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依据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对黑龙江主栽水稻品种空育131(含有pi-15(t)和pi-b基因)和对照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不合抗性基因)接种弱毒力菌株LBDM-2后进行生化指标的测定,检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等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差异,确定出SOD、POD、CAT、PPO和PAL活性可以作为可靠的鉴定其抗性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2004年黑龙江省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年采用全国鉴别寄主对黑龙江省12个市(县)39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测定出6群11个生理小种,分别为ZA49、ZA57、ZB9、ZB17、ZC1、ZC3、ZC9、ZC15、ZD1、ZE1和ZF1,出现频率分别为2.56%、2.56%、2.56%、5.13%、28.21%、2.56%、10.26%、2.56%、25.64%、12.82%和5.13%。生理小种群多为籼型小种群,其中以ZC群为主,ZC1和ZD1为优势小种。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沙柳沙障防风效益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设定了2组试验,用沙柳柳条人工插成方格沙障,一组方格沙障高度1 m,规格分别为4 m×4 m,5 m×5m,6 m×6 m;另外一组方格沙障高度1.5 m,规格分别为6 m×6 m,7.5 m×7.5m,9 m×9 m。测定了每种规格沙障的地表粗糙度,防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在宽高比相同的情况下,1 m高的沙柳沙障的粗糙度大于1.5 m高的沙障,防风效益也好于1.5 m高的沙障;而在沙障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沙障面积的增大,沙障的防风效益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木霉生防菌对大豆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霉菌对大豆幼苗的促生作用及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6株木霉菌剂处理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大豆植株的形态指标及根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供试木霉菌株均能促进大豆植株生长,其株高、茎粗、根长、干物质积累均比对照增加。木霉菌株制剂均可减轻根腐病的发生,当浓度为5×108个/g时,防效均在70%以上。不同菌株对大豆植株的促生和对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不同。[结论]木霉菌能促进大豆的生长和降低根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近年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简称RSRD)对黑龙江省水稻产区的产量与质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本研究旨在对黑龙江省水稻穗腐病致病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菌株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水稻穗腐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从黑龙江省病害发生区采集病穗样本,分离获得病原菌纯培养,利用分生孢子及菌落形态做形态鉴定,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简称ITS)进行分子鉴定,菌丝生长速率法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再采用水解圈法测定3种外分泌酶的产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Alternaria spp.,占总病原数量的83.43%;根据菌落及分生孢子形态把Alternaria spp.分成8种类型,ITS分子鉴定结果可将Alternaria spp.分为3类,分别为细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Ⅰ类菌),占Alternaria spp.总数的48.65%;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Ⅱ类菌),占48.6...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品种本身的抗性基因型对于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Pik-m、Pi9、Pii、Pi-d3在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中的分布情况,选取34份主栽品种,利用这6个抗瘟基因的功能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Pi9的分布频率最高,其次是Pi-ta和Pik-m,Pi-b和Pii抗性基因分布频率较低,Pi-d3的分布频率最低;供试的34份水稻材料中,被检测出最多含有5个抗性基因,而最少只含有1个抗性基因,含有2个抗性基因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龙粳40和龙粳42不含有待检测基因。  相似文献   
17.
18.
张亚玲 《现代园艺》2014,(22):214-214
主要结合作者多年园林景观工程从业经验,对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容易发生的常见质量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一些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化学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μ lariμ oryzae Cav.)孢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学药剂中以多菌灵抑制能力最强,毒力回归式为y=30.27 26.65x,EC50=5.50μL/L。生物药剂中以好米得抑制能力最强,毒力回归式为y=219.69 123.93x,EC50=150.00μL/L。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主栽品种的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水稻主栽品种的致病性,以水稻苗期接种病原菌的方法,通过致病率、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系数为指标分析171个稻瘟病菌对18个水稻主栽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不同的稻瘟病菌菌株对供试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致病率范围从0%~78%;供试菌株对各品种的致病率存在明显差异,龙粳31的毒力频率最低,为1.17%;以联合致病性为指标分析品种组合与稻瘟病菌群体间的互作,龙洋16+龙粳31、龙粳31+龙粳43、龙粳31+松粳20为高抗的搭配组合,其联合抗病系数大于0.8且联合毒性系数为零,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