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武汉草湖湿地公园开发为例,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的"两型"开发模式,即以湿地公园为平台,整合生态农业、科普观光、环保排污等主题,在维护湿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湿地效应的最大化,以此协调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2.
黑土坡耕地连续施加生物炭的土壤改良和节水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黑土区土壤肥沃、性状优良、适宜作物生长,然而大面积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环境和国家粮食安全。为探明施加生物炭对该区域坡耕地的节水增产效应,以及最优施加量与施加年限,基于田间径流小区进行为期两年的观测试验。2015年,试验根据生物炭施加量设置为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和C100(100 t/hm2)5个处理;2016年,各处理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生物炭。试验结果表明:施加两年生物炭均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孔隙度和有机碳密度,且随施加量的增加效果越显著;2015年实测田间持水量随生物炭施加量呈上升的趋势,2016年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上升至C50处理达到最佳;2016年C50处理土壤三相比较合理,广义土壤结构指数(GSSI)高于其他处理;连续两年施加生物炭均减少了3°坡耕地的年径流量,各年份年径流系数降低最多的分别为C75(15.44%)和C50(17.27%)处理。适量生物炭也可增加单次降雨后雨水蓄积量和其随时间下降的速率和幅度;2015年和2016年大豆产量最高的处理分别是C75和C50,增产率分别为27.16%和28.17%。比较2015年和2016年试验结果,连续两年施加50 t/hm2生物炭时,大豆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处理增幅最高,为27.67%,节水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3.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现状,论证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重要性与必然性.通过ADDIE模型,从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前提、核心和保证三个层面,经过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阶段,对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和模式进行布局,为相关政策的实施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4.
介绍辣椒新品种37-89的主要特征特性,并总结其在厦门同安地区的设施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5.
木材水抽提物对石膏及石膏刨花板的凝固及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奕 《木材工业》1990,4(1):8-13
本文研究了在商用缓凝剂(Retardan P)的存在下木材水抽提物对石膏浆料和石膏刨花板凝固时间及其强度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木材水抽提物能使石膏浆料和石膏刨花板产生缓凝,并导致强度下降,其影响程度与树种和石膏质量均有关系。2.木材水抽提物能加强Retarda P的缓凝作用,并且用两者交互作用下石膏浆料的凝固时间,可以指示石膏刨花板的凝固时间。3.石膏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受刨花树种的影响,但缓凝剂的添加量却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6.
几种树种木材制造石膏刨花板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奕 《木材工业》1990,4(4):3-7,18
本文论述了挪威云杉、山杨、白桦和柞木及山杨、白桦、柞木的混合刨花制造石膏刨花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木材密度越大的树种制成的板材强度越低,挪威云杉板强度最大,山杨板次之,柞木板极低。挪威云杉和山杨是制造石膏刨花板的优质树种。改变木膏比、刨花体积和对刨花进行水抽提均没有使白桦和柞木制成合格的石膏刨花板。混合刨花干扰石膏刨花板的凝固时间,致使板子强度低劣,在生产中应予避免。  相似文献   
27.
我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广大牧区地广人稀,在无电牧区发展风力提水,是解决人畜饮水的有效措施。但是。风力提水要比风力发电在我国实际应用较早,风力发电早已成为广大牧户生活中的必需品。被称为“光明工程”。由于发展初期受生产关系、引进国外机组的盲目性,以及我国生产机组制造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因素影响,因此进展缓慢。最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拓宽风能利用解决牧区生产实际问题,这项事业一定会继“光明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28.
2003年全省农机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乐山会议”精神,按照“重点实施‘通村工程’,全面抓好乡以下农村道路建设,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通畅、便捷的运输通道”,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原则,真抓实干,全省乡村道路建设成绩显著。一、主要成绩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全省新建乡村道路7854公里,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393%,硬化乡村道路2472公里,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23%,累计投资8.88亿元。实现了2624个村13131个社新通乡村道路,5211个村17553个社的乡村道路通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乡村道路的建设,改善了农村道路…  相似文献   
29.
对拖拉机颠簸试验方法中所规定加速度值的商榷张奕一、问题的提出JB/NQ97-86《农业轮式拖拉机颠簸试验方法》中,为了统一拖拉机颠簸试验的条件及共同要求,对轮式拖拉机前后桥的最大垂直振动加速度作了规定,前轮为40m/S ̄2,后桥为25m/S ̄2。但是...  相似文献   
30.
通过研究低温处理、沼液浸种处理、水杨酸(SA)浸种处理对黄花菜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我国黄花菜的种子生产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持。试验以当年采收的黄花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常规浸种处理确定种子萌发最适浸种时间与温度,结合低温处理,沼液浸种处理、SA浸种处理等方法,找出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浸种处理中,黄花菜种子萌发最适条件为温汤浸种24 h;不同低温处理中,发现低温处理7 d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95%,且萌发速度最快,发芽最整齐,低温处理4 d也可促进种子萌发,但萌发速度慢、发芽不整齐,低温处理1 d抑制种子萌发;不同浓度浓缩沼液浸种处理中,各处理均可以促进种子发芽,以稀释500倍效果最佳;不同浓度水杨酸浸种处理在诱导种子发芽各指标上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以稀释500倍的浓缩沼液温汤浸种24 h,经5℃低温处理7 d后25℃恒温培养,可有效促进黄花菜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