中Cl~-的V和D均值表现为:S-AR S-GR S-SH和L-AR L-SH L-GR,TS和TE则相反,这是由于砂土和壤土中不同类型植物根系生物量剖面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进而影响大孔隙数量、孔隙连通性密度和优先流路径。同一植被类型不同质地土壤0~1 m剖面中Cl~-的V和D均值表现为:S-AR L-AR;S-SH L-SH;S-GR L-GR,TS和TE则相反,这是由于土壤机械组成影响孔隙分布状况,砂土中大孔隙数量多且孔隙连通性密度高,有助于形成优先流,而壤土中细小孔隙所构成的复杂孔径及带电团聚体对离子的吸附作用会阻碍Cl~-运移。容重、大孔隙数、孔隙连通性密度、有机碳含量和颗粒组成均与V,TS和TE显著相关,表明土壤性质显著影响不同土质和植被类型下Cl~-运移特征。上述结果可为黄土高原不同质地土壤人工植被合理布局与配置,降低养分流失风险,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土壤水分是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关键因子,揭示不同地下水位(Groundwater Level,GWL)埋深下土壤水的补给与转化特征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植被可持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通过定期测定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圪丑沟流域沙柳(GWL范围253~260 cm)、樟子松(GWL范围87~93 cm)和长柄扁桃林地(GWL范围172~176 cm)降水、土壤水及地下水δ2H和δ18O,分析了不同GWL埋深下3种林地土壤水补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柳、樟子松及长柄扁桃林地土壤水δ2H和δ18O均位于当地大气水线的下方,且3种林地土壤水线斜率(5.69~7.13)均小于当地大气水线斜率(7.79),表明各林地土壤水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当地降水的补给。监测期间沙柳林地0~20 cm土壤水、樟子松和长柄扁桃林地0~40 cm土壤水均表现出重组分同位素贫化轻组分同位素富集的现象,且与降水同位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表明不同林地浅层土壤水(< 40 cm)更易受降水补给的影响。不同林地深层土壤水(沙柳林地180 cm以下,樟子松林地60 cm以下,长柄扁桃林地120 cm以下)δ2H和δ18O的均值与地下水接近,且随深度增加土壤水重组分同位素逐渐贫化并趋于稳定(变异系数 < 10%)。根据不同深度土壤水δ18O和地下水δ18O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监测期间3种林地(沙柳、樟子松和长柄扁桃林地)地下水向上补给土壤水的深度范围分别为73~80、27~33和52~56 cm。因此,毛乌素沙地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土壤水的补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季土壤水分亏缺,为保障该区人工固沙植被生长提供潜在的水分来源。  相似文献   
45.
毛乌素沙区土壤养分对湿地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湿地生态理论中空间替代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毛乌素沙区退化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距退化湿地水面不同距离,具有不同地下水位埋深的研究区域代表湿地不同退化阶段,通过分析5个不同阶段退化湿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随水平距离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土壤养分对湿地退化不同退化程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化阶段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剖面均具有一个明显的富集层,既湿地退化前的泥炭沉积层。该沉积层在剖面中所处深度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增加,且沉积层以上深度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趋于一致。土壤中全磷含量在剖面波动较大,分布特征无明显规律,不同水平距离全磷平均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说明湿地退化对全磷含量无明显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流动沙丘入侵是导致毛乌素沙地湿地退化的首要原因,湿地退化导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富集层深度逐渐下移,平均含量逐渐下降,而对全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6.
试验旨在研究大肠杆菌对仔兔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并从肠道黏膜免疫角度比较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将40只仔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经腹腔注射菌液后不同时期定量观察兔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结果表明,腹腔注射菌液后可引起肠道相关免疫细胞增多,激发黏膜免疫;从黏膜免疫看注射菌液后第5天庆大霉素和乳酸菌素组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均取得了好的治疗效果,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研究库拉索芦荟全叶脱色冻干粉、红心火龙果冻干粉、绿茶提取物、VC复配制成的芦荟火龙果绿茶冲剂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动物试验设4个处理组(对照组和0.67、1.33、4.00 g/kg 3个剂量组),给予小鼠连续灌胃30 d后进行各指标测定。人体试食试验采用自身与组间2种对照设计,106名志愿者被随机平均分成试食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结果]受试物显著提高动物血清SOD活性和血中GSH含量(P<0.05)。人体试食组血清SOD和GSH-Px活性分别较试食前提高9.32%、9.29%;与对照组试食后及自身试食前比较,SOD和GSH-Px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合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综合判定,芦荟火龙果绿茶冲剂具有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48.
砒砂岩风化物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高速离心机法和室内模拟蒸发的方法,对比研究了红色(RS)、灰色(GS)和白色(WS)三种颜色砒砂岩风化物在不同添加比例条件下对沙黄土和风沙土水分特征曲线、供水能力和干旱过程中失水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砒砂岩风化物的添加对沙黄土和风沙土水分特征曲线有较明显的影响。砒砂岩风化物的持水能力均高于沙黄土和风沙土,砒砂岩风化物添加提高了风沙土和沙黄土的持水能力,降低了沙黄土和风沙土失水速率;较低比例的砒砂岩风化物提高了沙黄土和风沙土的比水容量,但对风沙土和沙黄土低吸力段供水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整个蒸发期间,砒砂岩风化物降低了沙黄土的标准蒸发量,而对于风沙土,其作用是蒸发前期降低,中后期增加。红色、灰色、白色三种砒砂岩风化物分别使风沙土的蒸发失水比提高了11.59%、10.14%和0.01%,添加三种砒砂岩风化物后的处理的最终平均含水量分别是风沙土的4倍、2.33倍、1.33倍,使沙黄土的蒸发失水比降低了13.33%、13.33%、29.52%,最终含水量降低了45.83%、54.17%、66.67%。因此,从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方面考虑,砒砂岩可以用于当地矿区和排土场区土壤改良,以促进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49.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西北旱区沙漠化防治和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揭示典型治沙植物根系吸水来源及其主控因子可为该地区科学治沙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圪丑沟小流域樟子松人工林(18 – 20 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采集和测定植物木质部水及其各种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2H和δ18O),结合多元线性混合模型研究樟子松根系吸水来源、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监测期间(6—11月)樟子松木质部水、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δ2H值变化范围分别为?69.95‰~ ?49.25‰、?144.81‰ ~ ?6.60‰、?83.62‰ ~ ?48.57‰和?65.63‰ ~ ?53.65‰,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77‰ ~ ?8.21‰、?18.86‰~ ?2.07‰、?9.45‰ ~ ?6.54‰和?9.97‰ ~ ?8.26‰。雨季(7—9月)降雨量、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分别高于旱季(6月,10月和11月)24.8 ~ 90.10 mm,3.36 ~ 8.40%和5 ~ 15 cm。樟子松根系在6月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 90 cm)(15.40%)和地下水(70.10%),7—9月逐渐转变为以吸收浅层土壤水(< 80 cm)为主(61.03%),10—11月随着降雨量减少,深层土壤水(> 70 cm)和地下水对樟子松根系吸水的贡献比雨季(7—9月)分别增加5.82% ~ 28.00%和20.64% ~ 23.30%。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根系吸水来源受土壤水分供耗和地下水位季节波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0.
针对京津地区重要水源地的冀北山区区位的特殊性,以及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于河北围场县曹家沟布设土地利用分别为乔木林地、疏林地、天然草地的三个径流小区,通过对降雨特征及其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引起产流的次降雨以中雨和大雨为主,平均次降雨强度为5.83 mm/h;乔木林、疏林地、天然草地的次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